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论文 >> 正文

氯化钾酸性镀锌工艺研究 第3页

更新时间:2016-8-31:  来源:毕业论文
工艺技术原理
2.1 工艺原理
我们通常说的电镀指的是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在固体的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更形象一点说就相当于给金属外边穿一件外衣,而这层衣服称为电镀层,在进行电镀时将被镀的镀件与电镀和电源负极相连,用来镀覆的的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之后把它们一起放在电镀槽中,镀槽中含有将要覆盖基体的待度离子,以及其他的物质,当接通直流电源时,就有电流通过,金属也在阴极上沉积出来。电镀的实际过程其实要复杂很多,从几个方面讲,如电源设备,在早期的话,蓄电池和直流发动机的时候较多,而且供电方式也不同,尤其是为了提高镀层质量,通常也采用周期电流,交直流叠加电流和脉冲电流。再从电镀的方法来讲有振动镀,挂镀,滚镀等,通常我们采用挂镀的方法。还有就是操作方法,以前的手工操作,对于生产也很不利,生产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很大,而现在也逐步的采用了自动化的设备,高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说,各种个各样的电镀机已经在各个工厂投入了生产,同时完成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效率的最大的平衡,还有远距离操作等。还有电镀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由此,很好的控制工艺,对电镀得到合格的镀层有很大的影响。采用电镀的方法既可以给基体防护性镀层,也可以给基体装饰性镀层。
2.2 氯化钾酸性镀锌镀液中各组分及其作用原理
氯化锌:是为了镀锌电解液提供锌离子的主盐,其溶解度较高,氯化锌含量过低,易出现浓差极化,降低允许使用的电流密度的上限,在高电流密度区镀层容易烧焦,氯化锌含量过高将降低电解液的均镀能力和分散能力,镀层粗糙,镀件出槽带出的损失增加,氯化锌的范围可在45-90g/L的范围内变动,镀液温度较高,且有阴极移动或滚动时,由于传质过程阻力小,不易出现浓差极化,可适当降低氯化锌的含量。
氯化钾:在氯化钾镀锌电解液中氯化钾的含量控制在180-230g/L的范围内。氯化钾在电解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镀液电导,使分散能力提高,并降解槽压。氯化钾的浓度过高特别是当温度又降低时,将会有氯化钾结晶析出;而且由于引入过多的氯离子,将使锌阳极自溶解加速。氯化钾浓度过低,电导下降,降低分散能力,镀层的光泽度下降。
硼酸:硼酸是一种多元酸,也是一种弱电解质,分步电离具有多级缓冲效果,其电离作用具有可逆性,为了使PH文持稳定,加入适量的缓冲剂硼酸:本文来自优&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youerw.com 加7位QQ324,9114找源文
一级电离:H3BO3=H++HBO3-    K1=7.3×10-10
二级电离:HBO3-=H++HBO32-   K2=1.8×10-12
三级电离:HBO32-=H++BO33-    K3=1.6×10-14
当含量少时,稳定效果差,pH值变化快.当含量多时,溶解不完全会使镀层粗糙。
糖精:辅助光亮剂,可提高电流的使用范围,增加镀液的均镀能力。
苄叉丙酮:光亮剂增加镀层的光亮度。
平平加:辅助络合剂,能提高亚铁离子的稳定性,使镀层更好的结合,使镀层更加细致。
苯甲酸钠,NNO:扩散剂,获得全光亮镀层,尤其是在高电流密度区能消除雾状或条纹,在低电流密度区也光亮,且可以增加阴极极化,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氯化钾酸性镀锌工艺研究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