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關系研究【2920字】

时间:2023-07-01 21:57来源:毕业论文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關系研究【2920字】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关注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目前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村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外加农业报酬率太低,导致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论文网问题,有利于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鉴于此,本文选择城镇化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作为研究的视角,分析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并重点分析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发展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互动关系分析

1。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系

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良性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第三产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

第三产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很强的就业效应。而且兴办第三产业需要的投入少,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安排比较多的劳动力就业。

除了直接就业效应之外,第三产业的间接就业效应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而惠及第一。二产业。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派生的各种需求又会进一步拉动物流。商贸。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信息和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再次促进就业。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增强了城乡信息互通,而且促进了社会变革。一方面,劳动力的转移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使城乡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大范围转移促使政府对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及户籍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有了制度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更安心的在城市工作,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利用。

2。城镇化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第三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1)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聚集效应

城镇化过程是各种要素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具有聚集和规模经济的特性,能带来较高的要素收益,而集聚经济的形成离不开第三产业的支持,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润滑和完善的辅助作用,尤其是生产服务和公共服务,其完善程度对城市聚集效应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第三产业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表明,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发展必须依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以及第三产业提供的社会服务来生存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越快,城市建成面积和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越快。

3。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互动关系

首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直接推进了城镇化。因此,城镇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

反过来,城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越大,非农产业的就业容量越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

三。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实证分析的数据采用河北省经济统计2005年至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城镇化发展水平用城镇化率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代表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度,由于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的差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数据。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主要是第三产业,本研究用乡村除工业就业外的非农就业人数来表示转移的倾向。数据如下表1:

表1河北省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城镇化率

37。69百分号

38。77百分号

40。25百分号

41。90百分号

43。74百分号

45百分号

45。6百分号

46。8百分号

48。13百分号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3338。5

3937

4639。8

5376。6

5932。8

6928。6

8224。4

9387。3

10038。9

农村第三产业就业(万)

734。33

759。44790。64

818。63

848。3

878。1

912。6

932。4

963

数据来源:2005年至2013年的河北经济统计年鉴和河北农村统计年鉴

2。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在对前述城镇化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河北省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通过计算得出河北省城镇化率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765,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系数为0。9911,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化率相关系数为0。9957。由此可见,河北省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两之间存在着很显著的正向线性相关关系,这与前述理论分析相符。

(2)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第一,变量设置。为检验第三产业增长。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影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Y,把第三产业增长作为解释变量。城镇化率作为解释变量。

第二,模型结构的建立。出于分析的目的和稳定性,选取二元对数模型作为结构形式。对数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反映了解释变量的变动与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关系,所要估计的系数恰好是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

计量模型:

第三,回归结果

对于模型作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从模型的整体来看,选取0。1为显著性水平,F统计量的值达到2286。204远远大于3。46,所以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拟合优度说明解释变量几乎可以解释被解释变量的绝大部分变动。因此,从统计意义上模型的拟合程度是很高的,具有很好的统计性质。从计量意义上看,DW的值为2。080047,根据DW值判定法则,该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另外,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在模型中,,两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而LnY是一阶单整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所以这个模型在选择的样本期内可认为是稳定的。

为验证上述关系不是伪相关,逐一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做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模型的格兰杰检验结果看,在0。1的显著水平上,和两个变量的F统计量值大于3。46,说明第三产业增长。城镇化率提高都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的原因。

3。实证分析结果解析

河北省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两之间存在着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城镇化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是显著的,且与之正相关。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是显著的,表明第三产业成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的拉动力。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的估计值也是显著的,表明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突破口。

四。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城镇化。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三者之间是相互正向影响,相互正向促进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红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合适的城镇化规模。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而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因此,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借力京津推进河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选择优势产业,引导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加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速度。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關系研究【292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13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