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研究政治机会结构的视角(2)

时间:2023-08-27 10:15来源:毕业论文
15 (一) 合作模式的产物: 电子 协商制度 15 (二) 竞争模式的产物:网络监督与治理平台 15 (三) 对抗模式的产物:社交媒体的 16 (四) 政治机会的

15

(一) 合作模式的产物:电子协商制度 15

(二) 竞争模式的产物:网络监督与治理平台 15

(三) 对抗模式的产物:社交媒体的 16

(四) 政治机会的可行性分析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一)选题现状源Q于W优E尔A论S文R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政治转型,世界性信息技术过后,网络技术水平飞速提升,网络技术开始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个人计算机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准入门槛逐渐降低,通过网络表达意见的公民数量大幅提升,其中,一些热心于政治利益的公民通过网络表达其利益诉求,尝试运用网络与政府进行博弈,这就推动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形成与发展。

国外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是从两方面出发,美国学者凯文•希尔和约翰•休斯(1998)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政治的整体性描述与概括,即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对政治制度转型的影响以及网络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表现。美国学者劳伦斯•克罗斯曼(1996)选择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政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网络民主、网络空间中政治权力的分配、网络治理、网络政治参与等。

国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分成两大流派。一种是 “促进民主说”。学者毛寿龙(2008)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公民将有机会直面政府的非机密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公民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电子邮件、市长信箱、政府论坛发帖等渠道参与政治,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加强了民主化社会的程度。另一种是“阻碍民主说”。学者严小庆(2002)认为,网络并不能改变最重要的也是最原始的政治决策方式。例如在选举问题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更依赖传统媒体。另外,在政治参与过程如公共决策中,人民虽然能通过网络影响决策,但网络决策由于其信息不公开等特殊原因,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决策主体。如果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过度强调网络政治,甚至会导致政治民主的退步。学者张加春(2012)认为,网络社会运动由于其性质依旧会引起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社会影响,而其载体的特殊性则在中国社会催生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电子协商,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成为政府与公民对话的新路径。

我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新型参与方式,必然会对传统的政治参与造成冲击。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民主化进程、促进政治参与结构转型的优势与其资源配比不均等、参与方式不透明的劣势,着力分析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关系变化。

(二)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到真正的“网络时代”,而随着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技术革新,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网民接触网络的途径也日趋多样化、便利化,上网也成了众多中国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与新媒体的泛化程度提高,使用网络的公民人数不断上升,网络承担的社会角色也逐渐转型,一种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政治参与方式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相比,网络政治参与由于媒介特殊而具有鲜明的便捷性、公开性、实时性与自由性,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开展政务办理、社会监督、舆论宣传等工作,而公民则通过网络搜集政治材料、参与政治讨论、引导舆论走向、反馈意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网络社区中,政府与公民的博弈被放在了明面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成为了可供量化的政治参与具体要素。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研究政治机会结构的视角(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5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