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更新时间:2010-6-8:  来源:毕业论文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一)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同学在们步行将近半小时的路程后终于抵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 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部分组成,三园中间由提升式广场巧妙连接。广场下城市交通流畅,广场上游人如织。北园即纪念馆所在地,大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中园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组成。广场两侧坐落两组型组雕。一组反映辽宁战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一组反映人民支前的伟大的壮举。烈士名录墙刻有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为祖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5万多烈士名字。南大门就在园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参观纪念馆的开始。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大致有7个景观: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这些纪念性景观统一在一个中轴线上,由低到高经过104个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经历了52个昼夜,最后取得辉煌胜利。游人通过台阶层层上升,最后在纪念馆展厅达到游览高潮。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觉我的血一点一点的升温,情绪也不受控制的在渐渐高涨。讲解员在清晰而熟练的讲解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战士们那高昂的热情与不屈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着我国军民一心打倒蒋家王朝的毕胜信心。那一幕幕的场景让我感动,让我留泪。走出辽沈战役纪念馆,回到了现实,耳边吹来了阵阵的寒风,似乎是枪炮声、喊杀声,久久不绝。

  参观了纪念馆,使我的心灵得到了震撼,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我愿我的生命会像那些烈士一样,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二)说起辽沈战役纪念馆,我已经有半年没去那了。绿树成荫,幽幽鸟鸣的很清净。和与它只有一墙之隔的熙攘马路有天壤之隔,像个小小的世外桃源。

  上个学期清明节的时候,七年级就是去的这里扫墓,在烈士们的墓前许下诺言。我记得上小学时逢到清明节就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最盼望的就是看里面的全景画,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时候的我当然还没有懂得这些,心里想的是这么伟大的壁画得花费多少人,多少时间啊。思想觉悟真的只有这样的境界,不懂辽沈战役的历史,更不懂锦州攻坚战如何的艰难……那时候就知道在作业本的观后感中写“我含着热泪听完了讲解员阿姨的解说,发誓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虽然现在仍然对那段历史仅仅有一点点了解,可眼里看的,已经不仅仅是壮观的全景画,脑袋里想的,也不是非买不可的坦克纪念品。

  经过修建后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面积增加了约一倍,庄严而宽广的路直通大门,两旁是阵亡将士的碑墙和肃穆的松柏,回廊与沟壑互相盘桓,掩映在绿荫丛中。此时,黄昏的光芒斜赴在树林上,附近的老人们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着幼小的孩子在身边嬉闹。园里一片安静与和祥。

  一直走,前面是繁华的锦州城,几步台阶的距离隔着两个世界。我每次来这里时,心里总是很静,不管是什么烦恼,统统的都能抛到脑后。满眼看到的,都是庄严肃穆,也许是这里是热血奋战的英灵安息之地,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冲破的空间。所以,这个世界,格外的纯净,能给人穿梭时空般的深远错觉。

  走下台阶,眼前是车辆川流不息的云飞街,一条以革命烈士命名的道路。如今,这里已经是锦州的繁华地段,商贾林立,时间的跨越竟然如此完整。我走到路边等车,下班的高峰期,拥挤的车辆不断鸣笛,像黄牛一样缓缓的移动着,处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闹非凡。我站在马路边,许久,车也没来,不过不要紧,我的头脑里已经装满了风声、雨声和读书声,没有一点烦躁和忧愁的感觉。

  惧忆往, 野蒙蒙, 林彪魂绕哀泣声, 遗臭万年功有名。

  山仍在, 风声声, 路人为生忙匆匆, 能知昨日炮声鸣?

  (三)十一假期,我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纪念馆里有这样一段资料记载,我们的一个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为这次战斗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还有一个战士独自一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使我军在整个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诸如此类的事迹显然太多太多,我想我们能夺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光荣伟大而又勇敢的战士吗?他们实在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 论文网http://www.youerw.com/

  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拿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良好政策,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怎么会不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的。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新人,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