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學科學教學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3364字】

时间:2023-04-03 22:54来源:毕业论文
小學科學教學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3364字】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造力的民族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大力发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创造力的民族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的又一大重点。自1956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以来,虽然我们把科学和教育放在第一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创新型人才还是太论文网少了。小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场所,若能在小学阶段成功挖掘学生的潜质,那对以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探索某一事物的过程中?l现其中存在的价值,并获得与旁人不同感悟的思维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基础的思维慢慢发展而来的,对人的思维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来看,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已经掌握知识的总结,更是在其基础之上,获得自己独到的见解,它能使人的灵活性。独创性等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每个人天生拥有的,当在后天得以激发和训练后,会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会由于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遏制。小学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好时间,到了中学。大学甚至以后,这种能力受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会慢慢弱化。但是,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并不乐观。

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教师上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精心设计,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而现实中,教师太过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认为优秀学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这样极容易扼杀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如果在科学课的学习上仅仅局限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对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极少,那么,科学课教学的收效甚少。特别在农村学校,有一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科学课来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他们的个性。除此之外,更有一大部分教师是语。数。外老师兼任的科学教学,他们认为科学课的开展会妨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对科学课教学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开展小学科学课的目的和意义

1。丰富知识的学习,拓展知识面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若我们能加以引导,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课是一个集脑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课堂上的一个个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众多的科学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学习静电现象“时,可以让学生用钢笔摩擦自己的头部,然后靠近放在桌上的小纸屑,发现纸屑可以被吸附到钢笔上。接着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会举手发言:是不是纸被粘到钢笔上了?“钢笔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可能换另一种东西就不可以了。“……接着,教师就能引出所要讲解的静电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实例,如:脱毛衣时产生的火花。梳子梳头后会吸住头发等现象。分析现象后让他们去猜测。发现这些静电现象的来源,从而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这样的启发和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很多老师为了提高班级成绩,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智力开发。艺术鉴赏。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有效地开展科学课,如:气象观测。校园小动物搜索。植物观察。环境考察等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有效的科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同时学生的智力也能得到开发,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活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发展。给祖国带来的变化。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等思想美德。使学生从小就能端正科学的态度,树立科学的观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些多元化的教育,只有在科学及综合实践课堂中才能体现,这样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通过对事物的探究,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上科学课的时候,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步骤。小学生年纪尚幼,若直接给他们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可能他们一时半会还理解不了,长此以往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通过引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问题,从而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热传导“时,教师在鱼缸里放入一条小鱼,然后,在瓶颈处用酒精灯对里面的水进行加热,当瓶颈中的水沸腾时,发现鱼缸中的小鱼还自由地活动。接着学生可能会发问:为什么鱼还没有死呢?“鱼有特异功能吗?“……由此,教师加以引导,引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平时烧开水时为什么整锅(壶)水都沸腾了,加热方法又是怎样的?通过实验分析。对比。讨论,学生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不同的物体或不同的热源,有不同的传递方法。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递方式主要靠热对流形式,而且底部加热才会使整壶水烧开。那为什么底部加热整壶水会烧开?更深层次引出新的问题:原来水加热后会变轻上升,上面冷的水重会下降,这样循环往复形成对流,整锅水就沸腾了。金鱼不死的原因就是上面的水加热后不会流到下面去,上面即使沸腾了,下面的水还是凉的。这样环环相扣,让整个热传递的知识连贯起来,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就更容易了。2。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

科学课的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讲课方式,它更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科学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以为在课堂上只要将知识全部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将会大大减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一个监督员,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提供学习的平台,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支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例如,在学完杠杆原理“之后,可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实验,用简单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将杠杆原理“应用在生活中,可让班内力量很小的女生拉过力量最大的男生,还可以用一个小小钩码吊起一个重物,教师也可以设计学生掰手腕的游戏,让他们总结其中的道理。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妙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3。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培养学生一种坚持科学的精神。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教师绝对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而忽略了?ρ?生本身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和教师进行交流。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孩子的智力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学生活跃的思维,将其好奇心转化为对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课上留有时间给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多做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并一步一步地加以引导。最后,在学完本堂课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另设情境,通过反思。总结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这样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小学课堂不像中学或大学那样专业,其中的趣味知识是很多的。新的事物会激发人的探索欲望,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容,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优化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热空气“时,教师可以开展室外活动,带领学生放一次孔明灯。接着提问:为什么孔明灯能够飞上天空?“将小风车放在酒精灯上方为什么可以转动?“学生在感到新鲜之外,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甚至天马行空地想象,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一些不能通过演示完成的科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等音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奥妙,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我们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堂的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科学观念。希望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型课堂形式,发挥其价值和教育意义。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小學科學教學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336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57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