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磷脂类表面活性剂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制备技术研究(4)

时间:2019-08-17 21:45来源:毕业论文
一步乳化法是指一次性加入亲水性和亲油性2种乳化剂,将水相和油相一步乳化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其特点是操作工艺简便,但制备的多重结构的两相分


一步乳化法是指一次性加入亲水性和亲油性2种乳化剂,将水相和油相一步乳化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其特点是操作工艺简便,但制备的多重结构的两相分布和稳定性不易控制[11]。一步乳化法按其转相条件不同可分为相转变体积(EIP)法和相转变温度(PIT)法[11],其中比较常用的为EIP法,PIT法因具有可逆性,且制备多重结构乳状液时的产率较低而使用较少。
两步乳化法是指制备过程分为两步乳化,第一步采用自然乳化法或EIP法先制备内相的W/O型或O/W型乳状液,第二步在制备的乳状液中加入外水相或外油相乳化形成W/O/W型或O/W/O型乳状液[11]。两步乳化法制备的多重乳状液具有很好的再现性,因此使用比较普遍。以两步乳化法为基础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微毛细管法、微流控技术法、外力撞击法。
W/O/W型多重乳状液在制备过程中,配制完毕的实际内水相量和设计的内水相量是有一定差异的,我们将这两个量的比值称为生成率,作为评价多重乳状液制备好坏的指标。过去的几年,已发展了许多新技术来测定多重乳状液的生成率,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是在内水相中加人标识物质,在配制好W/0/W型多重乳状液后,对存在于外水相中的标识物质进行定量,以求得生成率。Matsumoto等[13]用葡萄糖作标识物测定生成率。以0.5%葡萄糖水溶液为内水相。取一定量的W/O/W型多重乳状浓与一定量的蒸馏水进行渗析,达到渗析平衡后,取部分渗析外液用Nelson-Somogyi法[13]测定其中葡萄糖的含量。用下式表示其生成率:
生成率(%)=100一100a/(C/(V1+V2+V3))
a:渗析外液中葡萄糖的含量(g/ml)
c:多重乳状液中所含葡萄糖总量(g)
V1:内水相体积(ml)
V2:外水相体积(ml)
V3:渗透外液(蒸馏水)体积(ml)
Kita提出用类似方法通过测定由于油相破裂由内水相转移到外水相中离子浓度的方法来测定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生成率。内水相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的W/O/W型多重乳状液在渗析膜中进行渗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迁移出离子的量,就可用下述公式计算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生成率。
生成率(%)=100-100X/V1
A(V0+V2+X)=X•B
X=A(V0+V2)/(B-A)
A和B分别是蒸馏水和内水相中的离子浓度,X是渗出的内水相体积,V1、V0和V2分别为内水相体积、外水相体积和蒸馏水体积。
物理法是靠测定粘度、油滴直径来求得生成率和稳定性。Matsumoto等[12]用测定粘度随时间的变化,追踪油膜面积的改变,求稳定性和生成率。水通过W/O/W型多重乳状液油膜,则在内水相和外水相间造成渗透压梯度,由于渗透压存在,水就能容易地透过油膜。如果用等浓度的水溶液为水相和外水相,把这样配制的W/O/W型多重乳状液的外水相用纯水稀释,使其浓度降低,则水将从外水相向内水相迁移。水的迁移持续到内外水相的浓度相等为止。由于水向内水相迁移,油滴体积增大,故使W/0/W型多重乳状液的粘度也增加,由测定粘度增加的多少和油滴增大的速度可评价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生成率和稳定性[13]。
此外,还有显微镜法、时间间隔摄影法、冷冻蚀刻法、电导法和染料法等都可用来测定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W/O/W型多重乳液可消除O/W和W/O型乳状液的缺点,使用性能优良,兼备两种乳状液的优点。更重要的特点是由于其多重结构,在内相添加有效成分或活性物后,它们要通过两个界面才能释放出来,这可延缓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达到控制释放和延时释放的作用。而且使用天然的乳化剂——卵磷脂,制备而成的化妆品更安全可靠。 磷脂类表面活性剂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制备技术研究(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376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