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學想象能力的发展【4634字】

时间:2023-05-07 21:41来源:毕业论文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學想象能力的发展【4634字】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4-0006-04

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是一种以教育为目标,由指导者与参与者共同完成的即兴的。非表演性的。以过程为主的活论文网动。〔1〕它是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表演的技巧,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2〕通过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Bolton指出,教育戏剧以促进参与者想象力的培养。对自我的认识与表达。价值观的形成。情感与认知评价的改变。美学感觉的养成与生活经验的获得等为目标。〔3〕张金梅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戏剧游戏影响幼儿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的发展。〔4〕Bell认为,戏剧表演有帮助幼儿建构起关于内容。顺序和时间等要素的完形“,从而建构文本的意义。〔5〕林玫君也认为,由于很多戏剧活动的主题源于故事。童谣等文学作品,幼儿亲身参与扮演角色后,会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6〕

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戏剧教育活动的策略。Jonothan和Tony总结出四种主要的教育戏剧活动策略,即开展情境活动。叙事性活动。诗化活动和反思活动。〔7〕Ruth则提出了11种教育戏剧活动策略,即想象。模仿。肢体动作。身心放松。戏剧化游戏。哑剧。角色扮演。讲故事。即兴表演。偶戏与面具。将故事戏剧化等。〔8〕陈仁富通过行动研究得出,适合幼儿园的戏剧教学策略有教师入戏。专家外衣。坐针毡。定义空间。戏剧游戏。音效。墙上的角色。静像。论坛剧场。建构空间。口述默剧。角色扮演。仪式。即兴创作。思想轨迹等。〔9〕

本研究主要关注教育戏剧对幼儿文学想象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幼儿文学想象包括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幼儿通过想象,可以在理解文学作品原有内容。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结构片段。情节或结尾等。〔10〕发展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就是让幼儿通过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作品学习经验,在大脑中再现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事件。情感。主题等,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获得美的感受。文学想象经验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所以,帮助幼儿获得文学想象经验是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建福州市某公立幼儿园两个大班(每班35人)的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为材料,在一个班(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活动,在另一个班(实验组)运用教育戏剧策略组织开展活动。

(二)问题设计

本研究根据已有关于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研究,〔11〕提出幼儿需学习掌握以下四种有关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对文学作品中环境等背景要素的再造想象;对文学作品中情节和主题的再造想象;对文学作品情节或结局的创造想象;对作品主题。意境等的创造想象。

本研究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对两组幼儿分别提出四个问题,即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为什么巨人不再让孩子们去花园里玩了“巨人会设计什么样的围墙来挡住孩子们“你喜欢巨人吗?你觉得巨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做“。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照刘宝根在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一文中拟订的评分标准。〔12〕

二。研究实施

对控制组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包括讲述。提问。表演。创编。绘画等方法。对实验组在不同的活动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戏剧策略。

(一)阶段一:故事地图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的花园中无所不能的巨人想把巨大无比的花园装扮成孩子们的乐园“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这一故事所描绘的环境,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故事地图策略。

故事地图策略是指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积木建构等做的方法展现故事的环境。这一策略的使用,旨在让幼儿通过做将作品环境立体化想象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如,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巨人的花园里有世界上最好玩。最神奇的东西“,教师将幼儿分成一个个小组,以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为主题,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用肢体造型。绘画。多材料建构等方式再现自己心中的花园;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用围墙挡住了孩子们“的语句时,则要求幼儿通过做呈现他们想象中的围墙,体验故事中孩子们的无奈与失望。

(二)阶段二:角色扮演和教师入戏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去旅行,需要有人帮忙照看花园“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这一故事情节,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教师入戏策略。

这里的角色扮演与幼儿园表演游戏有共通之处,即都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作品情节的。但也有所不同,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强调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是经想象后的创造性再现与表达。教师入戏是指教师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戏剧活动中来,它是教育戏剧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例如,在巨人的花园学习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较难理解巨人拒绝了哪些礼物,为什么拒绝这些礼物,它是如何处理这些礼物的“等情节。于是,教师扮演了巨人“的角色,以独角戏的形式呈现了这些情节。

(三)阶段三:专家的外衣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为了不让孩子们再进入花园,决定做些事“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故事情节,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专家的外衣策略。专家的外衣策略是指,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专家的角色,探究并表达不同专家的看法。例如,请幼儿扮演动物专家,提供各种有关照料动物的信息或方法;或是请幼儿站在设计师角度,设计一堵作品中提及的可怕的围墙。这就要求幼儿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表达看法,并要求其在建构自己对作品情节理解的过程中既要严谨,同时也要充分展开想象。

(四)阶段四:坐针毡策略

幼儿通常会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冲突性情节难以理解,为此,研究者对实验组幼儿运用了坐针毡策略。

坐针毡策略是教育戏剧中常用的旨在引导幼儿探究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策略。具体的做法是,让某位角色扮演者(可以是幼儿也可以是教师)坐在椅子上,回答其他幼儿询问的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关的问题。通过坐针毡策略,幼儿可以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具象化思考。例如,当大家读到巨人建了高高的围墙阻止孩子们进入花园“这一段时,幼儿都很讨厌巨人。此时,教师自己扮演巨人,并接受幼儿的质问,借机表达害怕失去的不安与没有朋友的孤独“。这一策略有助于幼儿与角色发生深层次互动,通过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体会角色的处境与情感,从而理解作品。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文学想象经验水平的整体差异显著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在四个问题上的得分情况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幼儿存在显著差异(t1=-3。195,p<0。01;t2=-4。791,p<0。001;t3=-2。928,p<0。01;t4=-2。297,p<0。05)。由此可知,实验组幼儿对文学作品情节和主题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水平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幼儿。

(二)教育戏剧策略与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

1。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环境等背景性要素的想象

例如,当教师为幼儿读到无所不能的巨人想把巨大无比的花园装扮成孩子们的乐园“时,采用了故事地图策略,以引导实验组幼儿借助肢体造型。绘画。建构等方式,创造性且富有画面感地呈现作品中的背景。又如,当被问及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时,控制组幼儿的回答主要有花草。沙袋。滑滑梯。过山车。超大的电瓶车。跳楼机。单杠。摩天大楼等,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实验组幼儿的回答则不拘一格,他们想象中的花园有葫芦树。鬼屋洞。魔法树。独眼龙怪兽。棒棒糖屋。精灵树。天梯。生产馆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加入了个人创造性想象的东西。他们还能具体。生动地描述自己的想象。这与张金梅的研究结果一致,她认为,将戏剧运用于早期阅读活动,可使幼儿对绘本人物。情节。主题的体验更立体,表达更生动,理解更深刻。〔13〕

C11:这只怪兽可以打败世界上所有的人。它藏在鬼屋洞里,火车来的时候动两下,火车走的时候它就不动了。“

C1:花园里有一棵神奇树,如果有危险,就会召唤出四个精灵,他们的武器是太阳。火。冰。还有土。“

C15:花园边上还有一个探测器,坏人只要一触碰到它,就会被电死。如果你们想进来,先要问守护的人,‘能不能让我们进’。如果你偷偷溜进去,它会探测你的用意是好还是坏。“

2。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作品情节和主题的初步想象

有研究认为,通过戏剧表演,幼儿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从而形成对文本信息的深层加工。〔14〕本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研究者通过角色扮演与教师入戏策略,引导幼儿开展保护花园“的活动。幼儿开展了清扫。守卫。整理花园等活动。当被问及巨人很喜欢孩子们,但旅行回来后为什么突然不再让孩子们去花园玩耍了“时,实验组幼儿能够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巨人身上,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这与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吻合的。相反,控制组的所有幼儿都将原因归于孩子们没有保护好花园。可见,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幼儿与角色产生共情,也即能够站在角色立场去思考问题,即便是作品中没有明确表达出的意思,他们也能够调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去做出恰当的判断。

3。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情节或结尾

创编作品新的情节是幼儿对已有文学经验进行创造性想象的方式。在组织开展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但可要求幼儿创编出完整。合理。有逻辑的作品片段,而且可要求幼儿所创编的情节富有文学性。创意性与画面感。〔15〕本实验表明,通过专家的外衣策略,实验组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能对原有情节进行合理的创编,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例如,在被问及巨人会设计什么样的围墙来挡住孩子们“时,控制组幼儿的答案基本是原作品的延伸或生活经验的再现,创造想象的成分不多。实验组幼儿想象的画面则非常丰富,除了能讲出围墙上有什么,还能根据所想象出的事物的特性,编构出它是怎么阻挡孩子们进入花园的。幼儿在表达时使用了较多的形容词。动词以及因果复句,使得创编的情节更具新意与画面感。

C1:围墙上有爆炸邮箱,爆炸出来的是一些鬼怪,小朋友往里走一步,怪兽也会跟着走一步。“

C11:围墙上有花,很鲜艳,如果小朋友用手碰,就会被花咬一口。“

C31:围墙上有很多很多怪兽,这是小鱼怪兽,小朋友一摸到它,就会变成石头。“

C32:围墙上有个时空隧道,里面有三个怪兽,他们有不一样的绝招。一个是会把人弹飞;一个是会飞,会翻跟斗;还有一个手很多,会把小朋友变成木头人。“

4。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作品情节。主题。意境等的创造性想象

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较全面的感知后,才能表达自己对角色的喜爱与否及原因,初步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传递的思想,并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谈论自己的态度或自己可能采取的行动。〔16〕本研究曾采用坐针毡策略,引导实验组幼儿通过询问巨人“的想法设身处地地想象角色所处的环境,从而辩证地。全面地评价角色。实验表明,实验组幼儿对巨人做法的理解人数远多于控制组。可见,坐针毡策略对于帮助幼儿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谈论自己的态度或做法是有促进作用的。四。教育建议

研究结果,研究者尝试提出如下教育建议,以促使教育戏剧发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能力发展的作用。

首先,鉴于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可运用教育戏剧中的故事地图策略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背景的理解。

其次,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作品内容,可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入戏等策略,帮助幼儿深化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

再次,为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合理的创编,可采用专家的外衣策略,请幼儿通过结合自己已有经验。查资料等方法,对作品人物。情节进行创造性想象。

最后,为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中的冲突性情节,可以采用坐针毡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对话,想象作品中人物的想法和做法,从而理解人物角色的情感与作品想要传递的思想。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

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文學想象能力的发展【463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53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