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2023字】

时间:2023-04-16 08:24来源: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2023字】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04-01

引言:近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04-01

引言: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高中类的应试型教育不同,高等本科院校应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转变当前的学论文网生培养方案和观念,提高大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大学本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如今多数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体制没有随社会发展而进行升级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是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的指导方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是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高等院校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紧跟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更新,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材,普遍存在学生必修科目设置过多,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选秀课程偏少,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占了很大的比例,分析实践的课时安排少,没有很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做到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和实际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这样也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理论很好,没有很好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的要求。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察考核体系不完善考试方式多以试卷考试为主,当前本科院校普遍采取试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占满分的80百分号,平时表现占20百分号,这样的考核体系侧重的是学生对课本的掌握,这样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能作为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参考标准,并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的专业特色和课程的性质。创新实践能力,对事情的情感体验能力,直接经验的获取都是采取考卷考核考察评价体系无法考察出来的。所以,当前高校普遍采取的考试方法不能全面合理的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力。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体制和考试考核体系下,学生就出现了抱着侥幸的心里,其实也没有完全达到基础课程的目标,综合素质并没有没有实质的提升,所以出现了现在本科毕业生待业的大军“,实质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综合素质并没有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

二。人才培养的创新的途径

(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是使大学生建立完整合理的知识框架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改进升级现有的课程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课时,增设更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科目,扩大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改革,才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博采众长,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过硬和动态和易变的新知筹备以及实际工作的一专多能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各自专业的特色和特点,重视学习的过程,变一考定全年“的考核方式为过程加终考“的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在一期的课程中进行分阶段的考试,将平时出勤表现成绩。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按不同权重综合计算,共同作为确定毕业考试成绩和毕业资格的依据。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的方面,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是能力开拓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和趋势。开发培养创信能力是智能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创新意识。高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兴趣课,因此大学生应自觉。主动地培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再则,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坚韧的创新意志:如果在创新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心理产生了疑问,是不懂装懂,一带而过,浅尝辄止,还是知难而退;还是实事求是,虚心求教?这不仅仅是解决疑问的途径,更是培养坚韧意志的重要磨练方式。

(四)大学生要强化自己的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自身在校学习期间有没有成才的自我目标,有没有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想法,有没有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对自己毕业时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深化这三种意识,就意味着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大学生如果缺乏成才意识,就会没有学习指导方向,就不会产生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毅力和斗志。大学生如果缺乏成人意识,就不能自立自强和自我完善,很难实现自我醒悟。自我完善。遇到任何事情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心存侥幸心理,不能成为生活真正的强者。大学生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意,就不能时刻牢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会降低自己成才的要求和标准,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大学生。

结束语: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

作者简介:高涵(1984―),女,汉族,单位:黄河科技外国语,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王洪剑(1982―),男,汉族,单位:黄河科技外国语,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浅谈【202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04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