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于漪与李吉林语文教育思想比较(3)

时间:2023-12-07 22:16来源:毕业论文
李吉林在概括情境教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有效措施方面就提到须把培养兴趣作为基础,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3](P56)。她于利用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李吉林在概括情境教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有效措施方面就提到须把培养兴趣作为基础,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3](P56)。她于利用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摸索中,发现极具美感之情境可以引起他们兴趣,与此同时,通过长期研究,李吉林深切体会到师生之间关系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三)都重视语文教学艺术

她们都重视语文课堂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都注重学生审美。为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对美的初步感受,同时使其在讲堂上通过多种途径享受到美;她们的语文教学都满盈艺术魅力,这让她们课堂生动活泼。

1。都注重学生审美

于漪提倡要给学生以审美享受,她采取“巧用”、“美读”、“情讲”、“趣溢”的讲授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听者于聆听之中享受到美。如她教授《,你在哪里》[9](P24)时,整个课堂通过四次诵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第一次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基调,第二次读是通过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来理解文章体现的美,第三次读就涉及到了欣赏美,要注意读的节奏,第四次则是从对整体的把握中再现美。

李吉林在论说情境教育、儿童发展之间关系中也提到情境教学及审美教育。她“让艺术进入语文教学”, [6](P59)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来营造情境。譬如,在《燕子》[3](P212)这一文章教授中,让学生担任角色,请同学们当小燕子,通过自身体验表演,再现其所刻画的情景,表达美的感受。

2。都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论文网

于漪和李吉林在工作中满盈着艺术魔力,其发源于心之交流,智之启发,情之渲染,美之陶冶,爱之付出。于漪认为课堂实质上便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感情间的情感互动。 [13]李吉林则把艺术带入课堂,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1](P91)时,课一开始,她就从多角度让学生体会“烈日”之“烈”,然后以己之情激发学生之心,对祥子的同情之感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

除了以上的方面,于漪和李吉林在其它方面仍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文化大的洗礼,都是1978年中国的首批特级教师,她们的成长永不停滞。而且她们都注重教师建设,都对这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于漪与李吉林的不同之处

于漪与李吉林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具体的不同。两人在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不同、面对的语文教育对象和情感着眼点不同、在语文情感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

(一)各自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不同

作为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她们都形成了各自的语文教育思想,但她们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始终围绕人的发展,而李吉林始终围绕情境教学。

于漪在发展自身的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人的发展这一内容。在她步入教坛之初,于漪以“目中有人”这一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教学发展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教师要切实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把他们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语文教师的眼中应时时有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融入情境,调动情感,深入思索。在此之后,于漪进一步确立了“教文育人”这一思想。语文教育既要教他们文章又要培育他们的人格,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要使学生学“文”、做“文”,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于漪对学科中所具有的人文性的阐释,则又丰富了其思想。 于漪与李吉林语文教育思想比较(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