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职院校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改探讨【2847字】

时间:2023-06-11 08:54来源: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改探讨【2847字】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DiscussionontheTeachingReformofChineseTourismGeogra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DiscussionontheTeachingReformofChineseTourismGeograph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WANGFan

(HuangheScienceandTechn论文网ology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63,China)

[Abstract]Atpresent,therearemanyproblemsintheteachingofChineseTourismGeograph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uchastherepeatedteachingcontent;Oldteachingmodeandwrongteachingeffects。Thispaperexploresandtriestoconstructthecurriculumsystem,innovatetheteachingmethods,reconstructtheteachingteam,reformtheexaminationmethods,andcombinethetheoryteachingwiththepracticeteachingaccordingtothespecificteachingpracticeofHuanghe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hineseTourismGeography;Educationalreform

1高?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不管是高校或者是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授课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黄河科技2012级。2013级。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讲授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过程和效果,以及与全部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了黄河科技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相脱节

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整体的形态。空间。交通的识别能力,了解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市场需求,对接旅游行业的导游。计调及其相关的管理岗位。但是目前黄河科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仍采取本科式的教学模式,在教材选取上重理论,在授课上更是轻实践。依据培养计划,我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一共48课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48个,实践学时为0,过分的强调了专业基础知识在整个授课中的重要性;同时,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理论内容又和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等课程重叠,造成重复性教学。

1。2师资力量薄弱

从教师的层面上看,黄河科技缺乏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兼具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与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大背景有关,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专业教师普遍短缺,很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从地理。历史等相关专业转过来,与旅游行业需求存在着差距。而且,学校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专业发展需要。在学期开始,时常出现部分科目没有专业教师讲授的问题,这就需要临时进行招聘,或者聘请其他学校的外聘教师进行授课,这不仅给的课程安排。时间协调等方面增加负担,关键是没办法保证授课质量。

1。3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从学生的层面上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及培养大纲的理解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单从自身浅层次理解及教师的教学态度等判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也有部分学生是根据考核方式决定自己对课程学习的努力程度,甚至部分学生是单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黄河科技旅游管理专业是专科层次,学生没有接受过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正规系统的学习,以至于学生对专业是一种懵懂的状态,教学授课中间,学生完全是一种填鸭式学习方法,不懂得重点筛选。黄河科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考查课,学生就自认为不是考试课就不重要,从思想上放松了要求。而且,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但是黄河科技重理论讲授的培养模式又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课堂氛围很差,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2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2。1课程定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社会发展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掌握各区域的优势旅游资源及其旅游价值和相关的旅游线路;同时,本课程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资源价值辨别的能力,为今后学生从事导游。计调。旅游社经营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2课程目标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背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培养就要从交叉型。复合型“这一目标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本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科学的分析中国具体一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其价值,能够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树立旅游空间意识,提高自身的旅游素养。3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3。1架构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应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增大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目前黄河科技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授课仍传统的遵循区域划分的原则,分别研究不同区块的旅游地理现象。这种全面覆盖。整体分块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培养交叉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严重脱节;同时,部分课程内容又与旅游文化。旅游学概论出现重叠。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要完全打破传统模式,以旅游线路为基础,以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根本,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2]。

3。2重建教学团队

进行校企合作,成立由旅游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以及部分相?P岗位的成功人士组成的授课小组,不仅在授课之前各教师依据自身的研究和从业经验探讨和重建课程体系,同时能够在授课中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特色教学。专职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研究和理论沉淀对学生进行熏陶式教育,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和岗位资深人士则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授课方式自由灵活,可根据旅游行业外部环境随机选择授课方式和内容,这种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够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旅游咨询,丰富的从业经验又为学生提供最实际的教育和帮助,有助于开阔视野,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旅游专业,提高学习兴趣。

3。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及学生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进行实际考察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从而无法真正了解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与未来从事旅游行业之间的直接关系。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案例引入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锻炼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加大和相关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拓宽合作领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大的平台。

3。4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专业诉求,授课教师的特长。实习实训设备等条件,创造性的运用了主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确保授课质量。而且,为了满足目前既要减少理论授课课时,又要保证授课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动手学习的能力,课程授课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现场感;教师也可以在校内网上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件。教案。作业等教学资源,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教学互动。

3。5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期末的一次闭卷考试,转变为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增加实践能力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考核采用百分制,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项目成果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百分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考勤。课堂表现等给出成绩;项目成果占总成绩的40百分号,主要指学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所提交的作业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自主设计的旅游线路。专项旅游规划。撰写的导游词等;期末成绩占30百分号,由授课小组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标准及命题方式,综合中国旅游地理的授课内容灵活命题,最终以书面闭卷考试的形式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改探讨【2847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605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