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2253字】

时间:2023-05-02 22:50来源:毕业论文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2253字】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

留守儿童(l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子女跟随父母一方或其他亲人生活的不满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

留守儿童(l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子女跟随父母一方或其他亲人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儿童。学术界也用以下三个指标来界定留守儿童,(1)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或经商;(2)留守的时间在半年以上;(3)年龄在16周岁以论文网下而且处于学龄阶段。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在中国教育报发布了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最新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的推算,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37。7百分号,占全国儿童总数21。88百分号。[1]留守儿童多数生活在农村,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和其他亲人一起居住,对父母。亲人情感淡漠。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一系列由留守儿童偏激行为造成的惨案,家长。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学术界普遍认同陶志琼教授关于感恩教育的定义。[2]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关于识恩。知恩。感恩和施恩的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培育留守儿童健全人格

在心理学研究中,感恩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之一,是典型的积极心理品质。[3]研究表明,感恩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举动,产生亲社会行为。感恩有助于留守儿童与他人更好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这种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形成留守儿童良好品质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帮助儿童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培养其感恩意识,发展其感恩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其成长。成才。留守儿童的健全发展,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二。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

1。情感淡漠,缺乏感恩意识。感恩行为

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感恩意识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部分留守儿童对亲人感情淡漠,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监护人对自己严苛,同学对自己歧视等,因而部分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较弱,人际关系较差。在一项调查中,留守儿童对学校教育的感恩。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恩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间接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与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4]

2。家庭关爱缺失,缺乏对父母。其他亲人的感恩

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感恩。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对他人帮助和支持的感知,形成感恩意识和行为。[5]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大都文化素质偏低,加之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孩子的交流较少,缺少精神上的关爱。另一方面,父母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在金钱和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使得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缺乏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恩。

3。学校教育目标错位,缺乏对教师。同学的感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三条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学校教育重知识,轻德育,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在的乡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缺乏,使得许多儿童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怎么去感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恩缺失主要表现为对老师。同学缺乏尊重和感谢。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校外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甚至存在殴打老师的儿童。与同学关系不好,打架斗殴。他们认为老师。同学们和家长一样不关心他们。

4。身心发展不足,缺乏对社会。自然的感恩

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的性格更加温和,学习成绩较好,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倾向于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而留守儿童性格有的内心孤僻,有的外向奔放,呈现两个性格极端。肖聪阁的研究中也得出如下结论,留守儿童当遇到问题时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多地采用发泄的方式,而不是尝试问题解决或者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6]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没有父母的帮助,又与监护人之间存在隔阂,缺少学校教师的引导,他们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对社会存在敌对情绪,更加加深其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不满情绪。

三。加强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对策

1。加强学校教育,树立正确的感恩观

学校,作为教育的中心场所,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不仅是教会他们知恩。识恩,还应教会他们学会报恩。施恩,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感恩,将感恩之情投入到家庭。社会。这需要促进儿童形成一种感恩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植根于心中。同时帮助他们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为,用行动去诠释感恩意识,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好好生活。

2。加强家庭关爱,学会表达感恩

从家庭开始感恩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更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帮助和指导他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在成长中感受到关注和关爱,对父母产生一种依赖和感激之情。同时,父母也要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团结邻里,孝敬老人,感恩社会,一言一行树立起示范标杆作用。

3。加强社会熏陶,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

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首先,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感恩文化,在社会上树立以感恩为荣的道德观。其次,更新宣传手段,针对乡村学校。留守儿童采取符合其年龄结构特点和对象特点进行宣传手法和方式。最后,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促进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教师。普通群众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营造关爱。关注。帮助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下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产物,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相互配合,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落实教育行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及思考【225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40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