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2)

时间:2020-06-03 17:47来源:毕业论文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及其功能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导入,顾名思义,即一导二入,又叫导课、开讲或开场白。[2]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及其功能

(一)课堂导入的内涵

“导入”,顾名思义,即一“导”二“入”,又叫“导课”、“开讲”或“开场白”。[2]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意着课堂教学的正式启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在依据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迅速地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所有教与学活动的通称。课堂导入在上课初期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对之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3]

(二)课堂导入的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4]因此,课堂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的功能研究很多,有学者认为有“导入课题,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5]也有学者认为有“激发学习兴趣、凝聚注意力”,“建立与新知的联系”,“指向教学目标”,“沟通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6]我们认为,课堂导入的功能可以有很多,在此我们探讨最基本的三种功能。

1. 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7]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课间,学生专注于各种活动,因此,在上课初期,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谈话、游戏等导入方式展开教学,以此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教学活动的开始,阻止与教学无关的心理活动,把兴奋点迅速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活动,并使之保持下去。

2. 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8] 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种,但能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精彩有趣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地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并产生学习期待。

3. 指向目标

课堂导入一定是指向教学目标的,只有指向教学目标的课堂导入,才能实现导入的最基本的功能。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能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课堂导入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定向作用,并由此展开教学,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二、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课堂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梳理目前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课堂导入的主要几种分类:直接导入、温故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等,教师可以任选其一,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盲目选择时,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课堂导入的失败。笔者结合在实习期间的观察、记录与学习,归纳出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

课堂导入需要精心的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终归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任务,所以课堂导入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结果。教科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源Z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如果忽略这些实际的意义,进行千篇一律的导入,那么难免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例如,对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对于作者本身的积极影响,那么在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这一积极影响时就应该介绍作者自身的情况,因此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对作者的精彩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于郦道元的《三峡》仍仿照以上的导入形式,那么就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因为《三峡》这篇课文是作者对景色的描写,是其发出的对三峡之喜爱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仍对作者进行详细的、精彩的介绍,就是忽略了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36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