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荧光探针法测定烷基醇酰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研究(2)

时间:2017-02-10 19:31来源:毕业论文
3.2.1 无机盐NaCL对6501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5 3.2.2 一元醇对6501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7 3.3烷醇酰胺(6501)的胶束聚集数 22 3.3.1 合适的猝灭剂浓度(CQ)的确定 22


3.2.1 无机盐NaCL对6501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5
3.2.2 一元醇对6501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7
3.3烷醇酰胺(6501)的胶束聚集数    22
  3.3.1 合适的猝灭剂浓度(CQ)的确定    22
3.3.2 胶束聚集数的确定    23
4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荧光探针法测定烷基醇酰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研究
1 前言
1.2 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原理    
1.2.1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
临界胶束浓度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它捕捉到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和界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低浓度时以单分子状或离子状分散于溶液中,表现出表面吸附、表面张力降低等界面现象;但是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临界胶束浓度),表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已将表面布满,多余的分子或离子除了一部分仍分散于体相外,随着浓度的增加,不少这种分子或离子为了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表面能,借分子间引力而相互聚集;开始只有几个分子相聚集,然后逐渐增大,成为类似球状的聚集体,其亲水基朝向水相,亲油基朝向内部,这种离子或分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在达到一定浓度界限时,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渗透压、当量导电度、界面张力、密度、比粘度、去污力等即发生急剧的变化[6] 。由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胶束的过程称为胶束化。该浓度界限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2.2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不同的溶液有不同的特征谱,将待测样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得不同浓度下的紫外吸收波长λmax,绘制λmax-c曲线,曲线转折点处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该方法简单、准确而有效,可测定多种表面活性剂(特别是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值。
(2) 荧光探针法
 电子由高能单重态到基态单重态退激而产生的荧光光谱, 与物质所处环境密切相关。芘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有5个荧光峰,表面活性剂对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有着增溶作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芘的增溶能力不一样,在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溶液的增溶能力会有一个突变。同时I1/I3随着浓度的变化曲线与滴定曲线类似,曲线突变的中点就是表面活性剂的CMC。因此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芘的荧光光谱,可以确定溶液的CMC,以进一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性质。荧光探针法操作简单,对体系无特殊要求,探针用量少,对体系的干扰小,可在线检测,已广泛用于临界胶束浓度(CMC)及胶束聚集数的测定。
(3) 染料吸附法
 由于某些染料被胶团增溶时,其吸收光谱与未增溶时发生明显改变,故其颜色有明显差别,所以,只要在大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然后定量加水稀释至颜色改变即可判定CMC值。采用滴定终点观察法或分光光度法均可完成测定。
(4) 光散射法
光线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时,如果溶液中有胶束粒子存在,则一部分光线将被胶束粒子所散射,因此,测定散射光强度即浊度,可反映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此法除可获得CMC值外,还可测定胶束的聚集数、胶束的形状和大小及胶束的电荷量等有用的数据,这些优于上述其他方法。然而,该法要求待测溶液非常纯净,任何杂质质点都将影响测定结果,故该法尤其适用于中药注射液、滴眼剂等制剂的CMC测定。
(5) 表面张力法
用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则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因此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优点:简单方便;对各类表面活性剂普遍适用;灵敏度不受表面活性剂类型、活性高低、浓度高低、是否有无机盐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表面张力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标准方法。 荧光探针法测定烷基醇酰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研究(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279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