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微生物检测显色底物的合成(3)

时间:2022-06-04 14:02来源:毕业论文
(2)。PCR 检测技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指利用耐热DNA聚合酶的作用,通过变性-延伸-复性的循环操作,在体外迅速将DNA模板扩增数

    (2)。PCR 检测技术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指利用耐热DNA聚合酶的作用,通过变性-延伸-复性的循环操作,在体外迅速将DNA模板扩增数百万倍的一种克隆技术。理论上可在2h 内将一个DNA 分子扩增到106-109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 扩增产物的荧光条带。

    (3)。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了检测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制备各种类型的抗体。目前普遍采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有ELISA、反向被动乳胶凝集法、乳胶凝集法、酶联荧光分析法、免疫沉淀法、免疫血清法、抗体印迹法等。文献综述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是以生物化学和传感技术为基础,用酶、抗体、细胞等作为识别元件, 与信号转换器和电子测量仪共同构成的分析工具。目前已经商品化的传感器有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DNA 杂交传感器、细胞器传感器、仿生传感器、分子印迹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具有诸多优点, 如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低成本、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

   

    (5)。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 chip) 技术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前沿生物技术, 也叫DNA 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采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 或显微打印手段, 将数以万计的DNA 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 产生二维DNA 探针阵列, 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 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 且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 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 还有许多快速检测方法,如纳米装置、荧光分析结合免疫技术等方法, 商品化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特异性检验的培养基、检测试纸片等。因为传统的检测方法费时费力,已不能满足食品安全质控的需求。所以开发各种新型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提高微生物检测的速率和质量,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微生物感染,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1-2]。

1。2中间底物的合成进展

    目前绝大多数商业化的显色培养基都利用到3-吲哚酚类显色底物。这些显色底物在相应的酶水解作用下产生游离的3-吲哚酚,并在氧气存在下发生双分子吲哚酚二聚,生成不溶于水、热稳定性高、明亮颜色的靛蓝染料(图1-1所示)。吲哚酚的卤代会使显色更加明显。不同的吲哚酚卤代物产色原,其显色结果也不一样,如:吲哚酚产蓝色、5-溴-4-氯-3-吲哚酚产蓝绿色、5-溴-6-氯-3-吲哚酚产紫红色、6-氯-3-吲哚酚产橙红色、5-碘-3-吲哚酚产紫色、N-甲基吲哚酚产绿色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5-溴-4-氯-3-吲哚酚,其与酶底物的衍生物如溴代糖苷、酰卤、氯磺酸、三氯氧磷等反应得到相应的糖苷酶类、羧酸酯(脂)酶类、硫酸酯酶类和磷酸酯酶类显色底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微生物检测[6-10]。

图1。1吲哚酚类显色底物的生色原理

目前已开发出的吲哚酚显色底物一般针对的微生物酶类包括糖苷酶、羧酸酯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磷脂酶、DNA 酶等。显色底物结构是由作为产色原的吲哚酚或其取代物与酶底物间接缩合而成,其合成主要包括中间体乙酸1-乙酰基-吲哚-3-基酯的合成及其与酶底物的衍生物缩合两部分。中间体可以通过以取代苯胺(1)、邻氨基苯甲酸(2)、邻氯苯甲酸(3)等为起始物合成,而其再与酶底物的衍生物乙酰溴代糖反应可得到相应的各种显色底物。合成中间体1-乙酰基-1H-吲哚-3-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常见的方法一般都是先想办法得到(取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然后通过Heumann反应得到(如图 1-2)。 微生物检测显色底物的合成(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948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