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流程的政策性研究(3)

时间:2017-06-28 21:31来源:毕业论文
4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现状 4.1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基本情况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立于2007年,与市救助 管理 站


4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现状
4.1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基本情况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立于2007年,与市救助管理站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主要承担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秉承社会工作理念,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践行服务承诺,认真履行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职能,积极推动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与南京八所高校共建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展了流浪未成年人专业化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工外展、救助回访等多项工作,为促进流浪未成年人健康回归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近些年,随着政府部门对城市流浪儿童救助投入的加大,机构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域日益完善,基本具备了救助保护、教育矫治、预防干预和服务保障四项能力,达到了国家二类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的标准。[3]
4.2    南京市救助站救助流程
4.3  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助工作主要特色
4.3.1  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完善制度,走制度化、专业化服务道路。
一方面,救助站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新型救助政策的过程中,组织全站人员认真学习两个规范,并立足站情、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的需求和问题,在顺利引入并实施ISO9001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根据各个科室工作特点与条件制定出责任到岗到人的岗位考勤与绩效标准,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与服务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另一方面,救助站以建设社工人才队伍为契机,先后邀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资深专家与学者来站内展开调研与培训、教学活动,通过专家的论证和指导,推动和完善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制度,摸索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理念的新型救助机制和模式。同时,通过专家的直接引导和培训,使全站职工接受新理念、新方法,增长工作技能与知识,改进工作模式,从而提高救助服务的效能。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工作人才以及方法与理念的作用下,大力提高救助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发展的水平。
4.3.2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加快了转救助工作模式与理念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以机构为本位的管理服务方式,推进保护性救助模式下的以受助人员为本的管理服务方式的发展和建设。救助站将引入的社会工作人才安排在儿童救助保护的一线,通过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带来的新的变化来影响其他老工作人员,在长期的诸如科室考核会、各类型的文体与庆典活动以及出差的机会和日常工作中的互动来中,增进老员工与新引入的社会工作者的交流和了解,从而,产生相互影响、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效果,促进老员工的传统工作方法与理念,尝试接受注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发展的新的救助方式和方法。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救助站在转变模式和理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为明显的进步是:在工作过程中,打人骂人的传统的说教的现象据胡不存在;面对“真情、温情、亲情”服务理念的引导,员工面对受助人员时微笑和善意是常见的;员工改变过去针对受助人员的带有人格歧视的各类称呼而统一称呼他们为“外流”;员工较多地通过询问和谈心的方式了解受助人员的需求与困难。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影响以及老员工的自身学习和吸收,以及各类型的学习与培训活动,救助站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和国家关注民生、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和制度,体现了和谐社会中注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人性化社会的福利性。 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流程的政策性研究(3):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005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