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2307字】

时间:2023-04-23 23:32来源:毕业论文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2307字】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新纲要颁发以来,幼儿教育逐渐向主题教育发展。然而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环境的支持,更需要通过环境来展开。因此,主题墙的布置,成了当前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新纲要颁发以来,幼儿教育逐渐向主题教育发展。然而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环境的支持,更需要通过环境来展开。因此,主题墙的布置,成了当前我们幼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生成型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课程的发散型网络和生成依据。当前,幼儿园主题墙的论文网创设,存在着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欣赏的成分多,操作互动的机会少;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主题墙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为了使主题墙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让其凸现真正为孩子发展需求所存在的主题墙的价值。

一。主题墙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让幼儿有参与权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主题墙的环境创设往往以主题开展为线索,在配合教育需要进行主题墙布置时,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设。

如在我们的主题世界粮食日“上,我给孩子们播放了农民们在田里插秧的视频。播放后,幼儿对插秧及稻谷的生长非常感兴趣,于是生成了我们的田野“的主题墙,教师和幼儿用照片。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了农民播种。插秧等劳动过程,并将其张贴入主题墙。主题墙饰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在我们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课程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主题开始时,我们都会根据孩子们学习的进度慢慢的来丰富完善,并不是主题一开始就布置好,预设性太强的主题墙对孩子的吸引力并不大,我的做法是:在每一个平行单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二。主题墙是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幼儿有展示权

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如学习一个人这首儿童诗歌时,我们在孩子熟悉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创编诗歌,为了更好的保留孩子创编的成果,我们把创编结果打印出来,配上精美的插图装订了一本本的书,然后把书挂在主题墙上,这样便于孩子随时翻阅,随时补充新的发现,从而很好展示了孩子学习创编诗歌一个人的过程及结果,让孩子在自制图书中获得新的体验。认识。

此外,主题墙还可打破单纯平面型布置的做法,在这个春节元宵节“的主题中,我们把孩子们带来的红包袋钉在墙上,袋口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袋子里面放了孩子们对春节的祝福语,春节的绘画记录等,孩子们随时可以拿出来欣赏或者更改记录。

三。主题墙是主题活动的反射镜,让幼儿有创新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墙所蕴涵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也摸索出一些新思路。但我们在注重主题墙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给主题墙一个合理的生命周期。

现在很多主题墙都是随着主题的结束而结束。一个主题结束了,主题墙也随之更新换代。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忙碌地更换着主题墙里的幼儿作品。有的孩子看到后围过来,好奇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老师头也不回地说道:我们要更换的作品。“说完随手将换下的作品全部丢进了垃圾桶。孩子看到,惊讶地问:老师,那你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画丢进垃圾桶里呀?“老师不假思索地说:破了,旧了,没用了“说完就走开了。过了会,老师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垃圾桶议论着什么,边说好象还边从垃圾桶里捡些什么。这张画真好看!“这好象是我画的汽车“你想要吗?“我想带回家。“老师说旧了没用的东西就要丢进垃圾桶“……看到老师来了,大家连忙把手里的东西藏在背后。脏死了。“老师皱起眉头说,全部给我扔掉!“孩子们只好不舍地将画重新丢进垃圾桶。

这些都是他们辛苦的劳动果实。就这样扔掉吗?主题墙上的作品随着主题的结束烟消云散了吗?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就主题上的孩子的作品?我的做法是比如:可以将旧的作品擦拭一下,将破的作品补一下等等。可以将主题墙上部分好的作品换下来放到其他的地方,也可以让幼儿带回家。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取下来的作品整理好,做好分类,到期末汇总表扬后,让幼儿带回家。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创新处理自己的作品,让主题真正新鲜起来。

一个主题结束,不等于幼儿的兴趣探索也会戛然而止,我们应该鼓励有兴趣的孩子继续探索。因为每个主题墙的创设,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我的做法是在班级里开设了两个主题墙,第一个主题结束后,我不会马上更换新的主题,而是在另一块墙上布置新的主题。让新的主题成为上一个主题的延伸。因为在幼儿园很多新旧主题间都有联系,如春节――元宵节“主题中的节日知多少“就可以和下一个主题三八妇女节“中的活动联系密切,保留主题墙可以帮助幼儿全面掌握知识。

总之,我觉得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论主题墙的教育价值【230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1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