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私洧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5211字】

时间:2023-03-08 12:49来源:毕业论文
私洧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5211字】

关键字: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方式

内容提要:公法对私有财产权的确认与保护主要是通过规范和控制公权力,以促进公权力有效运行来实现的。公民的私


关键字: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方式

内容提要:公法对私有财产权的确认与保护主要是通过规范和控制公权力,以促进公权力有效运行来实现的。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相对于政府的义务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自我实现的权利,对此,政府负有不作为的义务,不得侵犯;另一类是靠政府履行作为的义务才能实现的权论文网利,对此,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责保障其实现。同时,公法通过设立正当的程序及设定相应的责任与救济机制以防止政府恣意与专断,抑制公权力违法与不当行使,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并使公民受损害的权益得到恢复与补救。

确立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是围绕对公权力的规范与控制而展开的,只不过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有所不同。总体来讲,公法可以从实体。程序和救济等方面来设计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方式。

一。界定政府活动范围,为政府设定不作为的义务

私有财产权是个人。组织享有的一项可以用来对抗政府对自己的私有财产行使专横权力的自由,属于一种防御国家的自由“(freedomfromstate)。这种自由是与有限政府“的理念相契合的。私有财产权在本质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拥有财产;二是抵制非法剥夺。公法对私有财产权的确认与保障,旨在明确公民权利的同时,勘定政府权力的界限,表明政府权力不是无限的,它须以公民的权利存在为界碑,须以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自由为使命。对私有财产权的承认是阻止或者防止政府强制与专断的基本条件。如果不存在这样一种确获保障的私人领域,那么强制与专断就不仅会存在,而且还会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1]个人自治的核心是个人对其财产的独立的排他的支配权,连治产的权利都没有,哪有权利治身。“[2]詹妮弗·内德尔斯基指出:私有财产权至少在150年间是作为政府权力之界限的个人权利的最典型的例证,财产权划定了受保护的个人自由与政府合法范围之界限。“[3]

政府存在的正当理由就是保护公民的包括私有财产权在内的各项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配置状况及行使的有效性构成了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力量。基本权利是设立主权权利。客观法律规范和一般解释原则的基础,对一切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关具有直接的约束力,只有根据法律或者通过法律才能限制基本权利。“[4]一个立宪政体乃是这样的政体,其中的私人领域得到保障,不受行使政治权力的侵犯。“[5]美国宪法学家路易斯·亨金说道:宪政意味着应受制于宪法,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即政府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为了人民的目的,而这一切又受制于法治。“[6]

公法的基本精神在于授予并控制政府权力,划定政府的活动范围,为政府设定相应的义务与责任,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法通过界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划定公民私人自治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公民享有自由,而政府不得随意侵入,政府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应当持有尊重乃至敬畏的态度。公法为政府设定的不作为的义务既约束政府制定规则的活动,也约束政府具体的管理行为。政府在制定规则时,要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优位原则,不得随意创制限制或剥夺公民财产权利或为公民设定某种财产义务的规范,否则无效。如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任何处罚种类,法规。规章可以依法一定的处罚种类,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处罚种类;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求政府不得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不得非法没收,不得违法采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大量情况是,只要政府履行不作为的义务,行政权力不随意介入和干涉私域,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就能够实现。在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时期,由于商品交换对于自由的本能要求,西方国家对待私权利的态度就是尽可能少的介入和干预,奉行的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政府权力仅限于处理纠纷。保卫国家安全等有限的范围内。所以当时的法治理论认为,只要政府不干预,权利就能够实现。这成为自由主义时期法治理论的核心理念。[7]到了现代(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现代化使得国家职能日益扩大,干预社会的力度不断增强,政府不仅负有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责任,还负有维持法律秩序。保障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完全介入私域,公域“与私域“之间仍应有一条界线,应该有各自的活动范围。行政权介入或干涉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行使,必须有明文的法律规定,法律无明文规定的,行政权力就不得介入或干涉。德沃金乃至主张,如果某人对某物享有权利,那么政府要剥夺他的此项权利就是错误的,即便这样做有利于一般利益。[8]

以行政审批为例,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审批权极度膨胀,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严重地限制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导致腐败现象的大量滋生与蔓延。为了治理审批过多过乱的现象,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于2003年颁布了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起实施),以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将行政许可纳入法治的轨道。该法压缩了行政许可范围,削减了行政审批权限,简化了行政审批的手续,强化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范围[9],并在第13条中规定:本法第12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行政许可法第20条还规定,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第13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可见,在设定行政许可时,要遵循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公民自主优先的原则,政府只能在市场失灵。社会与公民不能的领域发挥调控作用,而不是直接取代市场与社会,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弥补市场缺陷“,绝不能让政府成为市场的主角。行政许可法明确地将政府职能的定位逻辑从先政府。后社会。再市场“扭转为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它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扩大公民自由活动的空间,创建一个有限。透明。诚信。责任的政府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为政府设定作为的义务,促使政府积极履行职责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相对于政府的义务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自我实现的权利,对此类权利只要政府不侵犯,即只要政府履行不作为的义务,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就能够实现;另一类是靠政府履行作为的义务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公民的房屋产权,需要得到政府的确认,颁发产权证书;公民使用国有土地需要得到政府的许可,颁发许可证书;因发生自然灾害而使公民陷入困境时,政府要履行救助的义务;等等。公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为政府设定作为的义务主要体现在:(1)政府有义务确认公民的财产权益,如产权确认。通过政府的确认,使公民的财产权益取得法律上的承认,从而保护公民各种已经存在或已经取得的权利,并且使其权利为他人所认同。(2)政府对因特殊原因或处于特定条件下的个人与组织有提供救助的义务,以帮助其维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现代国家由于国民之生活对行政机关依赖与日俱增,给付行政已成为国家作用之重要机能。“[10]宪法第45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与此相对应,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涉及到救助与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公民获得救助的权利进一步具体化。对于有关行政机关来说,提供救助是一种法律上的职责或义务;而对于被救助的相对人来说,获得救助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3)政府有义务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裁决,如对权属纠纷的裁决。对侵权纠纷的裁决和对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等。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裁决,以有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及时保护当事人的财产权益。(4)政府有义务对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显著成绩。突出贡献或者模范地遵纪守法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通过行政奖励,充分调动和激发个人和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人们更多地实施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考虑到人们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充分发挥物质奖励的作用,这既是对个人。组织应当获得的物质利益的保护,又能激发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5)政府有义务对具备条件的个人。组织予以许可。个人与组织一旦获得许可,即可从事某种活动,并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其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6)政府有义务对侵害公民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以保护受害人合法的财产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公民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权利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即个人享有法律权利的范围。内容的广泛丰富程度与社会发展进步程度是成正比的,权利总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和增多。社会文明程度愈高,人们对权利的渴求愈是强烈,法律也会相应赋予人们更多的权利。因此,赋予人们尽可能多的权利和承认人们更多的行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宪政法治理论,国家公权力与公民权利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国家公权力存在的目的就是保卫与增进公民的各种自由与权利。政府的全部职责就是尽其所能保护每一个在其管辖下的人的人权,并且必须尊重因而绝不以任何行动侵犯与它有关的所有人的人权。“[11]在现代,财产权已具备了新的时代特征,财产权的含义与内容已越来越广泛。1964年美国学者查尔斯·雷齐提出一个至今仍很著名的观点,即各种形式的政府赠与物应被看作一种新的财产“,因而应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政府正在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主要包括:薪水与福利。职业许可。专营许可。政府合同。补贴。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劳务等。这些财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财产的形态,而对这些财产的分配是通过公法实现的,而不是私法。[12]一些新型的财产权的出现,对政府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积极履行义务,主动采取措施,以保障公民获取利益和实现其财产权。而在此过程中公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设立正当法律程序

程序是交涉。沟通。协调。选择的方式与过程的总和。程序的本质特点既不是形式性也不是实质性,而是过程性和交涉性。法律程序就是交涉过程的制度化。“[13]在现代国家实行法治的过程中,程序扮演着承载民主。自由。人权。正义价值功能的角色。近现代民主。法治所催生的现代程序,在要求程序本身的正当。合理。人道的基础上,强调程序限制恣意和防止权力滥用的价值功能。[14]正当法律程序具有防止恣意。专断,抑制公权力的违法与不当行使,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作用。正当法律程序是对权力的根本性制约,是对权利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第39条规定:凡自由民,非经其具有同等身份的人依法审判或依照王国的法律规定,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自由权或自由习俗。褫夺其法律保护权。放逐或施以任何方式的侵害。“这是封建贵族利用法律程序对王权的限制,体现了法律程序对自由和财产的初始保障。在爱德华三世时代,1354年英国国会通过的第二十八条法令即自由令正式出现了现代所说的正当程序“的条款,用以约束国王的言行,其第三章规定:未经法律的正当程序进行答辩,对任何财产或身份的拥有者一律不得剥夺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监禁,不得剥夺其继承权,或剥夺其生存的权利。“该条规定首次以法令形式表述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并扩大了正当程序的适用范围。受英国程序正义观念的影响,美国也接受了正当程序的概念,并使正当程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美国,如果说权力分立为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范围,那么正当法律程序则是权力行使的边界或底线。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一直起着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福利冲突的角色。“[15]美国最早。最完整规定正当法律程序“是1780年的马萨诸塞州宪法: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人的生命。财产不得剥夺。“美国1791年12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1868年7月通过的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第一款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第五条和第十四条中的正当程序条款可以说是整个权利典章的核心,它暗示了两个前提:第一,承认任何人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第二,政府如果要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16]正当法律程序已经成为美国宪政的基石,使美国宪法成为活的“宪法,真正成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正如美国著名法官本杰明·卡多佐所指出的,不经正当法律过程,无人应被剥夺自由,这是一个最具普遍性的概念“[17]。

[1][2]下一页

私洧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5211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4600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