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退火温度对La0.85Mg0.15Ni2.75Co1.05储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3)

时间:2022-05-29 16:50来源:毕业论文
从氢能的开发到现在为止,氢能的发展已到达了一定的水平,技术相对成熟 且应用领域也较为普及。其中对氢能一个重要应用是便是储氢合金以金属氢 化

从氢能的开发到现在为止,氢能的发展已到达了一定的水平,技术相对成熟 且应用领域也较为普及。其中对氢能一个重要应用是便是储氢合金——以金属氢 化物(Ni/MH)作为负极材料的二次电池[1]。

1。1 储氢合金的发展历史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Beck 与 Pelber 等人就率先提出了将氢与金属在一定条 件下合金化,创建了一系列理论基础,为储氢合金未来的发展铺开了道路[2]。1968 年,荷兰的 Philips 实验室偶然间发现了某些磁性材料有着吸放氢的可逆性能, 到了 1970 年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 LaNi5 储氢合金,引起了人们对储氢合金的研 究热潮[3]。1974 年,LaNi5 合金又被用于储氢合金电极的研究并研制出了以 LaNi5 作为负极材料的镍氢电池(Ni/MH)[4]。到了 1984 年,LaNi5 合金电极在循环稳定 性上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荷兰实验室得到了解决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其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了普及。在各国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储氢合金正一步步的往高性能方面发展。它作为当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功能材料之一,其开发与研究已经拥有许多 重大成果。论文网

1。2 储氢合金吸放氢原理

氢可以与众多的金属及合金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合金化,利用产生的 金属氢化物从而将氢存储和固定[5]。同时这又是可逆反应,通过适当地调节温度 和压力就能将氢释放出来,形成循环。储氢合金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存储大量 的氢元素,在相同温度以及压力条件下,单位体积内储氢合金的氢密度与气态氢 的密度相比是 1:1000 倍,等同于存储了 1000 个大气压的高压氢气。由于该反 应是可逆的,存储的氢可以循环充放,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同时也方便运输。 储氢合金的缺点在于容易粉化,并且在金属或合金的表面经常形成氧化膜,同时 还吸附了一些气体杂质以及水分,这些杂质的影响不能忽视,会降低储氢的密度, 从而使储氢合金的性能大打折扣,而要去除这些杂质则必须对合金进行活化处 理,但是部分金属的活化过程非常困难,这就限制了储氢合金的实际应用。

大部分储氢合金都属于金属氢化物,是由某种吸氢元素或者与氢具有较强亲 和能力的元素 A(该元素是组成储氢合金的重要元素)和另一种不吸氢或者疏氢 元素 B 组成[6]。(B 元素起辅助作用,控制氢的吸收和释放双向反应)

以下是反应方程式:xM yH2 Mx H2 y

(M 为金属元素) [1。1]

在某一温度条件下,储氢合金通过吸收氢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结构的相,整 个过程分为四步[7]:

1。先形成含氢固溶体,该固溶体为α相。

H2 [H] [1。2]

2。形成α相后继续吸氢,MHx 固溶相与氢发生反应后发生相变,产生金属氢 化物。反应方程式为

3。增加氢气压力,生成含氢更多的金属氢化物。

4。吸附氢的脱附:

MHad+e-+H2O→M+H2+OH- [1。4]

2MHad→H2+2M [1。5]

通过这个过程可得压力浓度等温线,以横轴代表固相中的氢与金属原子比, 纵轴为氢压,即 PCT 曲线。见图 1-1

图 1-1:PCT 曲线

当温度恒定,从一开始的零点处,随着氢气压力的提升,氢逐渐溶于金属 中,使得它的组合物变成 A,0A 段是氢化第一步,金属开始对氢进行吸收,和 氢反应后所产生的固溶体叫做α相。点 A 对应于达到金属溶解度极限的氢。曲线 在 A 点的位置时,产生的相称之为β相,这种相是由α固溶相与氢结合形成的; 随着氢浓度的不断上升,整体的压力不在发生改变,但是金属中的相依然在吸氢。 B 点的时候金属中的相已经由α相都变成β相。AB 段是氢吸收过程的第二个步骤, 这个区域中,α相与β相两个相是可以共溶的,氢的浓度继续上升到 B 点的时候, 残余的α相固溶体不再存在,所有相都被金属氢化物所取代。这段曲线平坦笔直, 被叫做着陆区,该区与之对应有个均衡压力保持不变称之为平台压。当所有相组 织转变为β相组成后,如果继续增加氢的浓度,则β相组成则会慢慢的向化学计量 退火温度对La0.85Mg0.15Ni2.75Co1.05储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9456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