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大學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國主义教育【3173字】

时间:2023-04-15 08:18来源:毕业论文
大學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國主义教育【3173字】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并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保持组织活力的需要;是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政治热情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并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保持组织活力的需要;是激发广大青年团员的爱国政治热情,增强党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转型和扩招导致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工作生态发生变化,带来了入党培养机制的革新,党团组织需要论文网顺应高教生态变化不断创新团员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实现大学生团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稳定有序发展。

一。大学生共青团员入党培养生态变化

1。高校大学生共青团员入党培养生态变化

高等教育扩招改革改变了高校团组织工作格局和工作重点,高校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生态发生变化。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团员培养工作暴露出新的特点:不同区域大学生人生阅历差异较大,人生价值取向初步形成;课程完成后经常处于半脱离组织状态;偏重学科专业研究,忽视爱国主义教育。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生态也在发生变化。上海财经大学浙江是举办不久的新生高等院校,在适应创建具备财经学科优势的大学转变过程中更加突出大学生教育,并呈现出独特点:既没有扩大招生的不适应性症状又保证了规模发展;既没有扩招管理缺失也暴露出高校团组织工作薄弱的共性。这些特点标志着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组织工作中团员入党培养工作生态的巨大变化。

2。入党培养两个阶段生态变化

推荐培养阶段工作生态的变化。大学生人数的高速增加改变了团组织工作格局:增加团员推荐培养名额,加大培养工作力度;入党积极分子的二次培养考察;党团组织培养良性互动博弈。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团组织的培养并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仍然需要接受大学生团组织的二次培养考察为推优入党工作奠定基础。

推优入党阶段工作生态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团员社会经验分层现象和大学生党支部。党小组职务由大学生党员担任现象。分层现象不仅是社会实践经历分层,实质是已经形成的比较坚定的世界观重塑问题。许多大学生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世界观基本稳定,而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培养考察是确立主义世界观的再改造工作,工作难度提升。

二。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机制分析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组织发展工作以党校培训为平台,以培养人机制为基石,以民主评议机制。组织推荐机制为中心,以自我评价机制为有益补充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党组织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后备军。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校团委组织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各环节培养机制进行了研究与反思。

1。党校培训机制

党校培训是共青团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理论阵地。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合并各级党校,采取统一党校集中授课,开辟网上党校为第二课堂,避免了高校普遍采用的多层分级培训模式内容重复教育;同时也发展了网上党校培养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保留并创新了传统党校培训机制,努力实践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经传统党校与网上党校结合,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推进到新高度,通过构建网上党校,课堂党校两条主线吸收了大学生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大批学生骨干,真正实现了第二课堂的补充和阵地作用[1]。

2。培养人机制

培养人机制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体现于培养责任制和考察跟踪制。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组织一直对培养人严格落实培养责任制,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党小组坚持推荐提名责任制,党支部坚持培养教育责任制,上级党组织坚持考察审议责任制,严格规范组织培养程序。在实践中,团组织鼓励以党员为核心预备党员为辅助的双层培养人责任制,使入党积极分子全程了解党团组织培养发展程序。

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严格考察跟踪制。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考察一直坚持全面系统考察,这主要反映在谈话记录。半年考察。自我评价三个具体工作项目中。

3。组织推荐机制

组织推荐机制特指团员入党培养第一阶段推荐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遵循组织预审制和推荐负责制原则。对共青团员材料实行预审制。团组织是优秀青年接受主义远大理想为党储备人才的群众组织,不但要求不断培养具备主义理想的青年,而且要求吸引一大批青年。材料预审初步保证了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对推荐人实行推荐负责制。团员被推荐接受培训时,推荐人优先承担培养人工作以保证团员培养工作对组织和个人负责。上海财经大学浙江校团委明确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转预备培养考察中,都要安排推荐人为第一培养人,真正实行实践了推荐负责制。

4。自评机制

自评机制在高校团组织中并没有普遍充分展开,而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委充分利用自评机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和考察功能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自评机制彰显出团组织与入党积极分子双重目标的交叉与差异,从入党积极分子主体地位实现自我考察,从团组织主导地位实现培养目标统一。

5。民主评议机制

民主评议涵盖大学生团员自我评价。团内外民主评议。团组织评议,兼顾多方意见,形成综合民主评议结论。大学生共青团员自我评价是对自我接受培养工作的过程进行全程细节描述,是自我展示与公开的重要部分,构成了民主评议的详细资料。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委通常要求大学生团员在民主评议大会上介绍并区别于自评机制考察。团内外民主评议综合描述了被培养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全过程,对全面考察。综合考虑有重要意义。团组织评议是根据组织培养目标要求核查被培养人的表现,并给与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前阶段工作的总结和后阶段工作的建议。

6。推优入党机制

推优入党机制涉及党团两级基层组织交叉互动工作:团组织推荐工作。党组织审核工作。在组织培养与自我培养实践基础上,经过自我评价,自我推荐,民主评议程序,团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初级审查,最终形成推荐名单。这个推荐名单进入二级审查,党组织根据团组织提供的材料进行评议,形成反馈意见和发展名单[2]。

三。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机制创新

1。理论社团教育模式

高校学生社团及活动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团组织培养教育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3]。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研究会,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社团,承担着全校团员组织生活第二课堂工作。在实践中,专题内容以政治生活中最新重大事件为主线,以结合现实生活的专题报告为主要形式,辅以自由讨论。

2。团学活动实践模式

团学活动实践模式是与理论探讨模式对应的一种培养模式,涵盖项目模式和课题模式。项目模式以品牌活动项目为核心开展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总结活动,要求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团员,在锻炼中强化理论教育;课题模式以理论课题为核心开展课题申报。课题研究。课题结项工作,主张通过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与升华锻炼团员干部。

团学活动实践模式在高校中得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团委作为开展实践的团组织在团学活动中逐步总结出独特的工作方式:统一全校主题团日活动,统一全校团学理论项目,推广社团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不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比例和参与度。

3。自我教育和再教育模式

自我教育模式是顺应大学生团员群体特点变化而分离出来的教育方式,再教育模式是在自我教育模式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过程中对传统培养模式的改进。两者在大学生团员培养过程中相互弥补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自我教育和再教育模式,它要求加强自我教育主导地位同时坚持再教育引导作用[4]。

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生活实践中融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中融入爱国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党员形象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组织宗旨教育。

大学生团员入党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具备高素质强能力和主义远大理想优秀青年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机制也将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源源不断的为党组织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

大学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學生入党培养机制下的爱國主义教育【317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96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