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环境友好型纳米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

时间:2022-01-18 21:34来源:毕业论文
1。1 石油入海后的复杂变化 石油进入海洋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扩散、蒸发、氧化、溶解、乳化以及顺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过

1。1  石油入海后的复杂变化

石油进入海洋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包括扩散、蒸发、氧化、溶解、乳化以及顺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过程中会有先后变化,但是大部分都是交互进行的。

1。1。1  扩散

进入海洋的石油首先受到表面张力、重力等力的作用,扩散成薄膜,在海风、海浪等因素的作用下,变成油膜。风是影响油在海洋表面飘逸的主要因素之一,油的扩散速度是风速的3%。石油中的N、S、O等非烃类组分是表面活性剂,会加快石油的扩散。

1。1。2  蒸发

通常,在石油扩散的过程中,轻组分的石油烃会蒸发到大气中,其蒸发的速率取决于轻组分的分子量、沸点,还与石油膜的厚度、表面积以及海况有关。其中,含碳原子数小于12的石油烃蒸发仅需几小时,12到20的石油烃蒸发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几个星期,而大于20的石油烃则不能蒸发。

1。1。3  氧化 

石油的降解主要的途径是氧化,油膜在微量元素和光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和自氧化作用,氧化的速率取决于石油烃的化学特性。

1。1。4  溶解

石油烃的部分成分进入海水后会发生溶解现象,溶解的组分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危害海洋生存环境。其中的部分低分子烃和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海水中。这种溶解的效应与蒸发效应都被认为是低分子效应,但是两者对于水体的危害却相差甚远。

1。1。5  乳化

石油入海后,受到某些自然现象的影响,易发生乳化作用。其中油包水乳化较为稳定,会形成块状或球状,长时间漂浮于水面上;而水包油形式的乳化则不稳定,易消失,因此在发生溢油事故时,用分散剂及时处理将有利于油污的除去。文献综述

1。1。6  沉积

海面的石油发生了上述一系列反应后,会形成致密的分散离子,吸附于其他颗粒表面或是聚合成沥青颗粒,沉降于海底,或漂浮到海滩上。在海浪、海流、潮汐等的作用下,沉积在海底的沥青颗粒及其他石油颗粒也有可能再次上浮到海面上,形成二次污染。

1。1。7  海洋生物的降解和吸收

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均能吸收和降解一部分石油烃。海洋动物通过摄食颗粒状、运用呼吸道和鳃吸收溶于水的石油烃的方法降解石油烃。海洋植物如浮游海藻、定生海藻等均能直接吸收溶于水中的、吸附于颗粒上的石油烃。烃类氧化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海水与海底泥中,在石油烃的降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石油在海洋中消失的速度以及石油进入海洋产生的影响面积,与入海的地点、石油的种类、入海的量、海水的温度、处理的时间及方法等有关。例如,高温有利于油的吸收,而渗入沉积物中的石油比漂浮在水上的石油较难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则更长。

1。2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一次大面积的溢油污染事故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海域缺氧,出现“海洋沙漠化”的现象,造成鱼虾因缺氧大面积死亡,海鸟因无法觅食随之死亡的不良后果;浮油扩散到海岸,会破坏海产养殖业以及盐田的生产,渔业因此受到波及;若污染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出现爆炸火灾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将不可估量[1]。

1。2。1  生态危害

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油膜阻隔大气的交换,减弱了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死亡。同时,石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溶解于水中,致使鱼类出现中毒、死亡等现象。以下是几点重要的具体的危害: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环境友好型纳米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86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