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论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課程设置的整体性【3481字】

时间:2023-06-19 22:58来源:毕业论文
论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課程设置的整体性【3481字】

论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99-0


论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99-0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主义理论素养,掌握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思想方法,体现思论文网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有必要对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优化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

政教专业设置主义理论课程体系是由主义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主义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帮助政教专业学生树立坚定的主义政治方向和政治素养,掌握主义基本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主义理论课程设置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分为核心基础课程。深化课程。比较课程以及延伸课程,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核心基础课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核心。为此,在培养方案中,将主义哲学。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核心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有助于学生们研究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矛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和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代的新发展。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性,由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未来充满信心。

(二)深化课程

在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中,主要把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义哲学史和主义中国化专题作为深化课程。通过对这四门课程系统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主义产生的根源。发展过程。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及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揭示出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具有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品质,深化对主义的理解。

(三)比较课程

学习掌握一个理论必须对与它不同思想体系的理论进行分析比较,更充分地理解其科学性。因此,政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等作为与主义理论课程相互比较的课程加以设置。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学说,在与非主义斗争的过程中,主义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课程

在政教专业培养方案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义伦理学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延伸课程。设置这三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义,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剖析,主义伦理学对伦理道德方面的阐述,还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讲解,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主义。

二。政教专业主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教专业主义课程设置与非政教专业主义课程设置的比较

由于政教专业与非政教专业中主义课程设置的目标有所区别,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政教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开设的多是理论基础性课程,而对实践性课程没有多做布置;另外,注重对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教学,却忽视了对主义整体性的讲解,导致部分学生对什么是主义。主义的整体性缺乏认识。比较政教专业和非政教专业关于主义理论课程的设置发现,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将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主的整体性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也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政教专业关于主义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散化与整体化的矛盾

正如上述所说,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在主义整体性的课程设置方面比较薄弱,其实这也就是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分散化与整体化的矛盾。高校政教专业在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向学生灌输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分散化现象很严重,有的学生将近毕业,对于什么是主义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主义。于是就出现了主义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散化与整体化的矛盾,主义本应置于一个整体之下进行研究,却因为独立的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学习与研究,没有对其进行整体性教学和研究,分散化与整体化的矛盾亟待解决。

(三)原理与历史教学的矛盾

纵览政教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主义的产生过程以及主义是怎么发展,即主义的发展史这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却被忽视,没有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之列,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现了原理与历史教学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中关于主义相关原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每一个学期都有,但是有关主义历史的学习却被忽视了。有学者曾指出,要想真正地系统地掌握一门理论,史论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尤其是政教专业的高校,主义原理知识的学习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而对于主义历史的学习却往往容易忽视,如何处理好原理与历史教学的矛盾应该提上日程。三。系统优化政教专业主义课程设置

如上所述,分析了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意义。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课程设置间的关系,那么下面就着重探讨应该如何系统优化政教专业主义课程设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增设主义基本原理性课程,融合各个学科

众所周知,列宁虽然主张主义包括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并且写过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名篇著作,但是,列宁同时又十分强调,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严整的科学体系[1]。他指出: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的对手也承认的“[2]。列宁指出要想真正掌握主义理论,就必须把主义看成是一个整体,放在一起去学习,因此,在政教专业的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增设主义基本原理等类似课程,融合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帮助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增设主义发展史课程,史论结合,了解主义的发展创新

为使政教专业主义理论的课程设置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主义理论,增设主义发展史课程,了解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使之史论结合,显得迫在眉睫。主义发展史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研究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过程。要想从根本上掌握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真正理解主义,就必须对主义的发展史进行研究,为我们与时俱进地掌握主义提供历史基础。因此,政教专业须增设主义发展史课程,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主义的发展过程,了解主义的发展创新。

(三)增设政教专业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应用课程

实践的观点是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和恩格斯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的哲学依据,也是构建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3]实践的观点是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而目前高校却普遍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为此,在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应增设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应用课程,增加其在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实践与应用型课程主要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环节相结合,为此可以增设形势与政策。演讲与口才。科研论文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把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课程之中,加强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从而加深学生对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

论政教专业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的整体性

论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課程设置的整体性【348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4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