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教育常识》读后感

时间:2019-02-20 10:14来源:优尔论文
李政涛教授所著的《教育常识》是一本写给所有教育者的书。教师要做好教育,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教育常识》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

李政涛教授所著的《教育常识》是一本写给所有教育者的书。教师要做好教育,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教育常识》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作者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作者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教师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

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尊重每一个独特的小宇宙

教育常识的原点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在读有关“人性常识”的探讨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生长节律的人,是一个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来用一生去自我完善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也是一个人,是一个要在师生共同的成长中追寻自己幸福的人。

人的成长是曲折、艰难的,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尤其对于特殊教育而言,当我们面对特殊孩子的时候,当我们用尽了各种教育方法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时,我们也许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不恰当的判断,无法洞悉眼前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呢?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满足儿童的需要,教育正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神秘而又神奇,教师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并珍视每个孩子内心的宇宙,正是对生命生长的尊重,这要求教师具备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又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对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小孩,书中形容他们是迟开的花蕾,教师的工作是要细心灌溉这一颗颗的花蕾,耐心守候他们的绽放。

生长,教育的原点和归宿

生长既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作者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教育和生长的关系。

首先,他提到“教育的眼光即生长的眼光”,世界上与教育有关的是三类人:做教育的人,看教育的人,既做教育又看教育的人。真正懂教育的就是那些既做教育又看教育的人。懂教育的人,是有教育眼光的人,教育的眼光关注一切与生命生长有关的东西。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种眼光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人来看,现在好多的眼光都已经碎片化了。一个学生站在你面前,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成绩好或成绩不好的人,好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眼中有人。 学生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作为一个老师,就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事实上,没有一种生长像生命的生长一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琢磨。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常常会发现以往的教育规律无用,以往的教育方法无效。其实,这也正是教育的规律。面对这些,只能用生长的眼光看孩子,看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量用孩子的思文考虑。“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也许会有另外的收获。

在教育的过程中相互成长

那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够经受住岁月的淘洗沉淀下来伴随孩子成长呢?李政涛说:“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内容有没有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就提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论文网 《教育常识》读后感: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3045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