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4637字】

时间:2023-04-29 22:49来源:毕业论文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4637字】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期间的军事基础考核是生长干部学员体能军事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期间的军事基础考核是生长干部学员体能军事基础能力情况的客观反映。2015年,为了对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毕业学员进行全面检查,原总参军训部颁布了组织院校学员毕业联合考核的通知,原总装司令部下发论文网了关于印发总装院学员毕业联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生长干部学员进行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合考核,提高生长干部作战体能素质。生长干部学员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考,成为检验任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成为检查军事基础训练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方式,为促进组训人员进一步改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联考的重要性

(一)是制定军事人才培养方案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学员的培养目标,是针对部队第一线具体岗位或者技术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确定的,为部队培养需要的人才。军事基础科目联考,是全军军事专家共同制定的考试科目;是全军军事专家为军事院校适应部队需要共同确立的学员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避免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脱节,是军事院校主动适应部队需要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二)是军事人才综合素质养成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为部队培养具有较强武器装备操作能力和较高军事素质的人才,军事素质的获得需要对生长干部学员的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军事基础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军事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和实践。学员需要在真实环境中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学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意识。团结精神。耐挫性。抗压能力等需要在反复的军事基础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强调现实军事基础操练和部队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考核,符合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是提高军事院校人才培养实战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训练模式不科学,训练效果受影响

1。未尊重驻地气候特点,训练模式过于僵硬

军事基础科目组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军事基础科目训练模式不能充分考虑驻地气候因素,不尊重气候特点,往往影响训练效果。比如7月份是学员入学阶段,在夏季安排大强度的室外体能训练,容易使学员中暑,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在寒冷的冬季,学员进行100米跑。400米障碍,并不能提高学员的耐氧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员的竞技能力。合理的训练模式要充分尊重驻地气候特点,既确保能达到相应的训练强度,又确保能被学员所接受,真正做到科学计划,严格施训。

2。突击训练,训练效果打折扣

军事基础科目考核训练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突击训练的现象,考什么内容,就在考核前一段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一方面,学员往往由于身体负荷过度,产生训练伤病;另一方面,短期大量训练,学员思想压力过重,士气低下,落得过犹不及“的下场。所以,训练工作越是后期,越要按部就班。稳步提高,坚决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随意加大训练量和训练难度。

3。训练重量“,轻质“训练,训练动作不规范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些学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考核科目动作,存在抢时间的急躁心理,只要求训练数量,不注意动作标准规范。在体能考核中,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达到要求的动作才予以计数。这种错误的重训练数量,轻视训练质量的训练模式成为影响考核成绩障碍所在。

4。参训学员一锅煮“,针对性差

训练过程中,由于组训教员未能及时摸清学员体能基础,不能及时探索有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难以根据人员的基础素质和年龄层次及时进行分级训练,难以制定因人而异。分组施训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这种一锅煮“的体能训练模式,很容易导致训练尖子吃不饱“。体能困难户跟不上“。

(二)运动损伤难规避

军事基础训练科目训练需要大量的运动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军事体能运动损伤。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损伤发病率高

许多军事体能训练项目,结合部队军事行动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模拟训练形式,具有动作应变性大。防护装备条件差等特点,比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都依赖体能训练获得。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能力,都必须通过体能训练增强。因此,在训练中经常发生摔。碰。磕。撞等引起的裂伤。刺伤。切伤。擦伤等急性开放性损伤。

2。突发性运动疾病来势快

当下执行的5000米。400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引体向上等军人体能训练项目,在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安排的训练计划,一味的追求运动量。强度和成绩,很容易引发运动疾病。比如5000米跑和5公里武装越野,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及被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造成肾脏血循环障碍,引起暂时性肾脏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静脉压力增高。自由基含量增高,致使尿中出现尿蛋白。当运动量降低,强度减小,适当的调正后,上述运动性疾病会自然痊愈。

3。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大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生理现象。官兵在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很大。有的产生会肌肉的疲劳,有的会产生骨骼疲劳,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骨折;有的产生内脏器官疲劳,也有的会产生中枢神经性疲劳,形成条件反射,看到训练场地或想到训练时就会呕吐。厌烦。不思饮食。(三)心理疲劳“时有发生

心理疲劳“是指参训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神经紧张或者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的体能训练引起的心理疲惫和情绪波动,导致生长干部学员的身体器官活动效率低下,新陈代谢减弱,影响训练质量和效果,身心健康受损。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疲劳主要归因如下:

1。训练内容单一

在组训过程中,个别单位为了提高单科成绩,往往采取单科突击训练的模式,提高学员目标科目的熟练程度,训练内容出现单一现象,趣味性不高,参训学员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出现训练心理疲劳。

2。训练难度过高

在特定考核机制下,组织者为了提高集体成绩,有时出现盲目加大训练量的问题,参训学员容易出现训练疲劳,另外,那些训练难度大。危险性高。训练强度大的科目,对学员的组织器官具有强烈的刺激,如果休息不够,容易出现训练伤害。

3。训练强度过大

训练初期,受训者成绩会迅速提高,但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生长干部学员生理已经达到极限,成绩提高幅度减慢。但组织者为了继续提高成绩,不注意关注学员的生理规律,而是加重训练负荷,提高训练密度和强度。时间紧,要求高,生长干部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出现心情抑郁。心情烦闷。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引发头疼。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生理症状,必然降低训练效率,影响训练进度。

三。今后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建议

(一)优化教学模式,突出训练阶段性

提高军事基础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最大化训练效能收益。在长期体能训练实践中发现,系统的四季。三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员基础科目训练成绩的提高。

1。四季教学训练模式

大量基础训练科目训练实践结果表明,依据季节特点,尊重学员身心发展规律的四季“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训练效果,有重要意义。

(1)夏季适应性训练“正当时

7月份,炎炎夏日,学员初入学校,要避免一味安排强度大的体能训练项目,以防发生中暑。把学员的柔韧性。灵敏素质。有氧耐力的项目作为训练重点,比如立体位前屈。单双杠。3000米跑项目是比较合理的室内室外训练相结合的项目组合,又能照顾到学员上肢训练与下肢训练的结合,有利于突出训练的补差性。

(2)秋冬强化训练“需重视

秋天是人体竞技状态的黄金时期。冬天最适合训练有氧耐力的时期。通过训练与考核。竞赛相结合的3000米。5公里等耐力项目训练,积极组织学员的强化训练和巩固性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3)春季比武训练“最需要

春暖花开季,万物复苏时,人体也具有朝气蓬勃的势态。400米障碍。5公里越野跑等综合体能项目恰好结合了无氧耐力素质和综合体能训练的特点。通过组织春季运动会,调动学员的训练热情,有利于促进学员综合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2。三段训练模式

军事基础训练成绩的提高,需要依赖于符合运动训练学理论的训练适应练习。军事基础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适应训练阶段。提高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按照科学运动量安排原则,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由小到大-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训练过程。

(1)适应训练阶段

7~9月为学员入学适应时间,需要进行包括准备训练。调整训练。渐进训练。强化训练。检测训练等力量和基本耐力训练。这3个月是一个基础。系统和全面体能素质训练的过程,为学员进行军事专业学习打牢体能基础。

(2)提高训练阶段

10~12月为学员掌握军事基础训练基本技巧。初步具备实战化体能素质的阶段。这个时期主要进行定向训练。提高训练和检测训练。

(3)综合训练阶段

3~5月主要围绕强度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补差训练和联合考核训练进行。主要训练内容包括战术综合演练。春季运动会。毕业联合考核等重大军事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员体能实战运用能力。

(二)科学训练,有效规避运动损伤

1。严格执行训练要求

每个军事基础项目都有其各自的技术动作要领,在熟练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实施训练。在没有形成动作定型或者不熟练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不合理的训练,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训练的过程中,受训者必须严格执行教员的讲解的示范动作要求,针对每个项目熟练掌握核心运动技术要领,扎实训练。

2。受训者要保持良好的运动心理状态

受训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必须打破原有的平衡,体能训练的量和强度就必须超过以前的量和强度,受训者容易出现急躁冒进心理。但是,这种心理状态下的运动训练,很容易造成机体疲劳,肌肉。关节的力量。动作准确性。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都会下降,训练效果反而下降。军事体能训练的某些科目比如5公里武装越野跑相对比较枯燥,训练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畏难情绪,精力不集中。兴奋性不高,导致损伤发生频发。因此,受训者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自我激励,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及时进行运动心理调节,稳步提高运动效果。

3。加强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力度

作为组训者,在军事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考虑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因素。在高温。湿热的天气,或者在寒冷等恶劣气候下进行训练,都可能会给训练者带来损伤。在高温下训练时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或者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的调整训练计划。

(三)合理组训,防止训练心理疲劳

1。采用多样形式激发训练动机

兴趣是参训学员最现实。最活跃的参训成分。学员一旦对训练产生兴趣,就会渴望投入训练,刻苦操练,创造性完成训练任务。因此,激发参训学员的训练动机,培养其持久浓厚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心理意向,是推动学员进行军事基础训练活动的内在推手和重要手段。

2。采取多样方式营造训练氛围

团体动力对于保持良好的练兵气氛,创建严明的训练纪律。形成坚强拼搏。团结凝聚。比学赶帮超的训练气氛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多样的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训练气氛,有利于学员克服心理训练疲劳,提高训练绩效。

3。适当控制训练强度。密度和难度

军事基础训练必须通过适当控制训练强度。密度和难度,激发学员训练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既不能安排起不到作用的训练,又不能安排超过受训承受能力的过度训练,坚持经常性。渐进性。全面性。专门性和恢复性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训练。科学的训练密度练习应该是达到训练时间40百分号,短跑。障碍等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适当提高训练密度。那些器械。投掷等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可以适当降低训练密度。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463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32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