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SWOT分析的中小學微課優化策略研究【4046字】

时间:2023-03-26 17:44来源:毕业论文
SWOT分析的中小學微課優化策略研究【4046字】

SWOT分析的中小学微课优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


SWOT分析的中小学微课优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6-0043-04

引言

教育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论文网时代,教育的各要素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如表1所示)。步入信息时代,微课这种新兴教育媒体应时代而生,正掀起一股学习方式改变的热潮。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见于美国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帮助大众在非正式场合普及化学知识,他将其设置为概述(GeneralIntroduction)。说明和解释(ExplanationandInterpretation)。具体实例―生活中的化学(SpecificExample―TheChemistryofLife),并认为可以普及到其他领域(McGrew,1993)。1995年英国的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Points)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需求,并提出具体要求:演讲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并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2]。2007年春天,美国克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以帮助缺课的学生,学生在家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作业[3]。萨尔曼?可汗首先利用雅虎通。画图软件。手绘板等给表妹纳迪?I补习数学,后来改进方法,转为非实时方式――利用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传教学视频进行辅导,紧接着可汗联合学校开展微视频教学实验,影响越来越大,创办可汗,得到谷歌。比尔盖茨等基金资助,从而将微课推向高潮。国内方面,广东佛山的胡铁生开展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国内首度提出了微课概念,内蒙古李玉平等围绕微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教育培训工作者,我观摩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课例,发现不少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存在误区,从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教师制作的微课作业来看,设计上也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道斯矩阵(SWOT矩阵)对微课内部的优势(S)。劣势(W),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让一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微课,从而达到用之有道。用之有益的效果。

微课在中小学领域的SWOT分析

1。微课的优势

(1)教学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不易产生认知疲劳。1996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约安?米登多夫和阿兰?卡利什的一项研究表明,上课开始3~5分钟后,学生才能静心回归课堂,并集中10~18分钟注意力,接下来就会分神,过段时间后,会再次集中,而且随着课堂实施的开展,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4]。微课将学习时间设置在10分钟以内,一般在5~8分钟左右,这正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2)教学容量小。主题突出。指向集中。问题和主题的学习,学生接触的知识点相对集中,不易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认知负担不重,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

(3)资源容量小,便于分享,方便学生学习。微视频一般只有几十兆以内,下载到终端设备和上传到网络平台都比较方便,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采用多种设备进行学习。

(4)可以反复学习。微课破解了后进生上课跟不上节奏,理解不透彻的尴尬,可以随意点取资源或拖放进度条,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这正是精熟学习法和掌握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

(5)技术门槛低,便于上手。微视频可以采用录屏。手机拍摄。剪辑合成等多种形式制作,对硬件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不高,软件操作比较简单,便于一线教师学习制作。

2。微课的劣势

(1)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内容进行学习,之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被打破,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2)微课使得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终端设备,教师不能面对面观察,学习的成效需建立在学生诚信和责任心的基础上,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获取帮助。

(3)知识点具体化,深度。广度不够。聚焦主题和问题的微课设计,受时间限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难免不能兼顾,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存在不能吃饱“的现象,而且有的微课将知识点设计得过于形象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容易让学生形成视频依赖。微课以讲授为主,单向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动态画面容易让学生形成阅读惰性,限制感觉体验,缺乏想象力,懒于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养成只看视频不看文本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5)对学生视力等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长期注视电子设备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引起近视,久坐不动,对处在正在发育期中的中小学生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学生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容易沉溺上瘾,难以区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从而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3。微课的机遇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共享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硬件配置不断升高而价格更加亲民,软件操作日益简单,视频分享平台(如优酷。微信。QQ。免费在线交互平台等)免费向个人开放,移动互联网络随处可连,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人人可用,这些都为微课的存在提供了技术保障。

(2)政府各级层面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微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步入信息社会,数字化素养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素养。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技术素养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教师们从理念到实践都得到了较好的引领,为微课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4。微课的威胁

(1)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微课应用存在误区。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承担着教学辅助的角色,一些教师用微视频代替讲课,美其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无疑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2)教??对新事物存在心理排斥,对技术的自我效能感不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先前经验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认同感,先验知识不足的教师面对一个陌生的软件或应用,心理上的畏惧和排斥是不可避免的。

(3)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微课。一方面,一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集各方压力于一身,制作微课这种额外劳动无疑增加老师工作量,让他们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微课的深刻理解,设计不合理,制作粗糙,应用不合时宜。此外,微课如果是不成系统就难以发挥它的优势,一线中小学教师要制作成套的微课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来自社会和家长的阻力。当前,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社会对分数的认可度非常高,家长不希望学生过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担心学生不务正业,而且还伤害眼睛。

SWOT分析对中小学微课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的启示

微课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增长型。多元型。扭转型。防御型等策略来促进微课良性发展[5]。

1。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推动微课助学常态化

(1)在有政策鼓励。软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中小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和反思积累。成立以学科或备课组为单位的微课制作团队,交流技术。实施心得等,制作体系化微课,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释疑。课后查漏补缺。

(2)拓展应用渠道,如疑难诠释。试卷讲解。课题教研。才艺展示。德育宣传等。

(3)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作好宣传引导工作。

2。扩充微课相关实用功能

当微课的劣势凸显的时候,应当设法克服自身缺陷,完善功能,实现功用最大化。

(1)设计知识图谱。利用思维导图和二维码工具,将微课整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发布在个人空间。班级主页或教室的宣传栏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意识地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2)增加反馈和推送机制。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获取帮助,可以考虑增加视频回复功能,或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扩充交流渠道,同时还可以考虑运用Web挖掘技术,向学生智能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拓展知识面。

(3)设置学习适时提醒功能,及时提醒学生思考和休息。微课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方面优势明显,然而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劣势也曝露出来,学生长久地盯着电子屏幕,容易对视力造成伤害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综合以上问题,可以考虑设置学习实时提醒功能,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提醒他们及时活动休息或暂停播放,以便精心思考问题。

3。培训与引导双管齐下

教师如果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没有用心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当教师技术素养不高,并对微课怀有抗拒心理,制作的微课水平低下,微课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理论和技术水平,在理论指引下才不会让教师顾此失彼,偏离教育的方向,技术素养是新形势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自我效能感才会提升,才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2)教学是一门艺术,用心才能出成果,学校层面采取适当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研究微课,并在家长会等合适场合引导教师关注教育,认识微课,也可以给家长推送与教育有关的微课。

4。立足学情,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有效结合,开展混合式学习

当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技术素养达不到要求,设备和技术条件落后,向学生推送微课存在困难,让他们无法从视频中获益……诸如此类多种限制因素同时出现时,切忌跟风推广,教师应分析学情,立足课堂,适当地给学生分享微课,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尝试课后进行混合式学习。复习课中没学懂的知识点,让羞于提问或咨询老师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学生不至于过于尴尬而放弃学习,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结语

笔者认为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不难看出,微课热是因为微视频助学给学生带来了成功体验。微课根本作用点在课后复习,分析优秀微课后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优良的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作为基础。其配套的教学资源如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微练习等只是附属功能,可能不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所以,笔者主张微课设计力求平民化,不宜过于追求大而全,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此外,微课的应用,因人而异,作为一线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分析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才能物尽其用。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教育)

SWOT分析的中小学微课优化策略研究

SWOT分析的中小學微課優化策略研究【404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29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