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河海同窗情

时间:2022-06-03 09:58来源:优尔论文
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远离了大学的真精神。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已变得遥不可及。1952年的院系调整,更是将大学精神切割得支离破碎,一地鸡毛。在这

 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远离了大学的真精神。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已变得遥不可及。1952年的院系调整,更是将大学精神切割得支离破碎,一地鸡毛。在这种行政强制对大学进行的所谓专业分工中,滋生了一批迷信技术、崇拜数字,的工程院校,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这次院系调整中设立的华中科技大学。河海同窗情

  

  河海大学(前身为华东水利学院),也没能躲过这一劫难。今日河海大学宣称自己是一所拥有95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若干年前,本校魏天骄教授亦提出“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的河海精神。然而现实地看,所谓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急功近利的、毫无价值理念、人文关怀的决策中,全然成为了特色学科、工程项目的独大,而关涉学生独立人格培育、公共精神塑造的人文社科学院,日渐沦落为技术、项目、工程的赞美式论证机构,甚至自身也被数字化、工程化、项目化了。

  

  这种让强者通吃的办学思路与决策,绝不是办教育,而只能是破坏教育;绝不是培养人、提升人,只能是矮化人、使人堕落。在这种决策者眼中,技术、数字、强制管理就是至高无上的,人的灵魂、感情以及对公共生活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教育中毫无容身之所。难道所谓的工科院校真的仅仅是技术训练、公式运算、惟命是从的军工厂和“集中营”吗?河海同窗情

  

  让我们看看河海大学以之为荣耀的那些先辈吧。

  

  张骞,河海大学创办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创办河海大学的三条宗旨中第一条就是:“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而最后一条才是“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

  

  张闻天,河海大学著名校友,中国zhuyi的先驱之一。在张闻天求学河海期间,正值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当时的河海文化氛围浓厚、教师学生思想活跃,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演讲会,所讲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等,绝非仅仅谈论工程技术,更无项目可言。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的、毫无拘束的学术与思想氛围,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拓、思维智识得到启迪。没有这种丰厚的文化思想土壤,张闻天这位中国民主的活动家、最早的zhuyi者能够脱颖而出是不可想象的。

  

  李仪祉,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这位前清秀才曾写下《权论》、《神道设教辟》、《新闺怨》、《女子不缠足歌》等反封建的作品,他不仅在水利建设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文史、宗教都有研究,著述丰厚,多达200余册(篇),尤长于诗歌、戏剧,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剧作家。

  

  李仪祉去世时,《大公报》发表短评,称:“李先生不但是水利专家,而且是人格高洁的模范学者,一生勤学治事,燃烧着爱国爱民的热情,有公无私,有人无我。”国民元老于右任为陵园作挽联称:“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河海同窗情

  

  严恺,两院院士,河海大学创始人,曾担任河海大学校长。严老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而且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朴素、严谨、一身正气的高尚品格。他曾经为河海大学的前身华东水利学院拟定十六字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一次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会,他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给他的生活补贴,连同剩余的水电部给他的出国费用,全部交给国家。这样,他不仅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还为国家“赚取”了1000多法郎的外汇收入。严老在西安参加一个大型的项目鉴定会时,需要每人自交伙食费1元。会议结束后,主办方摆下盛宴。严老问及原因,说是伙食费结余。他当即朗声责问:“只交1元,哪来的结余?!”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河海同窗情: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947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