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少数民族大学生后悔值与风险偏好研究(3)

时间:2020-05-30 21:38来源:毕业论文
针对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框架对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的概念。风险偏好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所定的最终期望的目标的过程中愿意

针对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风险管理框架对风险管理提出风险偏好的概念。风险偏好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所定的最终期望的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为之承受的风险大小与数量。即,为了达到目的,个体愿意承受的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李劲松、王重鸣把人的风险偏好分为4种类型:理智型、风险规避型、风险追求型、复杂型。它们的特点分别为:对于理智型的决策者,会在损失值与获益值的区间理性的进行选择;而风险规避型的决策者,无论是在损失值还是获益值的区间,他都会去寻找风险最小的方案;而风险追求型的决策者,则与风险规避型的决策者大相径庭,无论是在哪个区间,该种类型的追求者都不惧怕风险,有时还会主动的去寻求风险;复杂型决策者则会在不同的区间表现出不同的两面,在损失值区间他们表现出规避风险的倾向,而在获益值区间他们则表示出追求风险的倾向。我国的研究者们更加倾向于通过人格特质的研究来发现不同特质的个体后悔强度和决策方式,研究发现具有审慎型的决策者和直觉型个体在每次决策后所体验到的后悔强度和频率次数相对较低

因为凭借直觉进行决策时会存在相对较少的和其他方面的比较,这种方式能够使其专心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之中去,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后悔相对就会很少,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实际行为定向的决策者在出现负面结果时更多地关注是接下来如何去做,而那些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决策者更加容易沉浸于对负面结果造成的现状的后悔情绪中,很难将心放下来投入到当前的主要任务中。而调节模式与人格定向比较相似。此外,个体稳定的归因方式也会对后悔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3研究设计

3.1研究背景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各民族的居住现状,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尤其是现如今国家政策的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从当地走了出来,来到了东南部沿海地区,于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习俗,言语,饮食等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民族性的东西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失去了其本身,再加之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相互紧密,旅游业、外来务工等等第三产的发展,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相关独特性的研究和对于其文化丢失的后悔倾向及风险偏好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民族独特的特征和风俗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后悔值和风险偏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民族后悔值的研究,中国的研究者一直没有停止。2015随着杨继国先生主编的《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的出版,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就如何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讨论。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离不开人的力量,而作为当代民族大学生来说,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肩负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在这个保护的过程中无法避免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本文意在在通过后悔值与风险偏好的研究来挖觉这两个民族大学生的独特特征从而帮助我们对采取应对方案进行理论上的支持。

3.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后悔倾向及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少数民族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保证自身民族文化的前进性与延续性。

3.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然后在江苏师范大学及新疆大学在校生中选取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后悔倾向的问卷所以本文利用艾福娇的成人后悔倾向问卷和风险偏好问题对被试进行施测,施测后回收问卷。艾福娇的成人后悔倾向问卷将后悔分为后悔倾向和后悔反应。从后悔倾向的静态结构进行分析,编制成人后悔倾向问卷。 少数民族大学生后悔值与风险偏好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533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