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2098字】

时间:2023-07-05 18:57来源: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2098字】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

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风险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文章从自然因素。债权人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

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风险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文章从自然因素。债权人人因素。债务人因素和市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风险来源并提出控制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背景和历程

1。农村信用社发论文网放贷款的背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居民人均收入迅速增加,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政府在政策上对城市倾斜,而对农民的贷款的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等问题扶持力度相对较小,位于农村地区占居民总数70百分号的家庭无法获得所需要的投资贷款。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提高农民信贷地位的需要。贫困人口基数大,截至1993年未解决温饱的人数仍有7000万,政府在同年推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旨在通过8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而同时考虑到发放贷款具有资金到位率高。还款率高的因素,信用合作社决定采用新的方式进行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

2。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发展历程。1957年9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在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问题指出:今后信用社的任务是,彻底消灭高利贷,把农村金融巩固起来,发放贷款,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吸收存款,支持农业合作社。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成立了县级联社。1996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托管。贷款投向发生了重大调整,农业贷款比重明显提高;贷款方式有了改进,农户贷款面明显扩大;经营管理体制有了初步转变,内部管理程度不断加强。

二。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过程中的风险形成

第一,自然因素。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农业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没有相应的保险系统,大部分势必转嫁到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身上,这就是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第二,债权人因素。信用社是新发展起来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其创建时间短。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经验缺乏,财务状况不佳,在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放贷决策不科学。处置不良贷款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也是增加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债务人因素。农村信贷是为农民服务的,其发放对象是位于农村的个人农民和乡镇企业。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等原因,农民对贷款方式和期限的意识程度不高信用观念比较淡泊,缺乏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从而增加了到期还贷的难度,加剧了贷款风险。第四,市场因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是一切的主导,由市场来控制和调节。农民在贷款后,会因为物价变动等原因与预想投资金额发生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贷款风险。

三。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分析

1。规范贷款发放程序,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从农户对贷款的申请。贷前调查。贷中调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到信贷档案的管理,都要严格按照农村信用社规范信贷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及时归档,及时整改,确保贷款程序的规范化和普遍性。并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改善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状况。

2。严格进行资信评级,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实际制订出相对统一。便于操作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并有效地实施,降低贷款的违约风险,提高回收率。资信评级机制可根据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个人信用状况和贷款项目本身的风险来建立,也可以群众反映。社会调查等结果作为依据。

3。实行审贷分离,加强内部控制。信贷员应当对所调查事实的真实性负责。对贷款人基本情况的审查,对贷款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撰写调查评估报告,提出个人意见。信用社主管会计。出纳应进行有效监督,具体包括:对信贷人员提供的贷款手续等资料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退回信贷部门。只有将内部控制制度覆盖并落实到贷款的各个环节,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才能确保贷款的发放远离道德风险。

4。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法,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所谓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类机构采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估算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序,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这种分类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贷款缺失和风险衡量不准确。识别不及时的问题,客观提示了贷款的实际价值。同时,促使农村信用社形成识别计量风险-总结发现问题-改进信贷管理“的良性循环,也提高了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5。实行收贷收息提前预告制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村经济落后。信息不发达,针对这一现象农村信用社应提前下达到期贷款通知函,督促借款人做好还贷准备。若发现借款人还款还息出现问题,应当深入调查,防止坏账呆账的发生。

6。建立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降低贷款风险。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既可以帮助农户迅速取得贷款,又可以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以解决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可将中央。省级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地方财政为辅。社会富余资金为补充,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成立专门的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公司“,再根据各乡镇经济情况进行分配。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

农村信用社放贷的风险及控制分析【2098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24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