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论语對农村小學師德建设的启示【2767字】

时间:2023-06-28 21:05来源:毕业论文
论语對农村小學師德建设的启示【2767字】

论语对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启示

关健词:论语国学经典师德建设修养职业道德

为师先为人,修业先修德。在树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


论语对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启示

关健词:论语国学经典师德建设修养职业道德

为师先为人,修业先修德。在树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小学教师道德失范行为论文网时有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先人之警语时常在耳畔回响,加强师德修养势在必行。

正如语文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一样,加强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也应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孔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数千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论语是儒家经典,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编辑而成,集中体现了儒家学说的思想精髓。论语中记载着许多为师所应具备的道德要求,这些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当今农村小学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宝贵资源。

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孔子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最为吸引人之处在于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论语首篇首章就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本章是讲对待学习。交友和他人能否理解的态度,其实这样的理解可能未必准确。杨朝明先生认为,该章表述了孔子对待自己理想与信念的态度[1]。先生所言可谓中的!夫子胸怀仁人爱物之道,具有和谐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主张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但是,正如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中所言: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如果天下无道,时世不济,那么即使很少人能够理解或者根本没有人理解,也应坚信自己的学说。可见,论语开篇首章这几句妇孺皆知的话,实际上正是孔子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声。他所渴望的是用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来经世,将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局面扭转,实现天下人间的秩序安排。如此虽然困苦。艰难,但他仍矢志不渝。

在现实社会中,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相对较少,社会地位也不高,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值得我们去坚守。教师要以道义为重,不求奢华,但求心灵与人格的坦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就要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要克己求真,信守道义,摒弃那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1]的做法,追求知礼达言的品格境界。

二。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此处虽然是孔子在提醒为政者要重视表率作用,但我们仍可将其视为论语中有关师德论述的精髓。

孔子本人不仅是言传身教“的提倡者,更是这一原则的践行者。论语中多有记载。子贡请求老师阐述政治理想,从而使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孔子却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在这里,孔子表达了君子要以身作则的思想,其实是在引导弟子不应该只关注言传,更应注重身教。

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做。孔子强调要讷于言而敏于行“[1],有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首先关心的不是马,而是养马之人,体现出孔子的仁爱思想。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自律,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安其学而亲其师“[2]。

三。博学多识的职业要求

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功,与他的博学多识有密切关系。他精通六艺,学识系统而完善。弟子颜回曾称赞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1]由此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广博的知识对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教师自身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博学多识呢?孔子指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孔子认为自己的博学多识并非天生,而是勤勉敏捷以追求学习的缘故。他谦虚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甚至到了晚年,他还刻苦研究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3]他一贯强调学习要勤奋,人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坚决反对懒惰。论语中屡有孔子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的斥责。弟子宰予白天睡大觉,学习不够勤奋,因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他痛斥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于予与何诛?“[1]可以说,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是孔子一生勤奋治学的真实写照。

孔子不仅好学“,而且会学“。他始终强调在学问面前应该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尽管他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威望,但对学生的提问仍是实事求是。当弟子樊迟问到有关农业种植的问题时,他就很坦率地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1]。虽然他很早就以博学而知礼“闻名,但仍谦虚勤学,不耻下问。孔子进入太庙时,对有疑问的事情都会请教学习。他周游列国,探访各国政态民情时态度诚恳而谦逊,子贡评价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此外,孔子还很强调学与思的关系,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

四。诚外无物的道德自律诚外无物“出自中庸,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著名学者范增在北京大学与学生们交流时曾以此句话寄语青年学子,其实,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同样需要诚外无物“。

中国自古以来就看重诚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意思是治理国家应当恭敬从事,诚信无欺。诚信乃立国之本,立国如此,做人亦然。孔子又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为政者应当以诚为本,言而有信,才能行而可托。作为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倘若虚假不实,轻诺寡信,就不可能为学生所信服。

诚“除有诚信“之意外,还蕴涵有真诚“之意。真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互动的通行证,是情感的润滑剂。只有真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真诚的学生。真诚对农村小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常怀一颗真诚之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此基础上,能够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甘为人梯,助学生成才,真诚的成人之美,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1]。

总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4]。论语中关于师德修养的论述俯拾即是,内容丰富,意蕴幽渺,是当前提升农村小学师德修养的源头活水。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代,农村小学教师如能认真研读论语,重温中华美德,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我们的师魂,势必会对学校师德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论语对农村小学师德建设的启示

论语對农村小學師德建设的启示【276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7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