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周恩来留日思想探析(3)

时间:2023-10-10 21:20来源:毕业论文
(二)与河上肇的思想 许多著作中都有提到,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当时在日本备受瞩目的经济学者河上肇的著作的影响,如一海知义说:在 1964 年住

   (二)与河上肇的思想 许多著作中都有提到,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当时在日本备受瞩目的经济学者河上肇的著作的影响,如一海知义说:“在 1964 年住谷悦治访问中国和参加与中 国领导人的会见时,曾说在青年时代经常拜读河上先生的著作,尤其常读《贫困 物语》、《社会组织和社会》。”[3]等。 

在日本深受河上肇经济思想的影响,并且拜读了他的许多著作。但当时执笔《贫困物语》时,河上肇的思想还未达到主义的高度,这也正是后来他自动绝版 该书的主要原因。河上肇是从 1919 年的《社会问题研究》才真正地开始从事主 义的研究,在这之后,作为主义的信仰者以及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他又加入 了日本党,之后又被捕、入狱。一直是河上肇的《社会问题研究》的热心读 者,并且正是通过河上肇的《社会问题研究》,才开始了解关于社会主义、主义 的相关知识和相应的理论体系。从这时开始,之后经过五四运动等社会实践和留学欧洲 的经历,一步步确定了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主义,并成为一名杰出的 无产阶级家,一名优秀的主义战士。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日本对以后 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与拒约运动 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并不仅仅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书本上,除了学习日文和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以准备考试,他也用心观察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扩展自己的视 野,同时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1918 年到时候,虽然正在日本 留学,但他仍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由中国留学生发起的、并且震动中日各界的著名的 爱国主义运动——被史学家称为“五四运动”的前奏的“拒约运动”之中。 

1918 年的春天,日本军国主义以中日两国要“共同防御”俄国的十月为名,与 段祺瑞政府进行了秘密的谈判,并签订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目的是为了让中 国军队变为其反对苏俄的附庸军。而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目标则是试图取代沙俄在中国 东北的地位,进而图谋占领俄国的西伯利亚。这些做法激起了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的强 烈反抗,不久后中国国内的广大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也相继奋起抗争。这场维护国家主 权的爱国群众运动,被称为“拒约运动”。 

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同广大留学生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 同加紧侵略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了积极斗争。他不仅在日记中几乎逐字记载了 留日学生罢学归国、进行拒约的种种情况,而且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情况。他还积 极参加各种集会,全力支持罢学归国的行动,并且参与策划和拟订了《中华民国留日学 生救国团组织方法》,成为“拒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斗争经验,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北洋政 府的懦弱腐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他以后走上职业家的道路具有深远影响。文献综述

三、人生目标的确定和社会改造观念的变化

留学日本时期,不仅在人生目标的定夺上曾有一次较大的转折,在社会改造 的观念上,尤其是在怎样改造国家和社会,走什么样的模式等等方面的认识,也都曾发 生过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一)人生目标的定夺 青年时代,是每一个人选择人生道路,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时期。在留学日本时期,实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确定,这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幼 年时期,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从国内启程赴日本留学时也曾写 下了那首振奋人心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但这些仅可视为年轻人激励自己发 愤图强的内心坦露,尚难看成是人生具体目标的确切表达。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经历了一个过程, 1。首先他认真思考了改革国家、社会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当时的家庭 经济条件,只有上官费学校,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学校生活。认识到这一点的青年周恩 来一直埋头苦读,基本不鹜外事,一心一意地准备考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 怀有救国救民理想的青年,因此并没有忘记“家国恨,天下事”而一味地闭门死读书。 在南开时,就已经立志高远,身怀大义。而留学日本时期,又刚好是“二十一条” 提出后不久,所以对而言,日本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要抵抗的目标。当 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自从来日本之后,觉得事事都可以用求学的眼光看。日本人 的一举一动,一切的行事,我们留学的人都应该注意。我每天看报的时刻总要用一点多 钟。虽说是光阴可贵,然而他们的国情,总是应该知道的。”并且认为“‘知已知彼, 百战百胜’,这句话实在是谋国的要道”。因此,他特别留意观察日本的政情民风和日 本各阶层民众的实际生活,并从中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当他确定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能 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而绝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种意念的时候,这带动了他 对一系列相关重大问题的看法发生变化。他认为,实际上每件事情都可以用求学的眼光 来看,并从中学到真知,由此出发,他把求学之途,不再仅限于课本,而是十分关注天 下大事、社会变迁,同时,这也使他对平时爱读的报章杂志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2。确定了他在思想、行动、求学上的“主义”和方针。曾在 1918 年 2 月 11 日的 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并且定下了自己的新年 目标:“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 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4]求新,趋新,破旧立新,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行为准则。对当时西方社会所流 行的新思想新学问也十分感兴趣,认为人类社会是进步的,自然界的一切是进化的,所 以新的东西就是好的。他曾给在美国留学的同学冯文潜写信道:“甚盼时有以示我,新 思潮尤所切望”。在日记中也写道:“我的心仍然要用在‘自然’的上,随着进化的轨 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5]“从前所想的、所行的、所学者全都是 没有用的,从今后要按着 2 月 11 日所定的三个主义去实行,决不固持旧有的与新的抗, 也不可惜旧有的去恋念他。我愿意自今以后,为我的‘思想’、‘学问’、‘事业’去 开一个新纪元才好呢!”他把自己的思想变化在一次演讲中概括为追求一个“新”字, 他认为只有人人心中都存在着这个“新”字,中国才会有希望,并且认为,为了追求这 个“新”字,必须要具有“哲学的思想,科学的能力” 以与“恶劣的社会交战”,这 也成为指导今后行动的主导思想 周恩来留日思想探析(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72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