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五人格理论员工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3)

时间:2020-11-01 09:43来源:毕业论文
2 国内外 研究现状 与述评 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2.1.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 2.1.2 知识共享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2.2.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 2.2.2 知识共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2.1.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

2.1.2 知识共享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2.2.1 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

2.2.2 知识共享的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2.3.1 前人研究成果总结

    2.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基础理论

    为了给研究假设的推演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理论、华人社会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三个经典理论。

3.1.1 “大五”人格理论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持久的特征系统,这种特征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而特质则是建构人格的基本模块,具有影响人类外显行为和感知的作用。其中,神经质反映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内心体验的倾向性; 外向性反映个体神经系统的强弱和动力特征; 开放性反映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智慧和创造性; 宜人性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义方面及人际取向; 尽责性反映自我约束的能力及取得成就的动机和责任感。

3.1.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最早由Homans(1958)提出,他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一种商品交换活动。[6]社会交换理论是解释个体行为的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人们所付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收获,或者逃避某种惩罚,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某一特定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的话,他就越会表现这种行为,而某一行为付出的代价很大,获得的收益又不大的话,个体就不会继续从事这种行为。Blau(1964)认为人际交换的资源即包括金钱、物品、服务等有价格标的的资源,也包括爱、情感等无价格标的的资源,Blau指出,交换双方的关系会影响交换的过程,成功的交换也将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个体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衡时,或者自己的报偿与代价之比相对于对方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是同等的时候,个体才会产生满意感,并希望双方的关系继续保持下去[7]。

本文选取社会交换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作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出于以下三点理由:(1)交换理论分为经济交换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经济交换是指明码标价的一种交换,而知识本身是不可议价的,员工通过知识共享交换知识,获取与员工和睦而相处的状态、挣得面子等等这些非经济利益,是一种社会交换;(2)社会交换理论反映员工依据某种交换原则是否从事知识共享行为的选择,可以回答员工的文化倾向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方向。比如,按照理性原则,为了不失去权力,等级倾向越高,员工越不愿与同事进行知识共享。(3)大五人格理论为知识共享与员工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一座桥梁。人格特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已被众多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大五人格理论作为本文的基础理论十分必要。

大五人格理论员工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40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