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淮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2)

时间:2022-04-01 21:33来源:毕业论文
12 结 论 14 参考 文献 15 致 谢 17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发显著。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发显著。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1]。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研究热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2003-2012年比1850-1990年的平均温度平均升高了0。78℃[2] 。并且有研究表明,近百年来,我国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约0。5-0。8℃[3]。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在中国,每年灾害死亡人数之中,75%是由于极端自然灾害导致的;极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总灾害经济损失的40%。因此,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变化特征对我们进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网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极端气温事件进行了大量研究,Alexander[4]等的研究表明,在近50年间,全球有70%的地区TX10p(冷昼日数)、TN10p(冷夜日数)具有减少趋势。Klein[5]等运用极端气候指数对欧洲极端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欧洲极端气温变化趋势与Alexander等研究的变化规律相似。我国学者也开展了许多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You[6]等运用12个极端气温指数研究了全国尺度的极端气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方极端气温变化趋势较之其他区域更为明显。翟盘茂[7-8]等和任福民[9]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我国极端气温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无霜期有所延长。王琼[10]等选取16个极端气温指数研究了1962年至2011年长江流域的极端气温事件,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的TX10p(冷昼日数)和TN10p(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而热夜日数(TR20)和TN90p(暖夜日数)则具有增加趋势。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生态分界线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11]。由于淮河流域本身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气候系统、水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大,极端气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大,这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系统研究变化环境下极端气温事件的发生过程、变化规律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11个极端气温指标,运用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插值技术,系统研究了1960-2014年间淮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淮河流域减灾防灾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地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两大流域之间。地理位置位于30° 55′~ 36°36′N,111°55′~ 121°25′E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2。流域包括鄂、豫、皖、鲁、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流域内总人口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为611人/平方公里。淮河流域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主要工业形式有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及以农副产品作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纺工业。近年来,淮河流域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受东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气候类型属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较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1-16℃之间。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约为25℃,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约为0℃。极端气温最高达44.5℃,最低达-24.1℃,是中国极端气温事件的高发区之一。    淮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918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