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學语文教學的误区及對策【3177字】

时间:2023-04-05 12:05来源:毕业论文
小學语文教學的误区及對策【3177字】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53

<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53

MistakesinPrimaryChineseLanguageTeachingandSolutions

ZHANGZhi论文网hui

(HebeiChengdeXinglongNo。1CentralPrimarySchool,Chengde,Hebei067300)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reformhadbeenintroduced,andtheeffectisverygood。Butinthecontemporaryeducationtherearestillmanyerrors,theprimarylanguageteachingtextbookspaperwillanalyzeHebeiEducationPressandthepresenceoferrorsandlanguageteachinginprimaryschoolsmadementioncertainmeasures,hopetohelpthevastnumberofeducators。

KeywordsprimaryChinese;teachingmistakes;textteaching

上好语文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对我们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甚大。所以在当代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专研文本,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和享受乐趣。所以,以下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的现状。误区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此希望能对新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1小学语文冀教版的特点

1。1所选课本内容贴近学生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课本的最基本方法,同时也是语文阅读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所读的文章如果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就会专研阅读,冀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一篇课文,本文中作者用了四种中午的脚印来写它们在雪地里的样子,并对一些动物做了科普,比如青蛙冬眠等,作者以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为基础,用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冬天雪地里的精彩画面。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引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孩子们朗朗读声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们童真的快乐,这样他们可以自己主动地去从课文中了解大自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多读。多写和多背。一个人想要有好的记忆力,前提是要有学习兴趣,一旦你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你就会去读。去写。去背。小学课本中有一种类型的儿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内容,例如有家。白鹅等等这样类型的儿歌,都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1。2在鉴赏中深化积累

学生只有学习和积累了才能进步,然而在品析中积累是小学生语文的一大亮点。学生遇到好词佳段应该学会品析,然后积累好词好句,深化认识,不应该浅尝辄止。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有局限性,所以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冀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能够激起小学生关于创作的意识,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转化为自己的。例如天上的小白羊这一篇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下自己的作品,天上的白云像棉花,小棉花啊下来吧,飞到我的手心中,给我做件小棉袄“。学生仿照类似的结构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自然的把课文中那些精彩语句就记下并储存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写作。

1。3在实践中运用和积累

在学校读书就意味着学习,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也是在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的根本是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迁移练习点,指导学生灵活应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达到深化积累知识。在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的课后有习题,给出前半部分让填写后半部分,这样的习题训练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发挥想象力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经过反复地运用语言,不仅能够促使他们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从他人优美语言中丰富自身语言。

2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2。1重知识与结果,轻理解与感悟

当今,有好多老师匆匆一看课文,有些文本好像很浅显易懂,没有什么语言特色。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要告诉我们什么?“这种粗狂的解读方式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时常看到。事实上,并不是没什么可以教的,没什么可以学的,而是我们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入了解,不善于挖掘这简单中的不简单。教师一味的把中心思想内容简单讲讲便草草了之,然后让学生反复的练习。这样足以说明教师并没有细细钻研课文,没有亲身感受,如此应该拿什么去跟学生讲课?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又怎么得以提高呢?

2。2重个性解读,轻文本主旨,淡化文本教学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阅读体验出现偏差甚至见解偏激,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的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不畏师书和权威,忽视文本存在的意义,任由学生曲解文本内涵。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在阅读教学中,表演课文是一种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表演,学生不一定会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2。3小学语文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然而,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尺度,将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精神的语文变得枯燥乏味,使语文失去了本真的生活化的价值。这样,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魅力,而且造成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脱轨。为教而教的语文,使语文的范围缩小到课本中,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力。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的场所简单以及教学评价单一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为关注的事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为了能将小学教育做到最好,我们老师和学生必须要适应新的改革课程,重视小学生的习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空间,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希望有所帮助。

3。1务本求实,把握有度

(1)朗读指导要有度。小学每篇课文中的第一课时注重基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所谓的读不熟课文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课一定要让学生先把语文读流畅。读正确后才能讲课。学生读书的时间要充分,教师给学生的读书要求要明确。(2)字词教学要有度。每篇课文都有生的字词,老师应该课前布置预习生字词,然后课上着重讲解有意义的生字词,把握其度,切不可过多繁琐的讲解。

3。2明确目标,有所侧重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条件的不同,每个学校都有各自教学的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好一篇课文的第一学段的任务是:学会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听读和习惯培养为重点,丰富语言的句型模式,扩展词汇量,引导自主识字;中段的重点放在以默读。情感表达和语感训练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通过典型精美语句的朗读,感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提高品味语感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3将小学语文生活化

3。3。1激活情感。丰富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多媒体的辅助,帮助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象形文字,弥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激活学生情感,图像和文字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读书看报是学习语文,欣赏名胜古迹是学习语文,了解风俗民情是学习语文,甚至休闲娱乐游戏也是学习语文,语文的学习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比如小学课文观潮这一课,课文中有一段只见白浪翻滚直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其描绘出了一幅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雄伟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视频播放给同学,让学生深有体会。身临其境,这样读起课文来才有那种大潮滚滚而来的感觉,促使学生能够融入情景内心亲自感受大潮的磅礴气势。

3。3。2联系实际生活,启发诱导

培养语感是小学语文阅读的一大重要环节,但是语感的培养不单单是靠朗读的,还必须要学会联系实际生活,学会用生活中的经验去阅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实际生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才能生动形象。真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3。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教师应该都熟知语感应该具有个性化,每个人如果阅读同一篇作品时,可能会由于个性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理解感受。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色,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本着开放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原则,阅读也是随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比如有读。写。说。唱。演等多种阅读的方式,我们应该将单一化为多元化,设置开放。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4小结

根据以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小学教学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的联系,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同时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构建开放性。现实性的教学内容,突出语文教学的特色。从小学做起,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达到新课标改革教育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小學语文教學的误区及對策【317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68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