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對策研究【3566字】

时间:2023-07-01 21:55来源:毕业论文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對策研究【3566字】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农村经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发达国家农村信息化建设成就既给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我们不能迎头赶上论文网,将很快落后于信息化潮流,作为世界上农业发展历史最悠久。农村区域广泛。农民数量最多的农业大国,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把农村信息化当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1]

1鱼骨分析法及其应用

鱼骨分析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展出来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可以直观的表现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在研究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过程中使用鱼骨分析法,首先要找出农村信息化存在并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写在鱼头,然后按照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找出可能的原因,将这些原因总结归纳成几个要素,对各个要素进行归纳整理,把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分析选取重要因素。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二是绘制鱼骨图。鱼骨分析法便于全面地分析与探讨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找出问题的真因,确立一个大方向,针对于主要原因逐步的解决并改善。

2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农村信息基础建设

信息基础建设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农村信息化要想得到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有线电视。电缆。光缆。宽带等多媒体开始走进农村的各家各户。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截止至2006年末,全国9。6百分号的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46。1百分号的乡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81。1百分号的乡镇有邮电所,68。4百分号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百分号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全国95。5百分号的村通公路,98。7百分号的村通电,97。6百分号的村通电话,97。6百分号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87。3台,固定电话51。9部,手机69。8部,电脑2。2台。[2]13。4百分号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但是,与城市相比还落后了不少,在信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的背景下,仍有2。9百分号的农村未能通上电话,并且,的网民在城市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确实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正在一步步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村的信息基础建设在日益完善,自2009年初,确立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以来,也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通讯的任务。但是,结合整体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是远不如城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需要再努力。

2。2农村信息化人才

在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在农村传播信息资源,对于农民来说,信息资源是个从未接触过陌生的东西,所以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去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这就是信息人才。

目前为止,农村信息人才处于一个相对短缺的状态,大多数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截止至2005年,全国约5亿农民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到22。25百分号,再加上农村现在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并且对于外来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抱有一些抵触情绪。此外,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科学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于各类信息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所以他们不愿意下到农村去,这样更加导致的农村信息人才的流失。农村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对于所需要的信息人才培养不能够提供专门的教育,所以农村很难实现信息人才的自给自足。

3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信息化建设拓宽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农民信息需求,促使农民增收;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3。1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鲂畔?,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

3。2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4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发布传输缓慢。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认识不全面。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经济发展落后。政策不能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服务模式单一。信息实用性不高。投入不足。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从鱼骨图直观的可以看出,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主要因素如下:社会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吸引投资利益机制不健全。政策不能全面落实;发展因素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信息化建设实效性不高。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处理方式陈旧。缺乏组织引导者。缺乏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经济因素方面:经济发展落后。投入不足;个体因素方面:信息化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过低。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实用性不高;环境因素方面:信息获取困难。信息服务模式单一。地理位置不利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处理方式陈旧。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

导致农村信息化落后的原因中,发展因素占39百分号,社会因素占13百分号,经济因素占9百分号,个体因素占17百分号,环境因素占22百分号。发展才是硬道理,农村信息化只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前进一大步,同时必须密切关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发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5优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5。1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

基础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第一步,各级政府应该在原有的信息基础建设上加大建设力度,健全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以方便信息主体利用为第一前提,杜绝形式化建设,从信息主体的角度出发,尽快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开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多听取意见,建设信息主体想要的基础设施。

5。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进行有策略的宣传教育,适当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对于信息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想要得以发展,首先要得到农民的认可,其次就是让农民知道该如何利用信息去投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由于传统观念和文化素养,农民去接受新的事物一般会有抵触情绪,要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际效用,这有助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各级政府要切实的投入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去,有策略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

5。3加大资金投入

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健全吸引投资机制,激励运营商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相互扶持,在政策上,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可以相应的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5。4加强培育农村信息化人才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各级政府应多培育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各方面人才,重视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参与学习信息化的热情,能有效的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各?政府还要多培养村。镇一级的干部,交他们学习和应用信息化,在村镇一级中起到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也尤为重要,可以在各村。镇一级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组成的队伍,下到农村,为农民介绍如何学习利用信息化成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给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5。5健全完善农村信息化体系

健全农村信息化体系,不去盲目的发展建设。做到政府领导有策略的去发展建设农村信息化,给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注重改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农业。农村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中心,并加以宣传,有效的解决农民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时,政府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起到的作用,吃透农村信息化的实质,将国家的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建设工作中去。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切实的从农民出发,只有农民真正从心里接受了,才能将信息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鱼骨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對策研究【3566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12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