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2763字】

时间:2023-07-08 08:41来源:毕业论文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2763字】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832065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832065

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农村相关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需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论文网观念。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年4月,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乃至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态虽然逐年有所改善,但是在总量。结构。效率。机制。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积极有效地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后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结合实际国情。各省省情,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已然成为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1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通信。交通。能源。通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由于水利。交通以及医疗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这3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确取得了一些成就,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1。1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供水问题关系着农民的生产生活,饮水安全更是关系着农民的生命健康。2006~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19万个行政村。212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收益比例由2005年底40百分号提高到2011年底的63百分号。下表是2006~2010年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情况。

来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1。2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出行。从事生产活动和运输经营的先决条件。2013年全国公路总里程数为435。62万km,农村公路总里程378万km,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6。9百分号。

2013年全国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9。97百分号和99。70百分号,西部地区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9。94百分号和99。17百分号。下图是近些年农村公路里程的发展情况。

图12006~2013年农村公路里程发展情况表

来源:直观中国农村公路发展2003-2013

据图1了解到,农村公路里程数近10a是逐年上升的,农村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出行。生产和运输上的第一难题。

1。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自2003年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局部市县进行试点,到2010年基本实现覆盖全国农村住户。2013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人均每年240元上升到人均每年280元。2014年,达到320元。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决定,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升至380元。由此可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相信国家政策的出现和调整,会更好地为群众带来福利。

2农村公共品供给仍然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些年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总体上,在供给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着重供给。轻需求;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效果;重短期。轻长期;重硬品。轻软品“等问题。新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使用维护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增加,解决了农村大部分人口的饮水问题,但是建设后的使用维护存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普遍存在实际供水量远远小于设计供水量,这种现象造成设施闲置。资金浪费,而且运行成本较大;供水水质检验和检测不到位。一部分集中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导致部分供水工程水质难达标准,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2。2农村公路发展后的公共交通配套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基本上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走得了“的问题,但是走得好“。走得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绝大部分建制村并未建立公共交通体系,农民群众出行依然面临难题。随着农村各方面事业发展,农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目前公共财政对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的投入小,当地政府也并不重视农民群众出行的安全问题。

2。3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体上看运作平稳,进展顺利,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少数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供方诱导需求和患者非理性消费现象同时存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数量与技术实力不能满足住院病人的需求;新农合用药不太规范。一些医疗单位及医生过多使用新农合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使农民不能从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3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几点建议

3。1转变供给决策制度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决策机制应分阶段实行。在全国普遍公共品供给水平低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自上而下“决策机制,随着全国各地区基本公共品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任务的完成,农民对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差异性会日益显现,应适当减少自上而下“决策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比重,逐步改为自下而上“供给决策方式,以切实保证符合当地农民差异性需求的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3。2制定专项资金使用原则

在当前的地方财政体制中,基层政府由于农村税费改革而普遍面临财政运行的困境,很多地方政府甚至连维持运转都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在此情况下,用于改善公共品供给的资金很可能被移为他用,专项资金专项使用可以有效地使资金落到实处。

3。3建立和完善需求发现机制

农村公共品供给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如不考虑需求状况,往往会造成供给的效率低下与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必须正确地识别农村公共品需求,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优先满足农民迫切需求的农村公共品,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和农民满意度。国内一些学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研究农村公共品的农民需求优先序。如高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湖北农村公共品的农民需求优先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公品的需求优先序依次为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农业生产与农业服务。农村公共卫生。

3。4创新信息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

通常,政策自上而下层层进行传达落实,相应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则按原路层层自下而上返回,由于各级政府都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存在一定诉求,实际的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容易在信息反馈和评价的过程中失真,使结论更有利于描述该级政府执行力强,资金利用效率高等。信息反馈和评价直通车“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公共透明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平台,公众可以实名登录系统进行信息反馈和评价,结论对各级政府公开。结合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提交的报告,便于上级政府了解政策贯彻落实的真实效果,约束各级政府行为。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2763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7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