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學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對策探讨【2814字】

时间:2023-07-20 21:21来源:毕业论文
大學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對策探讨【2814字】

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2-1


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2-104-2

1概述

就业决策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现实问题,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成功的可能性。当前,多数大学生在论文网就业中仍青睐于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不得已的选择。2009年中国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结果显示,在理想行业“榜单中,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跃升为最受青睐的职业[1]。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教育研究院于20l0年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也显示,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类型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都不被学生看好[2]。

2015年,笔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等方法对山西工程技术的920名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百分号的学生毕业首选都不是民营企业;调查是否愿意考虑到民营企业就业时,不愿意和拿不定主意的学生比例为60百分号;即使考虑到民营企业就业,57百分号的学生也选择了大中型城市的大型或中型规模的企业。在对已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学生现状调查中,62百分号的毕业生认为薪资低,46百分号的毕业生担心民企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今后的稳定发展,55百分号的学生觉得如果有更好机会时会选择跳槽。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到民营企业的主动性低,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薪资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离职率较高。

2大学生面向民营企业就业障碍分析

2。1大学生面向民营企业就业存在认知误区

由于在校大学生没有深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和成长空间的机会,他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更依赖于传统。认为民营企业的品牌实力和薪酬福利状况明显不如国有单位。这种认知下做的职业选择取向,往往是央企外企抢着去,凑凑合合是国企,实在不行去民企。学生普通认为:民企工作累。薪酬差,管理粗放。前景暗淡,没有职业安全感。而大学生家长们也有类似认识:民企规模小,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保障程度不高。他们认为家里培养个大学生不容易,如果让自己孩子去民企工作,相当于去做临时工“,不仅其前途担忧,而且在他人面前觉得脸上无光[3]。这种传统的思想认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选择不切实际,期望值较高,定位缺乏科学合理。

2。2大学生面向民营企业就业存在情感隔阂

无法融入民营企业发展,无认同感。归宿感,是高校毕业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原因之一。企业与员工应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企业而言,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对员工而言,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才能带动员工的健康成长,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他与每个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同发展[4]。然而,由于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经营管理,在企业定位。企业发展上存在短期行为,投机心理严重,导致企业自身发展前景不明朗,目标不明确,特别是好多民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普遍认为是给老板打工,员工与经营者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使得员工不能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这种企业与员工之间情感上的隔阂与障碍,导致学生无法下定决心选择在民营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3大学生面向民营企业就业存在发展障碍

民营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许多小型民营企业目前仍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式的初级阶段,这类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注重经济效益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基本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对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大学生也仅仅是他们信手拈来的廉价劳动力。而对于刚刚毕业满怀热情,想要报效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类企业显然不能让他们大展手脚,显然不能满足他们自身进步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这类小型民企大学生也只能望而却步。

3促进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对策探讨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作为高校,要在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不断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尤其是传统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往大多采用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进行。这种形式更多靠的是辅导员的政治素养,言传身教的效果缓慢且稳定性弱。校园文化活动虽然种类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大多疲于应付,并不能真正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模块教学和学分制管理考核的模式强化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把第二课堂的学习按学期分成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榜样示范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诚信教育。心里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不同模块,通过这种严格的方式教育,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认清国情,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正确择业。

3。2弘扬企业文化,增进企业认同感。

认同感对企业具有重大价值。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企业本身的吸引导致的凝聚力。具有认同感的人员从主观上具有强烈的忠于企业的愿望。企业员工从事某种认同工作是为了得到一种连贯的不断强化的情感,这种情感对完成工作任务和处理社会关系很重要,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时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好的企业,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当前,你有能力我们就用,无能力走人“的现象让很多学生对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因此,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对民营企业的认同感,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培育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要把打造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使企业文化外化于形;要把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固化于制。

3。3完善人才运用,以发展留住人才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十分看重企业人才运用机制。因此民营企业要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就业,就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人才运用制度。

第一,要消除传统的人才培养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的错误认识,以包容。平和的心态看待员工流动,即使员工跳槽到其他公司,也要把它看成鞭策自己进步的因素。要做好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当企业不断强大,不断进步,员工就能感到更踏实,有上升空间。

第二,要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民营企业发展要与员工形成共享机制,引导员工将个人追求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自觉筑梦“。追梦“的新理念[5]。

第三,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精细培养流程,细化培养内容,着眼培养企业最合适“的人才,有效推进企业良性成长,使员工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与时俱进,使他们始终站在本行业专业知识的最前面,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學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障碍分析及對策探讨【2814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68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