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论云南旅游资源優势及其开发對策【4950字】

时间:2023-06-13 21:41来源:毕业论文
论云南旅游资源優势及其开发對策【4950字】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百分号。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论文网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GM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3。地域性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滇东。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谷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较异亦大,便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由此可见,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

6。跨境性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联单接壤,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1997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20多条,国家级口岸10多个,省级口岸10个,还有86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全省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极大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越。中老。中缅临时过境游,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

7。生态性

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包含五大展馆。6个专题园的昆明世博园更是集各国园林精品。奇花异草于一体的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8。潜力性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势如刀劈剑削,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迄今仍是无人登顶?处女峰“;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东方多瑙海“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冲。滇东北等地,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智的状况;而大理。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作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5个重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5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例如:

(1)云南大理古城是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

(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

(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湖泊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

(4)中甸地区部分草旬。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

(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

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区,由于环境管理差,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极少有回头率,在游客中口碑不好的现象。

6。宣传力度不够

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百分号在全世界对其旅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5百分号。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九五“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面向东南亚,服务全国,辐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3。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云南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首届昆明国际旅游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4]沈安波主编:新编云南省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5]杨桂华:突出特色,深化云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云南大学旅游经济重点学科研究文集,1996年。

论云南旅游资源優势及其开发對策【495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7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