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6190字】

时间:2023-06-19 22:53来源:毕业论文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6190字】

毛泽东推进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6-0017-04


毛泽东推进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6-0017-04

推进主义大众化,历来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不论文网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堪称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他在推进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思想和方式方法,对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中推进主义的大众化

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就是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质是把普遍原理与具体情况正确地结合起来,达到共性与个性。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主义作为世界上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只有与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特殊性相结合,做到本土化,才能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只会悬在空中,不起作用。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主义在中国要实现大众化,首先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现实要求。民众的思维方式。话语系统。文化状况等相贴近。毛泽东多次强调: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P111-112)作为中国化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其本身就是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在总结中国GM的实践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GM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2](P1515)中国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GM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GM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我们反对主观地片面地看问题,必须攻破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3](P820)

由此看出,主义的传播,绝不是一种纯粹学术思想的传播,不是单纯地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传播。离开中国的实践,离开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离开群众的现实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主义的大众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仅凭空洞的说教,哪怕是很高明的权威的说教,都不能使人产生这种信念。“[4](P277)毛泽东强调: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GM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和实践要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5](P90)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说到底就是理论与群众的结合。因为,理论来自群众的实践,又要接受群众的实践检验;反过来,群众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如何才能真正掌握群众?换言之,理论如何才能实现与群众的有效结合呢?从根本而言,这取决于理论的倡导者。践行者所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的程度和力度。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6](P103)理论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理论的倡导者只有切实代表群众的利益,其理论才能为群众所喜欢,所接受,否则,群众就不会赏识,不买账。因此,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P1096)这既是评价党人言行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也是影响主义大众化的决定性因素。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我们只有善于把抽象的主义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执行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主义给自身带来的益处,主义才会对群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主义大众化才能得以根本实现。

二。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推进主义的大众化

内容和形式是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要素与外在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逻辑范畴。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适合内容,但同时,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形式和内容相适应,就会起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作用;否则,形式就会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当然,没有好的内容,片面追求形式技巧,只能是矫揉造作;而有了好的内容,不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干干巴巴,枯燥乏味,比较生硬,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常言道:羊肉好吃太烫了不行,玫瑰花可爱但刺多不好。从这一点上说,只有便于接受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恩格斯曾强调: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7](P8)毛泽东指出: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5](P358)他还形象地把方法比作桥“和船“。他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P139)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要实现动机和效果的有效统一,必须有好的宣传方式方法。“[3](P868)为此,就应努力做到: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GM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3](P869-870)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的差异,主义难于直接成为群众和干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对主义理论的宣传,如果不下功夫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和载体,不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就不会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落空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只有要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才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入耳。入眼。入脑。入心。黑格尔在给J。H。沃斯的一封信里讲得非常精彩,他说:路德让圣经说德语,您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8](P202)同样的,主义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变成GM斗争的强大武器,首先必须使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必须和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毛泽东思想作为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表达形式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比如,为了使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大众化,毛泽东一方面把艰深的主义哲学原理用中国哲学的论述方法进行表达;另一方面,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概念。命题用主义加以改造,赋予它新的内涵。如用实事求是“来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用一分为二“来表达对立统一的规律,用知“和行“的关系来表达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等。由此看出,把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门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夫是不易做好的。毛泽东堪称语言大师,在宣传普及过程中,他就经常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成语。典故。格言。神话。寓言等等,来阐释主义哲学原理,使人易于理解和把握;他经常用人民群众通俗。幽默。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如用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来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来说明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等等。毛泽东一直强调新鲜活泼的文风,坚决反对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的那种枯燥无味,像个瘪三“的死板语言和八股文风。为此,他曾严厉地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9](P534)他还发出了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号召。[10](P323)总的说来,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巨大作用,除了它在内容上适合中国GM实践的需要外,在表达形式上也适应了中国人民的需要和习惯,真正实现了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

三。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推进主义的大众化

恩格斯在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还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1](P248)在这里,恩格斯为我们如何正确运用和发展主义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必须始终坚持,决不能放弃;二是对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把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决不能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毛泽东提出: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我们的思想方法,应当是坚持原则和独创精神“。[5](P366)如何才能做到坚持原则和独创精神“呢?毛泽东认为,首先,必须坚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造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说: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中国的党一贯遵守马列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是普遍真理“。[10](P5)这既是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毛泽东对中国GM经验的深刻总结。其次,必须尊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并加以创造发展,因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只有不断地科学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毛泽东说: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0](P109)毛泽东还曾无比豪迈地指出,不如,不是主义者;等于,也不是主义者;超过,才是真正的主义者。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说:我们做的超过了,列宁说的做的都超过了,如帝国主义论。没有做十月GM,列宁做了;没有做中国这样大的GM,我们的实践超过了。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12](P204-206)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在于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而是永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3](P681)实践永无止境,历史不断向前,认识不会停滞,创造充满活力。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又特别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10](P325)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和独创结合“的深刻思想,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因为它们恰恰是中国党人将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并加以创造。创新的产物。对于主义理论,只有坚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主义才能永远不会停滞,才会永远具有蓬勃生机,充满活力,也才会不断适应时代要求,贴近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的思想理论困惑,真正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四。在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中推进主义的大众化

主义认为,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这种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联系和过程,反映了人们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这也是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

对于普及和提高的深刻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结合文艺工作作了详细的阐释。他说: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受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3](P861-862)毛泽东在这里虽然谈的是文艺的普及与提高问题,但实际上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普及与提高问题。他所强调的普及与提高的任务其实并非千篇一律,主次不分,而是应当根据历史条件和实际状况的变化,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的;同时,提高和普及的界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需要的变化,普及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随之变化。

毛泽东关于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内含了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也内含着教育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渐进性问题。推进主义大众化,应当根据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分层次地进行;即使对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成员也要根据文化程度。岗位要求。职业状况。思想觉悟等等,分层次。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GM干部的知识和教育GM大众的知识既程度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9](P708)1951年2月,中央在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中,根据党内实际情况,按照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将党员学习分为三级:第一级,学习政治常识,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识和中国党的常识,学习时间为一年,主要针对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第二级,学习理论常识,即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常识(包括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时间三年,主要针对文化程度不及高中的党员;第三级,学习主义的理论著作,每个学过理论常识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以及条件相同的党外人员,可以在自愿条件下参加党所组织的学习。对于在工厂。机关和学校中若有大量党外的积极分子愿意参加这种理论学习,应当尽量组织他们进行有系统的学习。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中国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新闻出版界部分代表谈话时指出:现在要争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来学习主义,要求他们对主义有个初步了解,而不是要求他们一下子贯通。主义的创造者本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贯通的。一八四八年党宣言出版,只是主义体系形成的开始,还不是主义体系的完成。要求知识分子一下子都接受主义,这个要求是不现实的。说懂得主义,其实懂得的程度也不相同。我读主义书籍也不多。作为专家是要多读一点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工夫,少一点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5](P264)现实社会中,人民大众是分层的,而教育是要求循序渐进的。因此,根据大众的现实状况,遵循基本教育规律,坚持有层次。分阶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各按步伐,共同前进,是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意,也是毛泽东推进主义大众化实践的一条切实有效的基本路径。

毛泽东推进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略【619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3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