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职學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6570字】

时间:2023-06-09 12:31来源:毕业论文
高职學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6570字】

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


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2-0097-06

Abstract:Dailybehaviorintrospectionisanimportantwaytofoste论文网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morality。Butdomesticresearchinthisaspectisinsufficient。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574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ntrospectionoftheirdailybehaviorshowthat:90百分号ofthestudentsagreethattheintrospectionhasimportantvaluetoimprovetheirmorallevel,andtheyhavestrongselfwillingnessandfrequentintrospectionbehavior;86。67百分号ofthestudentsthoughttheirownmorallevelisnotlowerthantheexpectedone,and76。65百分号ofthestudentsintrospectionisnotdeepenough;55。23百分号ofthestudentsselfreflectionthresholdishigh;Studentsintrospectionhasindustrycharacteristics;Andindividualcharacteristicsandintrospectionarecloselyrelated。Therefore,wesuggesttopayattentiontothedailylifeofstudents,toguidethemtoformcorrectmoralselfconsciousness,tohelpthemreducetheintrospectionthresholdandincreasedepthofintrospection,tofindouttheirmoralintrospectionofthetriggerpointtoawakenthepotentialofmoralselfreflectioneffectively,andtoattachimportancetostudentsindividualdifferencesandrealizedifferentiationeducation。

Keywords:highereducation;collegestudents;dailybehavior;moralselfreflection

一。引言

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生产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未来家庭的年轻父母,他们的道德水平对社会和家庭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高职学生来说,高职阶段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其通过不断的实习实训“而提前体验职场生活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正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向成熟和稳定状态过渡,具有较强的可塑性〔1〕。在这时期如能加强对他们的道德培养,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还主要依靠德育教师进行传统的道德灌输,这种单一而形式化的说教不但忽略了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难以使学生确立个体道德自我意识,而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割裂了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本身所处的环境,德育效能相当有限。而自我反省作为个体思考和加工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提高社会活动技能。胜任社会生活及增强自我力量方面具有显著效应〔2〕。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是自我剖析的理性思维活动,它以个体的自我意识为前提,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已确立的道德价值目标为指向,通过调动自身情感与意志,对日常生活行为及其动机进行道德判断,对判断结果中的过失行为和不良动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和自我纠正。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是个体提高和升华道德认知,实现道德知识内化。道德行为改善和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

在以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与道德养成为对象的研究,学界已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周贵根等(2002)从定性的角度提出了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自律模式;还有一些涉及道德反思的实证研究,如徐琴美等于2003年用实验方法探讨了个体对行为的内疚感等。这些研究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纠偏策略以及知行脱节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至于以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为对象的研究则较为鲜见,此领域的实证性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现状和特点,并将其运用到高职学生日常道德自省习惯和道德养成的发展指导上,为增进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能力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为江西和广东两省大二和大三600名高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问卷15份,共得有效问卷574份,有效率为95。67百分号。样本调查中大二学生231名,占总人数的40。24百分号;大三学生343名,占总人数的59。76百分号。女生296名,占总人数的51。57百分号;男生278名,占总人数的48。43百分号;独生子女301名,占总人数的52。44百分号;非独生子女273名,占总人数的47。56百分号。

(二)研究方法

在参阅国内外文献及对高职学生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笔者编制了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问卷。该问卷经过信效度评价和反复修改,最后投入使用。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状况的具体表现

这些表现包括被试对道德自省价值的认识,自我道德评价的客观程度,引发被试道德自省的阈限,道德自省方式的选择以及自省的频次。时长。深度等。这部分调查除需要被试做出选择判断的5点量表客观题外,还设置了一些开放式问题,如当你反省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时,最可能会采取哪种反省方式“A。写日记;B。向他人倾述;C。自己独立思考;D。向他人道歉;E。做其他事弥补,以减少内心愧疚感;F。其他(请填写)。

2。激发被试道德自省的日常生活行为

以开放式的问题随机调查50名高职学生和15名具有学生工作经验的高职教师,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列举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存在道德缺陷的行为样本。根据每个行为样本被提及的频次以及对道德自省的影响程度大小,结合专家的评审意见,筛选出其中的43个日常生活行为样本作为高职学生道德自省的评价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实习实训等领域,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该评价项目包括28个能反映道德素质低和15个能反映道德素质高的日常生活行为子项目,要求被试对此做出判断,在1~9分的范围内给出分数,给出的分数越高,表明该日常生活行为越能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或者低,即越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也越能激发被试的道德自省。

3。被试的背景状况

背景状况包括被试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性格特点。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和睦程度。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对被试的管教程度等。该调查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对项目进行评分,如你认为父母对你的管教“(A。很严格;B。较严格;C。一般严格;D。不太严格;E。很不严格)。将这部分调查结果与前面两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考查被试自身状况与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之间的相关性。

为提高信度,测试采取不记名。不限时方式,为避免被试对问卷的不理解而降低问卷信效度,在问卷填写过程中主试与被试当面沟通,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道德自省的基本状况

1。对自省价值的认识程度

当问及自我反省日常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对一个人的道德养成有多大帮助“时,40。10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48。67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帮助比较大,8。33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帮助一般,1。57百分号认为帮助比较小,1。33百分号认为帮助很小。可见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道德自省的价值和作用是十分认同的,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道德自省的作用和价值不大,这部分学生往往也较少有道德自省的实践。

2。自我道德评价状况

当要求对自己现阶段的道德水平做出评价时,25百分号的学生认为自身所具备的实际道德水平(实然水平)高于其所应当具备的道德水平(应然水平),61。67百分号的学生认为二者基本相符,只有13。33百分号学生认为自己道德的实然水平低于应然水平。

道德自省行为的动机产生于改善自身行为的需要,是个体感受和认识到自身内在道德矛盾已经到达的水平和应有水平存在的差距,从而产生提高道德的愿望〔3〕。那些认为实然水平不低于应然水平的学生,较难进一步产生提高道德水平的道德需要和改善个体行为的动机。

3。引发自省的阈限

问及你最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进行道德自省“时,选择在打算做不道德行为前反省自己“的学生占13。29百分号,这些学生自省阈限低,他们能够对动机和思想进行反思,而不仅仅是对具体行为进行反省;选择看到别人的不道德行为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后进行自我反省“的占30百分号,这些学生能通过反思他人经历获取间接经验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选择在做了不道德行为后立即反省自己“的占46。71百分号,选择因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导致了不良后果而进行自我反省“的占8。52百分号,这两类学生道德敏感度低,自省阈限高;另有1。48百分号的学生选择其他“。

4。自省频次与时长

当问及是否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道德反省“时,88。35百分号的学生选择会反省“,11。65百分号的学生选择不会反省“;问及是否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不道德事件进行思考“时,20百分号的人选择经常会“,58。37百分号的人选择比较多会“,选择一般会“和较少会“的人占21。63百分号;当问及你是否会经常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道德“时,选择经常会“和比较多会“的共计57。18百分号,选择一般会“的有34百分号,选择较少会“和很少会“的分别占6百分号和2。82百分号;当问及通常每次会花多长时间进行道德自省“时,表示会花长时间“或较长时间“的比例为21百分号,而花比较短“和很短“时间的则占38。4百分号。可见多数学生自省频次较高,但每次自省时长短。

5。自省方式

当问及最可能会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道德自省“时,选择单独思考“占64。65百分号,向受害方赔礼道歉“占19。22百分号,记日记“占4。85百分号,通过与亲戚朋友倾诉“占9。14百分号,其他“占2。14百分号;问及将自己的高尚或不道德的行为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次数多少“时,选择次数比较少“和次数很少“的共计98。32百分号,只有1。68百分号的学生选择次数比较多“。可见,学生道德自省的主要方式是单独思考,只有极少学生有将自我剖析的道德体悟用书面形式表达和记录下来的习惯。(二)激发道德自省的日常生活行为

为考查哪些日常生活行为容易引发高职学生的道德自省,问卷要求被试对能反映一个人道德素质低或高的43项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判断,结果显示不同日常生活行为引发道德自省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以上调查统计的各项数据所显示的分数越高,表明该项行为在被试看来越能反映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或低,越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相应地也就越能激发被试的道德自省,而那些分数较低的日常生活行为项目在被试看来则不太能给予道德上的评价,也相对不易引发他们的道德敏感。

从表1。表2显示的数据来看,最能作为道德评价标准。易于激发学生道德自省的日常生活行为包括:实习实训期间不与学校。企业沟通就擅自离岗,为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而在实习实训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诋毁其他同学,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讲话或接打电话,随意污损学校图书馆图书或破坏实验室器材,私自翻看。使用他人物品,在宿舍饲养宠物,在宿舍随意留宿他人特别是异性,实习实训期间找各种借口少干或不干活,主动参加献血。献爱心等各类公益活动,捡到钱物归还失主,同学生病或有困难时主动帮忙,积极打扫教室和宿舍卫生。

而被学生认为道德素质低。不容易引发学生道德自省的日常行为包括:上课时听MP3。看与本课无关的书或打瞌睡,在老师上课。开讲座期间拎着书包大摇大摆进出教室,在体育馆。体育场。食堂等地方观看赛事时鼓倒掌。喝倒彩,在机房上机时不穿套鞋。不对号入座,通宵泡网吧。夜不归宿,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图书馆。实验室将用过的书报。器材放回原处,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向老师揭发同学的考试舞弊行为。

可见,触犯他人隐私。破坏环境。损人利己和乐于助人的行为更易触发道德自省,而不诚信。冷漠自私。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则被认为是相对不具道德性的中性行为;发生在实习实训场所的行为较易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而发生于课堂的行为则相对被认为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易触发学生的道德自省;发生频率较低。通常只是出现在少数人身上或只在少部分情境下发生的偶发性或典型性行为,较易激发道德自省,而频繁发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对学生的刺激性低,比较不易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

(三)学生自身状况与道德自省的相关性研究

为考查高职学生自身状况与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之间的相关性,笔者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考察t检验和相关系数,所得结果如下:

1。性别因素

性别与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呈密切相关关系。t检验显示,男女生被试在道德自评。道德自省价值大小认知。道德自省频次。道德自省方式及引发其道德自省的日常生活行为领域上差异显著(显著水平p<0。01):女生认为自己道德的实然水平不低于应然水平的占94。93百分号,男生这一比例为77。69百分号;男生比女生更加认同道德自省的价值和作用;男生自省频次高于女生;自省时男生大多选择独立思考,而女生则更愿意记录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或高尚行为;女生多对家庭和两性交往领域的日常生活行为有较高道德敏感度,同时与多个异性交往约会“。父母生日时主动致电问候“等行为较易被女生判定为有较高道德水准的行为,而男生则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领域的日常生活行为更为敏感,如在图书馆或自习室请(或代)他人占座“。实习实训期间不与学校。企业沟通就擅自离岗“等。

2。独生子女因素与城乡因素

t检验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省频次。自省时长上差异显著(显著水平p<0。05),非独生子女自省频次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自省频次高的人数比例为64。4百分号,而独生子女这一比例为51。0百分号;非独生子女自省时长也高于独生子女。研究还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在自省频次上差异显著(显著水平p<0。05),前者比后者自省频次高,二者自省频次高的比例分别为60。2百分号和49。1百分号,自省频次低的比例分别为8。5百分号和15。7百分号。

3。性格因素。家庭和睦因素及父母管教因素

学生自身性格因素。家庭和睦因素及父母管教因素与其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也有相关性。相关系数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学生的家庭和睦因素和父母管教因素与其道德自省价值大小的认知。自省频次及自省时长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省阈限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性格因素(内外向)与道德自省价值大小认知。自省频次。自省阈限及自省时长则存在显著负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深度和效度有限

虽然多数学生承认道德自省的价值与作用,有道德自省的意愿,且道德自省行为频次较高,但其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仍存在以下令人担忧之处:

第一,学生自我道德评价状况不乐观。道德自省的发生是受自我道德评价结果推动的,有86。67百分号的学生认为自身实际道德水平不低于应然水平,这些学生很难因自身道德水平与应然水平存在差距而产生道德不安感,因而也难以产生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心理需要。这种情形导致他们在自省时无法获得真实信息,并很难据此改善自身原有行为,最终必然影响自省效果。

第二,多数学生的自省阈限较高,每次自省持续时间短。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引发自省的敏感性比较低,且自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很多时候自省可能只是作为一种寻求自我心灵开解的办法,这种自省所能达到的效果。对于道德养成所能起到的作用显然十分有限。

第三,从学生自省所选择的方式上看,独立思考“是首选。只有极少学生有将自我剖析与道德自省用书面形式表达和记录下来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他们的道德体悟更深刻更长久的留在自我意识里。而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相对单纯直接的隐形思考方式,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自省方式上的单一性。

2。学生对日常生活行为的道德敏感具有领域性特征学生的道德知觉随着被知觉的行为对象和生活领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①。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第一,偶然性和典型性行为,更易激发道德自省;第二,发生在实习实训场所的行为比发生于校园的行为更易引发高职学生的道德思考。这是由高职学生的身份特征所决定的,他们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常年的顶岗实习实训使得职场生活成为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他们以往的学校生活。对职场“的重视与职场“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使实习实训场所发生的行为更易激发学生个体心理反应和心理加工;第三,涉及触犯他人隐私。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行为最受鄙视,而不诚信。冷漠。不恪守规定的行为则相对被认为是道德程度低的中性行为。这说明学生们追求自由自主,自我意识强烈,他们有自己评价和判断日常生活中人与事的道德是非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不愿以社会普遍的规定和他人的评价原则作为标准。上述情况显示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具有相当强的领域特性。

3。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具有性别差异和个性化特征

男生和女生对日常生活行为的道德敏感领域各有侧重点,他们在道德自省认知和实践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这提示我们在探索激发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教育策略时应当将性别因素考虑在内。同时,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个性化特色鲜明,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父母管教程度等个体背景因素影响着其道德自省的多项指标。这说明学生个体自身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进行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重要线索。

(二)建议

依据上述结论,笔者认为要引导和增进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自我意识。应当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文明生活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所需,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自我感知。体认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道德认知。

2。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的领域特性出发,找准他们道德自省的敏感点和盲区“,以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地唤醒学生道德自省潜能。

3。帮助学生降低自省阈限。增进自省深度。积极探求有效教育手段,锻炼学生对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道德自省的能力。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两难问题(动机道德而结果不好与动机不道德但结果好的问题)的判断训练,让他们认识到动机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是否道德的关键,从而养成判断行为动机的习惯,降低其自省阈限。

4。重视学生道德自省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将性别视角引入学生道德教育的范畴,从男女学生道德自省的特点出发,实施性别化的道德教育。同时,从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出发,了解其思想脉动和道德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其日常生活行为进行道德自省,帮助他们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中逐步塑造理想的自我“。

注释:

①本文的领域特性指的是同样的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日常生活行为或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领域的日常生活行为所产生的知觉差异较大。

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

高职學生日常生活行为道德自省调查分析【657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510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