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6742字】

时间:2023-07-07 21:11来源:毕业论文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6742字】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顺利推进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政府加大农村公共论文网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基本建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体系,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使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为此,本小组在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项目(1422A06)的资助下开展了对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调研工作,调研选择了具有一定典型性农村(城厢镇东林村。浮桥镇牌楼村。浏河镇新闸村)为实地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群众走访两种调查形式,其中问卷发放360份(回收有效卷354份,回收率为98。33百分号)。本文主要根据这次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得出当前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针对村民文化生活的改善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江苏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一。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的物质载体,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活水准。村容村貌。文明程度的改善与提高。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2006)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认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既能达到农村的村容整洁“,又能促进乡风文明“。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公共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协调,从而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筹发展。

(一)江苏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所取得的进展

2014年,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全省已累计建成116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113个,博物馆292个,美术馆17个。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效果显著,全省累计建成农家书屋17158个,建成村文化活动室15557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14935个。同时,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明显增加。省财政自2012年以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送电影。送戏。送科普书籍。送展览活动等,农家书屋图书更新较快,鼓励广大农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概述以上情况分析,江苏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可谓是大发展。大繁荣,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小组认为,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具体可行的总体规划,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发展有效的态度总揽全局,规划要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长远性,要加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设力度,推进我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二)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所取得的进展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太仓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长期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关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舆论氛围明显改善,为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维护提供了根本性保障。2015年太仓市出台了构建公共法治文化建设体系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机制,建成了富有太仓特色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塑造了优秀公共文化的品牌形象。为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仓市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大力开发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市场,深入开展农村公共文化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泛组织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为太仓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截止2014年底,太仓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公共图书总藏量93。4万册,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次,建成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入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本小组对太仓市七个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大体的了解:

城厢镇以突出阵地建设。惠民主题。机制健全。队伍建设“为中心抓好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多元联动。积极推进文艺活动中心和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公益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力度。目前,村级(六个村和两个涉农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已全面达标,并逐步向城镇社区延伸和拓展。

沙溪镇文化站是服务当地农民的综合性公共机构,现拥有文化活动面积3200m2(镇图书分馆600m2。舞蹈排练厅500m2。多功能活动厅550m2。多媒体活动室300m2)。近年来,以镇。村文化活动中心为阵地,以推进舞蹈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达100多项,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璜泾镇现有镇文体中心1个,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17个,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2459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约0。25平方米。目前,全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正加快完善,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行政村文化设施达标率达95百分号以上,基本形成了镇。村(社区)公益性文化设施二级全覆盖,村级农家书屋“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据统计,全镇每年面向基层开展各类公益性惠民展演展示活动100多场次,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浏河镇积极挖掘民间文化,发展城镇特色公共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村。社区文化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打响特色公共文化品牌形象,努力将民间文化深深植根于农村沃土之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浮桥镇围绕区镇一体“的发展理念,强调和谐富民“的发展目标,完善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双凤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建设,配建相应的文化设施,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新态势。陆渡镇区域规划文化娱乐总用地7。8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0。43百分号,人均文化娱乐用地0。71平方米,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站现状配套设施。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展览馆。影视厅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必要的更新完善。概述以上情况并结合实际调研分析,小组认为政策法规的刚性规定使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及建设相关措施的落实有据可依,同时也保障了建设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太仓市应加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机构和文化管理机制,制订创建规划,坚持创建标准,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迅猛发展。城厢镇。沙溪镇。浮桥镇。璜泾镇等一批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的相继建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构建了有效的活动平台,也为全市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建设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小组认为,太仓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政府指导性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但实际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文化建设规范管理的缺失情况较为严重,没有将其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干部考核内容,即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创建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职能。这不仅表明了太仓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需要积极营造和改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舆论氛围,科学制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有力推动加快其建设步伐,从而赢得更多的政策舆论支持。

二。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本小组于2014年暑假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分别选择了城乡一体化的城厢镇东林村。典型中国农村的浮桥镇牌楼村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浏河镇新闸村这三个代表性农村进行调研分析,对当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况进行深入了解。就当下而言,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成绩可圈可点,但太仓与其他乡镇。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公共文化建设场所和设施设备较为单一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较为单一,这种单一既表现为场所形式的单一,也表现为设施设备的单一,不能实际满足活跃村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部分农村文体活动场所的单一活动形式(棋牌。麻将)较多,而形式多样。氛围浓厚的活动场所形式明显偏少。据江苏统计局2014年记载,我省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28个,但具体到农村文化站的艺术表演活动,却往往因为设施设备的不完善而放弃。在访谈过程中,大多村民表示更喜欢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活动,地方政府虽有送戏下乡“的广泛宣传展示活动,且大力弘扬传承娄东文化“,但文化站。文化室的配套设施单一。不完备且损坏较大,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调查显示,354位被调查者中有234位认为本村公共文化活动一般,有66位认为缺乏,占比例分别为66。10百分号和18。64百分号,可见在大多数村民心目中,农村公共文化活动较少且单一。农民的休闲时间大多是看电视。上网,占49。15百分号。相比较而言,村民的闲余时间多靠一些单一的。氛围不够浓厚的文化活动形式打发,其中以看电视。打牌最为普遍和典型,至于文艺表演则因设施设备条件而往往选择不参与或偶尔凑个热闹。如此一来,不仅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少了一部分生力军和享受者,也使其建设力度少了一些动力,妨碍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持续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合理的一定数量的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农村文化氛围,增进村民之间的交流,融洽邻里关系,培养农民对所在农村的认同感等等,因而不可忽视。

(二)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管理机制仍显滞后

近年来,随着乡镇公共文化机构健全和文化管理机制改革,乡镇文化站和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但从政策法规看,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供给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对于如何建设实施没有一系列全面可行的操作方案。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组成要素,又有属于私人物品的组成要素。因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取决于政府收入的保证,也跟村民是否愿意花钱进行文化消费密切相关。

农村文体活动中心是基层重要的文化活动阵地,但村民普遍反映锻炼健身器材损坏较为严重,大家都不愿意花自己的钱进行维修,最终只能将其丢弃在一旁。调查显示,354位被调查者中有97位村民对本村文化设施的及时维修与更新表示不满意,有73位表示很不满意,占比例分别为27。40百分号和20。62百分号,可见在大多数村民心目中,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维修与更新是不满意的,但从整体而言,村民们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还是较满意“,占37。85百分号。详见表1。

表1您对当地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否满意(单位:百分号)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大多数村民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持满意的态度,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中就更应该重视公众的文化需要与文化消费。而我们小组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政府的文化服务供给的行动较少,这就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农民不得不自筹资金。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有限,那么就更应把已有的设施管理好。利用好。

(三)公共文化建设事业投资模式存在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没有得到政府足够重视,没有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供给行为缺乏长远规划。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根基,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否则,其建设寸步难行。但实际上,农村文化事业投资在地方政府的工作中长期趋于边缘化,很难体现政府绩效,不受政府重视。太仓市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着较大差距,绩效考评常常局限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文化建设方面。

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事业明显地存在着资金饥渴“。投入不足的现象,其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远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教育事业投入,其农村文化站。文化室建设活动单一。设施设备不齐全等问题几乎都是由此衍生。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体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及其文化产业投入明显地存在轻文化倾向,即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单一。由于政府干部考核制度明显地重经济绩效而轻文化产业的偏向,以及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偏差等,致使从地方政府到社会参与始终难以将公共文化产业列为重点工作,造成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相脱节。2。在有限的政府文化事业投入中,又明显地存在着政府财政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幅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偏向,导致不同行政村。行政镇之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不平衡。

3。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集资过程中,存在着过于依赖当局政府投入而轻视市场筹集的倾向。对于基层自治组织来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可支配资金中拿出足够的钱用于农村设施建设。此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可以经由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就目前而言,太仓市很少朝这方面努力。实际上,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出资同时可以为其安排适当的广告等方式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事业筹集资金,完全可以取得彼此受益。多方共赢的效果,因而是可行和可取的。

三。太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太仓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上述诸多问题的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些问题在苏南其他地区也是比较普遍存在着,只不过是问题数量多少与程度深浅不同罢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涉及主体。制度。资源三个因素,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群众等多方面的努力。就此,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包括太仓在内的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支持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以维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革发展,制定符合苏南地区实际配套政策。要将文化项目的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各地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加大乡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调查显示,村民们认为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只有形式,无精神意义即形式主义(22。03百分号)和活动内容较为单一(12。99百分号)。详见表2。

表2您认为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

要进一步加大财务资金投入,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同步稳定增长;同时提高文化主管部门财政投入的增长比例,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确保每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文化支出占财务支出的比例。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制度和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公共文化管理机制,以便利性。公益性。基准性。均等性“为原则,兼之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的改造步伐。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体活动。从小组收集到的农民需求信息来看,当前特别要增加的是对农村户外健身设施和文体活动室设施的建设投入。户外健身设施主要指广场舞台。锻炼场地的建设。同时,也需要资助广场舞阿姨一些必要的服装和小型乐器。调查显示,354位被调查者中有148位认为最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户外健身场地,其次是文体活动室建设,占23。73百分号。可见在大多数村民心目中,更喜欢浓郁的农村文化氛围及其热烈的室外集体文化娱乐活动。详见表3。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太仓有着丰富多彩的小城镇文化,沙溪。璜泾。城厢。双凤等镇均有镇域范围内独特的文化。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传承着灿烂悠久的娄东文化。各镇各村传统文化的发扬,需要以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虽视财力和群众兴趣爱好等因素具体状况而行,但政府应该积极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扎实推进娄东文化基础设施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娄东文化的教育普及作用,巩固和扩大娄东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表3您认为最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

(三)继续深化公共文化事业体制改革

发挥规划的带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充实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供给,理顺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之间相互合作的体系关系。组织发布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的转企改制企业名单,巩固公共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成果,推动已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公共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文化管理模式。

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最好是由政府。文化主观部门。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等共同供给。地方文化主管部门要重视深化文化管理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激发内在活力,提高建设水平。创新设施设备供给方式,鼓励使用政府采购。定向资助。项目补贴等措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产预期带来的利润增长。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设施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和谐社会。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舞台,因此在当代新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中,需要搭建好一个可供群众文化交流。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生活空间。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设施设备,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多彩平台,进而创造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

苏南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探析【674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33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