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生努力程度归因的问题研究(2)

时间:2023-12-03 20:19来源:毕业论文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会经常性地对自己在成就任务上的成败进行归因。同时学生对自己成败结果的原因知觉影响他们随后的行为动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会经常性地对自己在成就任务上的成败进行归因。同时学生对自己成败结果的原因知觉影响他们随后的行为动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成就行为。一般来说,学生将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努力、失败归因于不努力,有助于维持和激发起随后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此时,学生容易趋近成就任务而不是回避成就任务,同时在面对失败时会有更大的行为动力,乐于付出努力去完成任务。

人的归因方式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作所为而产生的结果所持有的原因判断倾向,是人心理特征的组成要素,能深刻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影响小学生归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和运气。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小学生归因方式的探究也大多从这些方面出发。例如,韩仁生(1996)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存在不同的认知,其中小学生认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运气和努力,失败的原因是他人帮助、心境和临时努力[1]。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其实,在这些因素中,努力程度是唯一一个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将成功归因于努力程度会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研究得出学生如果能进行合理的良好归因即努力程度归因,会让其产生高的成就期望,从而促进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业成绩。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努力程度归因的意识势在必行。而且研究努力程度归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不仅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正确归因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还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生对其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所持有的原因判断,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遭遇的成败事件进行指导。

2 几个核心概念的解释

2。1归因的含义

归因,就字面含义来说,是指“原因归属”: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换句话说,归因是我们为行为的原因做出的普遍的、日常性解释[2]。比如,“这次考试为什么没考好”、“你为什么这么做”。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活动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归因是指人们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对个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各种日常的行为和事件的结果所进行的原因搜寻过程,即人们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结果作出解释的过程[3]。

2。2归因理论的含义

归因理论,简单说就是关于归因的观点、学说和模型。在心理学中海德在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基本原理,揭开了归因研究的历史。在该书中,海德将个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前者是指行为产生的个人方面的原因,也称个人原因;后者是指行为产生的环境方面的原因,又称环境原因 [4]。1966年罗特提出了归因的控制源理论,他将控制源分为两类:内部控制源,如能力、努力;外部控制源,如运气。倾向于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控制感较强,而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的人控制感较低 [5]。在前人的基础上,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①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②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即原因是稳定,还是不稳定。③原因的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即原因可控,还是不可控[6]。而韦纳总强调内部的、可控的维度,即努力程度。 小学生努力程度归因的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3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