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Au-Ag双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3)

时间:2019-12-08 15:43来源:毕业论文
(5)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指在含有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合适的沉淀剂,使混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经沉淀反应后,沉淀出来进而得到金

(5)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指在含有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合适的沉淀剂,使混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经沉淀反应后,沉淀出来进而得到金属复合物的方法。由于共沉淀法的工艺操作十分简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合成方法。因此常用共沉淀法来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物。Pal等在聚合物溶液中用水合肼做还原剂合成了粒度5~50nm的Ag-Au双金属合金粒子,粒子在410nm和548 nm处有两个吸收峰[6]。

(6)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一种使用设备简单、实验操作方便且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而且制得的纳米微粒纯度高的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Zhou等以PVP做保护剂,通过电化学法在溶液还原硝酸银和氯金酸制备了Au-Ag双金属合金纳米粒子,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着金含量的增加呈线性红移[7]。

(7)超声法

超声法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反应而难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化的合成方法,原因在于它能够不需要溶剂而发生反应,而且反应时间可以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但是超声法的反应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发生副反应。Anandan等用超声法在稀溶液中还原Au(III)和Ag(I)合成了Au@Ag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 [8]。

(8)胶束与反胶束法

胶束与反胶束法的原理是利用胶束的增溶作用,将反应物增溶到反胶束的亲水内核中,然后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反应产生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反胶束,进而对粒子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控制调节。Ren等在AOT反胶束体系制备了Ag-Au双金属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9]。

(9)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有3种方法,分别是:(1)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将两份反应物先溶于两份完全相同的微乳液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2)先将一种反应物增溶于水核内,然后让另一种反应物以水溶液的形式与之混合;(3)先将一种反应物增溶于水核,而另一种反应物为气体,慢慢地将气体通入液相中,使之充分混合然后让两者发生反应。使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很好地控制生成的纳米粒子的尺寸,这是由于水核的半径是固定的,实现不了不同水核内的晶粒或粒子之间的物质交换。Pal等在W/O微乳液中用硼氢化钠做还原剂制备了Ag-Au双金属纳米粒子 [10]。

(10)光化学法

光化学法是指在制备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引入光波促进反应的一种化学方法。利用光化学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实验中,在激光辐射下,即使不使用任何保护剂或表面活性剂,也可获得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子。Hajiesmaeilbaigi等通过激光照射的方法合成了Au-Ag合金纳米粒子,粒子的吸收光谱随照射时间、胶体粒子的浓度等变化而变化[11]。

(11)植物还原法

植物还原法是一种目前比较新兴的制备合成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反应方法简单,操作也比较简便。例如,以侧柏叶提取液还原HAuCl4/AgNO3混合液,一步法得到了Au-Ag纳米颗粒[12]。

(12)共还原法

共还原法是对体系中存在的两种金属盐的前驱体同时加以还原的制备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合成方法。一般认为,在该还原过程中,氧化能力强的金属先析出为核,而后另一种氧化能力较弱的金属随后析出在核表面形成壳层,最终得到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13]。

1.2.2 Au-Ag双金属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所有的单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都可用于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分析,各种表征方法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 尺寸和形貌分析 Au-Ag双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430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