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构的动因分析及前景展望(2)

时间:2019-12-03 19:58来源:毕业论文
7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对策 研究 与前景展望9 参考 文献 12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构与发展的历程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苏联

7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对策研究与前景展望9

参考文献12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构与发展的历程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苏联解体后,使得中国与苏联的边界线变为中国与四个独立国家之间的边界线。其中,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最长。但两国之间关于边界问题的压力已经减轻。加之,解体后的国力也有大幅度衰退,俄罗斯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也没有能力与美国抗衡。冷战后,中俄两国的国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改变,从而使两国有可能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

1.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两国互视为友好国(1991—1994)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亲西政策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使俄罗斯意识到,实现俄罗斯的改革不仅需要西方政府,同时也需要东方政府的支持。叶利钦便积极寻求与中国政府的合作。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政府在观察当前国际形势后,决定与俄罗斯建交,中苏外交关系正式转为中俄外交关系。中俄两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睦邻友好协作关系。中国政府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也制订了有关对俄的外交方针。1992年,叶利钦首次访华。这次访华在中俄外交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双方制定发表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声明中说明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即“互相视为友好国家”。这份声明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还是对今后两国新型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的总结,也为之后中俄关系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2.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4—1996)

伙伴关系是指与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相比,两个国家之间或者两个国家集团之间以谋求经济、政治和安全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不针对第三国的相互协作、平等互利的国家关系。为了表示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会在伙伴关系前加上不同的修饰词。叶利钦前期,俄罗斯的“亲西方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在政治经济发展上没有得到西方的帮助,且从北约之后,西方开始向东扩张,俄罗斯政府在安全方面也面临着西方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中俄调整了各自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了两国关系。1994年,在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对其进行国事访问,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两国开始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由此开始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广泛并深入的合作,为两国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更明确的方向。的此次访俄为两国长期稳定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两国关系发展迈向了更高一层的台阶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构的动因分析及前景展望(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26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