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试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學的叙述动力与话语结构【19970字】

时间:2023-06-19 22:58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學的叙述动力与话语结构【19970字】

摘要

本论文借鉴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抱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考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话语结构入手,抽离出自然·历史“。共时·历时


摘要

本论文借鉴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抱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考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话语结构入手,抽离出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四组基本的话语组合方式,为了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阐释归入历史/历时/特殊/具体“,而排斥自然/共时/一般/抽象“,但并不论文网意味着放弃对于一般/抽象“的探求。他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并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所在,而辩证法恰恰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叙述动力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诉求,是如何在辩证法“的运动中纳入历史“的声音,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到突破文本的叙述抵达历史的艰辛,这对于语言学转型以来处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在后结构主义解构宏大叙事“的策略下重新找回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自然-历史。共时-历史。一般-特殊。抽象-具体。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抽象人类劳动。剩余价值。能指/所指/历史参照物

引言

生活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于。主义以及资本论的态度不得不带有复杂的情感。改革开放是在批判文革“历史的基础上开启的,而在思想领域则伴随着对于主义教条化的清算,以至于在新时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主义不再成为知识人的普遍信仰,但是随着90年代市场化在中国的全面展开,一些曾经借助主义批判和拒绝的东西浮现出来,中国究竟是在发展主义“2的历史允诺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还是掉进了现代化的陷阱“3,于是,一部分对社会持有批判立场的知识分子又重新认识到和主义的价值,并把其作为介入社会批判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的幽灵“4又回来了(按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说法,的幽灵“从没有离开过),或者借用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的结尾语因为主义指引我们思考剥削,而剥削还没有终结“5,可以说,主义并没有被历史想象性地终结“6。

正如20世纪法国著名结构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在阅读<资本论>一书的开篇就写道:毫无疑问,我们都读过资本论,而且仍在继续阅读这部著作“7,阿尔都塞借鉴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哲学家的身份采用征候读法“来重新阅读资本论,以便恢复苏共二十大“以后人们对主义的信仰,这样一种保卫“8的方法依然是我们今天阅读资本论的主要的哲学背景,也使本文的分析不得不打上结构主义的烙印。因为资本论首先或许最终是一个文本,尽管从没有打算把自己的思想只呈现在文本中,他更关注文本的实践意义,但是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已经很难获得这份突破文本而抵达历史的自信,或者说支撑信念的哲学根基已经动摇了,尤其是20世纪初期在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以及最终波及到整个社会人文学科的结构主义,似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语境“,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结构主义对的阅读和阐释还依然有效。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资本论应该属于所深处的历史的必然“产物(至少这样认为,否则他就不会坚信自己的研究工作是科学的和真理的),这并不是说资本论中所讨论的问题不适用于当下的历史,而是一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本文就试图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和话语结构,并通过考察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来检验这一系列话语结构及其辩证运动是否能承载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叙述任务,这或许也是处理主义的遗产“以及偿还其留下的历史债务“10的一种方式吧。自然·历史

在阐述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的问题时,批驳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于个人“的观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性的观念,这种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11,而认为这只是大大小小的鲁滨逊一类故事所造成的美学上的假象“12,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13,换句话说,个人是历史的产物,这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下的定义,即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14。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放入历史/社会的范畴,这充分体现了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思考动力和基本出发点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这种立场成为叙述的基本前提之一。

当然,人也有自然的一面,并不否认这一点,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15,但是,这里的兽性“(自然),是一种建立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的自然观,与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根本区别,前者虽然不否定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却蕴涵着把自然对象化/客体化和以人为认识中心的哲学思想。这种人类中心的观念,是论述的基本前提之一,如在讨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时候,确定商品有没有用“,显然是以人为参照的,而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动力,也诉求于对方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即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16,也就是说,在物品凝结人类必要劳动时间的不言自明的前提是建立在物品是否具有对人类来说有用的使用价值上,所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和历史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就没有历史“17,从而确立了历史主义的信念和方法,同时也为人征服自然确立了伦理上的合法性。

进一步说,这种人类中心的思想,是与近代科学主义的兴起以及世俗化的进程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把人从上帝那里分离出来,确立人的自然性本身,即是一次重新发现人认识人的过程,这是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观念之一。在上帝-自然“的论述语境中,人归属了自然,但是却强调人是历史的产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也就是说,成功逃离了上帝阴影的人,并没有堕落到地狱,而是又回归到一种被称作历史或社会“的故事里,这样自然-历史(社会)“就形成了一组相互结构的话语关系,对其意义生产的逻辑是放弃自然/非历史化的解释(抽离了历史经验的假象),而把阐释的原因归还历史(时间运动的一种次序)和社会(空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8。在这里自然不再指一种客观化的对象即自然化的自然,而成为了一种区别于历史的解释学的动力源之一即自然而然,或者如美国著名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所说自然是无意识的,这是达尔文意义上的无意义,人类生命中也没有目的,只不过是些偶然事件罢了,而历史是有意义的“19。而的工作就是论述自然发生的东西是如何变成历史的东西“20,这也成为19世纪末兴起以来社会学家们的任务,即社会学一直是一种非自然化的力量,社会学家的目标在于将人类行为解释为社会的和历史的现象,而不是自然的现象“21。

在论述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时,作为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决定生产本身的分配就成为生产的前提,那么生产实际上有它的条件和前提,这些条件和前提构成生产的要素。这些要素最初可能表现为自然发生的东西。通过生产过程本身,它们就从自然发生的东西变成历史的东西,并且对于这一时期表现为生产的自然前提,对于前一个时期就是生产的历史结果。它们在生产本身内部被不断地改变“22,也就是说,在生产的时间序列上,此时的自然前提“,实际上是彼时的历史结果“,历史“也就把自然“辩证地否定了。

共时·历时

历时-共时“是结构主义的一组基本概念,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这组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后来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话语方式。索绪尔区别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关系和心理关系。历史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23,也就是说共时强调同时存在“的各结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而历时则是一个代替一个“的时间过程,或者说,空间作为时间中的一个顷刻成为共时的,而时间作为空间的持续成为历时的,这样历时-共时“实际上代表着时间-空间“的思维方法,历史主义偏重于历时的考察,而结构主义的贡献则是把共时的结构关系作为思考的重点。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叙述的基本张力所在。

不言自明,更强调一种历时的方法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于历史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于时间的一种看法或态度。在的论述中,历史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向前发展的,是逐渐进步“的。这样的一种进步的时间观来自于黑格尔,而黑格尔又是从哪里获得这样一种以不可逆为运动动力的时间观呢?按照刘小枫在历史的终结24一文中的追溯,可以得知这样一种时间观来自于12世纪的修道院创始人尤阿西莫的著作论三位一体的本质和形式,他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即上帝的三位一体,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上的结构关系,而是一个历史的关系,也就是说,三位一体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圣父是一个阶段,圣子是一个阶段,圣灵是一个阶段。这样历史就有了起点。发生。发展。终结等一系列历时“的属性。

当然,黑格尔的历史观是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精神意志的运动过程,在看来,这无疑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他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变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5,从而为其历史主义的信念之外套上唯物的外衣,可以说,在价值论上,和黑格尔有着截然对立的差别:一个是唯物主义无产阶级GM者,一个是唯心主义资产阶级代言人,当然,这种区别是为了确定自己而与黑格尔划定的界线,参照系对于黑格尔来说是后设的,但是在根本上确是与黑格尔共同分享着同样历史动力学,只是在价值指向上是颠倒着的,正如所说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26,从而发挥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27,使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辩证法在本质来说,具有批判性和GM性。

确立了一种变化的。发展的。辩证运动的时间观就为在历时的视野中得以叙述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强调历时的语境中并没有放弃对于共时结构的考察,在阐述生产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里就可以体会是如何在历时运动中辩证地把握共时结构的。

接受了法国重农学派魁奈对于经济体内部的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把经济交换过程看成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从而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和消费就成为同一个结构体系内部的不同要素,但是在这一共时关系之中,各元素之间又被依次分布在一个时间的顺序当中,即由生产到交换到分配再到消费,然后再进入下一次循环,而的洞察之处不仅论述了结构内部的历时关系,而且阐述了结构内部的共时关系,即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进而认为它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28,从而把生产作为此结构进行运动的根本动力,进而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等概念也成为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的分析工具。

不过,需要指出的,虽然在具体研究中没有放弃对共时结构的关注,但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际上是把历史放置在一种时间关系的讨论中,这样,区域空间上的差异在叙事上也就转化为一种时间序列,这突出体现在对社会形态演变的看法上。他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把历史/社会划分为原始的。亚细亚的。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等四种经济结构的演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这样划分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东方。希腊。罗马。欧洲的阶段性叙述与亚当·斯密从经济史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狩猎。游牧。农耕和商业“的继承和综合29,显然,在接受黑格尔的历史观的遗产的过程中,也接受了这种把空间差异转化为时间距离的叙述模式,或者说把空间抽象为具体的时间排列,这也许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造成的,同时,也与把共时“辩证地纳入历时“的叙述方法息息相关。

一般·特殊

作为一种进步的发展的时间观,实际上预示着一种具有先后次序的排列方式,进而这就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也就是说,既然历史的发展具有进步即辩证向上的运动逻辑,那么如何理解低级与更高一级的关系,或者说处在当下的语境如何理解之前的低级与之后的高级呢?使用了一个比喻: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30,这里,为什么不说猴体解剖对于人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呢?他强调了认识高等动物对于低等动物的意义,而为什么不说认识低等动物对高等动物的意义呢?这种认识论上的轻重差异,就构成了叙述上的一个假定,那就是他认为认识高等动物比认识低等动物更具有意义。

这种认识论,在其论述中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前提,一是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具有共同性,否则就不能借助一个去认识另一个;另一个则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否则一个就不会比另一个更高级。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识,却涉及到叙述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话语结构即一般-特殊“的关系,阐释它们的关系不仅成为为什么要把首要的研究工作放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31的考察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其叙述上的紧张关系。

在论述生产“问题时,提出了是研究生产一般“还是研究生产特殊“的问题。一般“是一种抽象,具有普遍性,是各个时代都会拥有的共同点,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32,也就是说一般“在历时中是重复运动的,并不能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否则历史就只能原地打转了,而构成历史发展动力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33,所以,认为对一般“考察,并不能得出支配历史前进的动力,而那些推动时代发展的差别“或特殊“却是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他要突显事物在历史中的运动变化,而不是共时性的结构(当然正如上面提到的,在事物内部结构时更重视其空间关系),所以说,强调了以不同生产方式为标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性。差异性和断裂性,而不太重视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及其连续性。

进而,就可以得出之所以倾向于人体(高等动物)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找出动物的一般属性,而是为了探求人体之所以为人体(高等动物之所以为高等动物)的特殊性来,而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34,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所以,要从生产方式最高级的资产阶级社会入手研究,但是又说决不是像那些抹杀一切历史差别。把一切社会形式都看成资产阶级社会形成的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35。

可见,固然没有否定存在着超越一切历史关系的经济规律,但这种一般“并不能掩盖特殊“,或者说的工作就是要把一般“纳入特殊“,因为特殊“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强调特殊“无非是为了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正是在这一点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历史特征36。只是的政治经济学的工作依然要从探讨一般“/共时“的规律出发,而这种规律的探讨,受了科学主义的影响,如他把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律类比为物理学上的实验。他认为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定。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观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37。

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来自于19世纪科学主义的影响,也给带来了叙述上的矛盾。一方面这种抽象“的个案研究,建立在的进步史观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坚信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38,而这样一种把空间的地域差异转化为顺序的进步的时间分布的逻辑,是一种19世纪的普遍主义的人类历史观念,带有很强的西方中心论的色彩,20世纪以来,这种时间距离转化为空间差异“的历史观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和批判,比如结构主义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采用共时的空间结构来替换历时的时间的陈旧的进化论“39;另一方面,这种诉求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的研究,如何在其研究内部运用特殊“,也就是说这种历史个案式的研究能否超越用形而上学的规律替代具体历史过程及其动力的研究方式。进一步说,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典型地点英国“这一共时“结构的探讨纳入到种种非英国的世界史的历时“当中,以及如何在诉求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研究里关照英国自身的特殊“历史,也就是说,在共时-历时“。一般-特殊“的话语结构中,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的答案是辩证法“,他在抽象-具体“这一基本的话语结构中详细描述了辩证法的运动过程。

抽象·具体

与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在结构上相类似,抽象-具体“是论述这些话语内部的运动时所借重的概念。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的阐释方法是放弃自然/共时/一般“,而诉求于历史/历时/特殊“,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放弃对一般“的研究,否则就不会探究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把英国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那么如何协调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的关系呢?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从而为这些话语结构提供了动力和具体形式。

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文中,描述了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他以研究人口为例描述了抽象-具体“这一话语结构的运动方式,即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40,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法“的精彩运动过程,用图式可以表现为:

具体蒸发抽象再现具体

(混沌的表象“)(最简单的规定“)(丰富的总体“)

把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称为蒸发“,这是17世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仅仅从生动的整体“里找出了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而没有进一步把这种抽象“辩证地运动到具体“,而所谓的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少了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使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的精神意志里拯救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他批评了那种以经济范畴观察社会关系的形式主义方法(或唯心主义方法),但他所做的是力图在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改造这些范畴及其内含,重构作为科学的政治经济学“41。

进而,这也使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视野(具体)与形而上学(抽象)的叙述形式之间的紧张关系,那就是说辩证法作为方法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运动,其本身的产生过程既是辩证的也是历史的,即黑格尔完成了具体到抽象“,而则实现了抽象到具体的再现“,或者说把形而上学的叙述形式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再现“,这种具体的再现“就成为落实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叙述上的方案,这种叙述上的方案能否真正抵达历史,也就是说,辩证法“本质上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运动过程如何与历史“这一唯物主义的诉求纠结起来,或者说是在辩证之中“寻找历史“的依据,还是在辩证之外“纳入历史“的声音?这似乎是关乎政治经济学命脉的问题,下面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看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辩证·历史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其去神秘化,但是并没有放弃辩证的运动模式,反而成为上面所讨论的话语结构的叙述动力,并且在资本论开篇第一章讨论商品的问题时,就把具体-抽象“的辩证法付诸了实施。在叙述的进程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一被称为幽灵般的对象性“42成为对具体“的一种抽象“,并担负着抽象“向具体的再现“转化或者说进行唯物主义落实的重要任务,而且把这种抽象人类劳动“通过劳动力来让渡给或者说物化到商品的价值中,使其完成价值增殖的过程,使剩余价值得以产生。在这个意义上,假定的这种凝结人类劳动力的抽象劳动“也就成为其叙述上实现辩证“到历史“的唯物主义转化的瓶颈“。是否完成了这项任务,将决定着抽象-具体“等一系列话语结构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在看来唯一科学和真理的叙述企图。

为什么将商品理论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有学者在文章中指出这是考虑到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而不是其他社会关系的特性“43,我觉得除此之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说法,资本论一开篇,他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44实际上,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庞大的商品堆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表象,这种表象也就是混沌的表象“(具体);二是这种社会财富可以还原为(或者说越来越稀薄的抽象“为)单个的商品,对于后一个理由,即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是一种科学主义的叙述模式,在微观物理学上,探究物质构成的方法就是逐步分离的过程,显然相信这样一种把复杂的事物还原(实际上也是一种抽象的方式)为同质的元素,进而考察单个元素(最简单的规定“)也就可以达到认识整体即丰富的总体“的方法,这是多么惬意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辩证法呀。

的论述从商品的物质属性即使用价值开始,正如前面所说,这种论述建立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上,当然,在叙事上,引入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使商品这一抽象的能指“找到了一个所指45,或者说一个更具体的能指“。运动总算开始了,紧接着,就进入了问题的关键,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什么能够实现“交换,这里,没有把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放在心上,因为这依然是以人为本的思路,交换方实行交换的唯一目的或企图就是为了获得对方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显然不是所关心的(这也为后人攻击留下了悬念46),他需要在交换行为“内部为维持这种广泛的交换关系寻找到一个一般“的理由。动力或者可能。

一般“在基本的话语结构中意味着共时“/抽象“,也就是说必须放弃具体。偶然。历史等可变因素中的交换活动,而把交换抽象为普遍的。同构的过程,把唯一的特殊“性保留给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这是交换得以进行的根本动力和唯一理由,那么,就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了,即使用价值凭什么能够交换,也就是说,这些因为使用价值不同而具有本质“区别的商品依靠什么可以放置在同一个天平上,进而,的任务就变成如何由特殊/差异“蒸发为一般“的了,也就是要完成具体“到抽象“的运动。

这时,终于露出了他要实现这一推论的秘密武器了,这次,他借重的是数学这一为科学大厦奠基的方法。转折点体现在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47,秘密就在这个等式“上。等式“不仅意味着特殊的/个别的/偶然的“相等,而且更重要地是数学上的等式“具有无限运动下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等号“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归整到它的旗下,这样等式“就具有了一般“,显然这里的一般“依赖于本身已经被抽象过的数量,这样所有的商品都可以放在等式的两边了,也就意味着交换双方的商品在某种形式的量“上具有同质性,可以说,把特殊的质“的问题转化为了同质的量“的问题,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既具有了特殊的质“,又具有了一般的质“,这个一般的质“被命名为商品的价值“,就这样特殊“与一般“被辩证地统一在了商品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辩证法已经具体表现为二重性“48,也就是说在辩证法这一结构内部也赋予了否定之否定的历时运动和二重性的共时分布,如果说前者是螺旋上升,后者则是对立统一。在这个意义上,上面提到的历时-共时“。特殊-一般“。具体-抽象“等话语结构也被辩证地运用到辩证法自身了,进而,辩证法在的手中既具有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开放性,又具有自我缠绕。自我论证的自省特质,当然这种一旦把开放性和自省特质分别讲述的企图呈现出来的时候,另一种辩证统一的力量也就被辩证法自行“启动了。简单地说,辩证法在叙述上的基本叙述方式表现为既(是)……又(不是)……“,如在阐述剩余价值诞生的过程中,这种辩证法或者叙述方式成为最终在叙事上完成资本生资本“的秘密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即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49。

当由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论述为具有一般的价值的商品“时,已经完成了由具体“蒸发到抽象“的任务,也就是说辩证法完成一半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如何由抽象“再重新降落到具体“。同质的量“的价值成为辩证法的出发点,显然,这里的同质的量“还停留在抽象的数学的基础上,或者说,此时价值“还是一个空洞的能指“,这时,需要为这个漂浮的能指“找到一个降落伞“,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正如他以人类中心的有用性来约束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他把商品是否投注了人类劳动“作为其价值的所指,从而劳动“这个词汇被勾陈出来,甚至成为人之为人的本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50,这种付出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人类的劳动。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什么会选择劳动“来充当叙述的重任。

正如所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51,也就是说劳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态度,或者说人对自然的一种作用力或意志力,这显然来自于黑格尔所描述的孩子向水面投掷石头而掀起涟漪“的故事,正如上面谈到的,人来自于自然,但人/主体“与自然/客体“的关系却体现为一种征服与驯服的决断力,即人投射到自然身上的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52,这与是否能有用于人类而作为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逻辑一样,人通过劳动“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自身。不过,没有满足于这种在人-自然“的框架里阐述劳动,因为这只能说明劳动的存在,而无法回答为什么劳动对于商品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说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几乎发现了劳动价值理论,但因为一个很简单也是最终的原因,他不能创立这样一种理论,因为当时劳动并没有商品化“53,也就是说,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但是,在经济学上从这种简单性上来把握的‘劳动’,和产生这个简单抽象的那些关系一样,是现代的范畴“54,可见,在使用自然-历史“的话语结构来为劳动寻找阐释力的时候依然选择了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

当把劳动“放置在历史/历时的过程之中的时候,作为叙述动力的辩证法也随着开始启动,进而,可以看到,所谓的劳动的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依然是劳动由具体的/个体的,上升为抽象的/一般的,当然,劳动“的历史演化也由原始的/简单的发展为高级的/复杂的。具体地说,把劳动的认识大致分为这样一个历时的辩证顺序:重工主义或重商主义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_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到重农主义把劳动的一定形式_农业_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作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作产品一般,看作劳动的一般成果了“再到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有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也就有了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程去的。对象化的劳动“55,最后把劳动抽象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56,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谓历史观,不仅是一种进步的时间态度,而是一种辩证的时间观57,资本论的叙述方式就体现了这一辩证的时间观念,它通过改造和综合斯密和黑格尔的逻辑,创造性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过程“58。

由抽象的数量,变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在某种意义上,这依然是能指自身的运动,或者说为商品搭建的天梯还没有完成,但已经离地面不远了,或者说在找到等式“的时候,天梯的蓝图已经绘成了,很快,把抽象的人类劳动“量化为劳动的量“,而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59,这样,抽象的人类劳动“就被换算为物理意义上的时间,抽象的数量终于羽化为了具体的时间尺度,但是,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如果辩证法就此停止,具体的时间又将会变成特殊的/个体的/偶然的,这与商品拥有特殊的/具体的使用价值“没有什么两样,这样辩证法就变成了循环论,这显然不是愿意看到,因此,这种通过时间单位度量的劳动时间应该是抽象的/一般的,否则就要走老路了。

辩证法继续前进,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东西,抽象的人类劳动的所指固定在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因为它在共时的结构中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它对于一定的生产条件来说,是抽象的/一般的/不变的,但它又是一种时间概念,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差异性(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在量上也有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是抽象的(无法核算出具体的物理时间),又是具体的(可以用多少来度量),这是多么精彩的辩证法呀。

可是,叙述的危机也在辩证法结束之时随之到来。由商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到商品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价值“再到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过程中,辩证法就像写好的电脑程序一样自行运算,而历史参照物“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际上,商品在辩证法的旅行中充当了一个能指的角色,辩证法的动力或者说运动方式,则转化能指寻找所指然后所指又充当能指再寻找下一个所指“的一种类似于拉康描述的能指在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比如作为能指的商品找到的所指是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又作为能指找到的所指是价值,直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出现,辩证法停止了,能指也停止了。这种能指自身的运动,在运动开始就把其参照物留在了叙述之外,也就是说,辩证法一旦进入叙述就会转化为能指趋向于所指的运动,而把历史参照物抛在一边。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无法进入辩证法“,也就是说,历史处在辩证法之外。

不过,叙述的动力依然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诉求。因为辩证法的运动,被展现为了能指不断滑向所指的运动,也就是说,驱使能指向所指运动的动因是为了暂时获得一个意义“,以想象地完满能指的匮乏,这种追逐意义“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落实唯物主义的叙述方案,在能指/所指“的结构中,实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但是,这显然不是的原意,他在叙述上要实现是的符号与历史参照物的唯物主义诉求,而实际上,从分析商品“的辩证运动中可以看出,他只能在能指/所指“之间实现唯物主义,而没有让能指溢出符号抵达历史参照物。对于这一点,有着清晰地认识,他认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60,也就是说,对由辩证法“而寻找到的先验的结构“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他认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61,这种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的信念,成为在叙述上完成先验的结构“与改变世界“的融合的动力,这种努力体现在试图为这个经过辩证运动获得的先验的结构“寻找一种历史/历时/特殊/具体“的依据,就让我们从论述剩余价值理论中来体会这种努力吧。

剩余价值的理论,是关于资本“的理论,即资本(G)如何变成资本(G)“的理论。首先发现,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62,而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劳动的二重性“这一被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3上,即劳动既可以表现为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又可以成为不同量的抽象劳动“,这样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即劳动可以成为商品,但同时,劳动又是商品的价值源泉,这种独特商品“就造成了作为商品的价值与自身投注到商品的价值源泉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就是剩余价值的不二法门,即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64。关于劳动“的辩证法,在商品一章中就已经论述过了,所以在论述剩余价值理论“时,引入了历史的声音,也就是把剩余价值“落实到历史当中,这就是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论述,即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65,从而为剩余价值得以产生在叙述上提供了历史的制度上的阐释。另外,在对于最初的资本从哪来的问题“即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阐述上,更显示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魅力,而这恰恰是辩证法无力完成的任务。

结语

与他之前的哲学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6,这样一种强烈地把哲学活动指向实践的态度,导致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从而在叙述上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辩证“与历史“,即如何把历史“转为一种辩证“,如何把辩证“纳入一种历史“,这种叙事的张力可以从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这四组基本的话语结构中体现出来。

我在上文中把商品在辩证法“中的运动的过程,转换成了商品作为一个能指不断寻找所指的滑动,也就是说,语言学以来,辩证·历史“的问题,被转化为能指-所指·历史参照物“的问题,显然,在辩证法内部永远也无法抵达历史参照物,可以说,历史在辩证法之外,即在辩证法开始运动之外或停止运动之后,历史才登场,这也许正是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吧。

尾注

1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如说是一篇个人的阅读资本论的学习札记。我借鉴了结构主义的一些概念对资本论进行阅读,希望能够把握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与话语结构,限于时间和个人的能力,我只能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也算是学习资本论的一次肤浅的总结吧。

2许宝强汪晖选编的发展的幻想一书对发展主义带来的现代化后果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在许宝强写的前言:发展。知识。权力中指出: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的信念“,正如沃勒斯坦的文章发展是指路明灯还是幻象?对以经济增长或现代化/工业化为基本理念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质疑,显然,主义页提出剥削和劳动异化等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概念,并据此诉求于平等和解放全人类的主义社会(或者说制度)的建立,但是它并没有否定工业化“或经济增长“作为社会(或者说历史)进步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对于发展主义的质疑,主要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发展实践而兴起的依附理论(dependencytheory),这也是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种批判,至于除了现代化“或工业化之后,还有没有另类的“(alternative)发展之路,还是一个未知数。发展的幻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3何清涟著现代化的陷阱_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1月,书中对于90年代逐渐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精辟的揭露,使用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指出了90年代的‘圈地运动’“。中国当代的资本原始积累“等尖锐的经济社会问题。

4的幽灵“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一本著作的名字。冷战“结束后,他写了的幽灵_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在他看来,我们都是的幽灵,我们作为主义的继承人,作为的幽灵政治学和谱系学中的一员,都是或者说主义的精神的幽灵化和具体化,人们对或主义以及主义的围剿和为此一次又一次结成的神圣同盟都只会使这一幽灵般的精神本身以不可见的可见性形式再次复现或显形,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密谋和宣誓其实只是在否定一个不可否定之物,同样,人们为主义举行的一次又一次哀悼活动其实就是在为它的再次返回。为它在未来的复活招魂“,他把主义归结为一种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批判精神“,但是他的的幽灵“使用的却是复数,也就是说主义有着许多种,而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的幽灵复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4页

5[美]J。K。吉布森-格雷汉姆著:资本主义的终结_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第333页

6历史的终结“提法来自于日裔美国学者福山于80年代末期发表的一本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他认为由于1989年苏联的解体以及整个主义阵营的瓦解,说明自由主义终于战胜主义,历史也就随之终结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德里达在的幽灵一书的驱魔_主义一章中把福山的论述作为冷战后对于主义最重要的哀悼之声;另外,在历史的终结:刘小枫在四川大学哲学系的讲演一文也对福山的说法进行了历史的溯源,http://www。gongfa。com/liuxfchuandayanjiang。htm

7[法]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厘巴尔著: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页

8保卫“是[法]路易·阿尔都塞所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它与读<资本论>一起成为60年代捍卫或者说重新解读的重要文献。

9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10遗产“和债务“是雅克·德里达在的幽灵_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提供的说法,他用非常形象的经济学语言,描述了一种处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在他看来,主义既是一份需要继承的遗产,同时也是一份需要偿还的债务,而他或者说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找出其中的遗产和债务,不过,这种方法或者说态度本身恰恰就是继承了的辩证法的一种遗产,德里达使用这份遗产来试图处理其的幽灵们“的债务问题,这或许是德里达的精明之处。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页

1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页

1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页

14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页

15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0页

16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51页

17杨志著:论资本的二重性_兼论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71页

18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页

19[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89页

20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4页

21[美]斯蒂文·塞德曼著:<酷儿理论/社会学>引言,选自[美]葛尔·罗宾等著酷儿理论_西方90年代性思潮一书,第107页

2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4页

2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第143页

24历史的终结:刘小枫在四川大学哲学系的讲演http://www。gongfa。com/liuxfchuandayanjiang。htm

25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4页

26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4页

27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4_45页

28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6页

29汪晖著: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选自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9页

30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2页

31据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即年鉴学派的代表人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一文中的说法,资本主义“一词是20世纪初才开始广泛使用的,从没有用过这个字眼。在阅读中,我发现,在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就已经把自己的研究对象描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布罗代尔的说法似乎与历史不相符合。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一文登载于2000年2月的天涯杂志上,第150页

3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3页

3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3页

34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2页

35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2页

36这正是批评蒲鲁东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主要理由所在,即蒲鲁东先生只要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看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他没有看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这样他就陷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之中,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规律_只是适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规律。所以,蒲鲁东先生不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实在的。暂时的。历史的社会关系的抽象,而神秘地颠倒黑白,把实在的关系只看作这些抽象的体现“,引自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第536_537页

37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34页

38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34页

39[法]列维-斯特劳斯著:结构人类学中说到,目前最重要的是帮助人类学从围绕着‘原始的’这个术语的哲学余烬中解脱出来“,因为原始的“这个术语曾经被陈旧的进化论“无形中添加了很多混乱(结构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第107_126页),正如他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就说,西方文明便似乎是社会进化的最先进的表现,同时原始共同体则成了早期阶段的‘残余’,其逻辑分类反映了它们在时间上出现的顺序“(同上书,第3页)。参考葛兆光著: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77_83页

40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7页

41汪晖著: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选自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28页

42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9页

43汪晖著: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选自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34页

44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6页

45把符号划分为能指与所指,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开创的共时语言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概念,后来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范畴。能指指符号的物质形态(如声音或拼写),而所指则指符号的具体意义,那么能指与所指的现实对应物就成了参照物“,从而使结构主义摆脱了符号与参照物的纠缠,可以在能指与所指构成的结构内部来讨论符号的意义问题。

46以人类为中心的认识论在20世纪遭到了全面的质疑,人几乎丧失了主体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告诉人们,人并不能掌控自我的意识,人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意识的控制;而语言学-结构主义以来,人也丧失了说语言“的权力,而变成了语言说人“;到了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在利奥塔的努力下,完整的/宏大的叙事/历史已不复存在,而福柯则使连续的历史变得不可能,历史变成破碎的/断裂的,并且使任何试图填补历史空白,粘合历史碎片的工作都变得很荒唐,而德里达更是颠覆了人类处于中心的可能,把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以来的一切自信,都解构掉了。

47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8页

48杨志著:论资本的二重性_兼论共有资本的本质一书,就把这种辩证法的二重性“作为基本的方法论,来重新对资本论进行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找到认识辩证法和资本论的有效视角。

49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82页

5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页

51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88页

52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89页

53[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05页

54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0页

55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20页

56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9页

57汪晖著: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汪晖把辩证的时间观替换历史的叙述或事件的叙述,看成是叙述上的漏洞或者说困境,这本身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有洞见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在的叙述中,历史过程的叙述“本身就包含又结构的叙述“,也就是在历时-共时“的话语结构中,强调了历时的唯物史观,但并没有排斥共时结构,而是借助辩证法把历时-共时“又辩证地统一在了一起,也就是说辩证的时间观与历时的叙述并不构成对立的关系,正如我在文中指出的,往往把辩证法运用于辩证法自身,进而使辩证法在叙述上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自省特质,而对于辩证法的颠覆又往往落入辩证法的圈套。该文选自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31页

58汪晖著: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选自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第31页

59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9页

60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44页

61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34页

62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82页

63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51页

64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96页

65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83页

66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页

参考书目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选自<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选自<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3。资本论(第一卷),选自<资本论>选读(校内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4。的幽灵_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法]雅克·德里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5。资本主义的终结_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美]J。K。吉布森-格雷汉姆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

6。读<资本论>,[法]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厘巴尔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7。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

8。发展的幻想,许宝强汪晖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9。反市场的资本主义,许宝强渠敬东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10。论资本的二重性_兼论公有资本的本质,杨志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试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學的叙述动力与话语结构【1997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4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