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关于高教自考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更新时间:2014-7-19:  来源:毕业论文
关于高教自考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摘要】目前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严峻。高教自考生的就业工作往往被忽视,而他们同样面临就业的问题。文章对高教自考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提出思考,从加强就业指导和提高择业竞争力两方面分析,以期对广大自考生的就业有所帮助作用。
  【关键词】自考生;职业规划;竞争力;就业机会
  
  随着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是就业毕业生的主力,而在就业大军中的自学考试毕业生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他们同样也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鉴于自学考试制度是以个人自学为主的教育形式,目前社会和各助学单位对自考生就业缺少应有的关心和服务指导机构,加之整个社会就业形式严峻,给高教自考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如何正确指导自考生就业,自考生应如何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教学单位和自考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对自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来源较广。既有需要提高专业知识的在职在岗人员,也有城市失业,来城务工的农村青年和一些在校学生。他们参加自学考试的目的都是想通过考试获取专业知识,获得文凭,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这一规定明确了高教自考生应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享受同样的工资待遇。现在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存在机构,政策,认识和观念上的诸多问题。各级考办和助学单位的工作中心都是围绕一年四次的课程考试。从招生报名,考籍管理,组织考试,命题阅卷,实习答辩的各个环节都设有相应的机构负责管理。而针对就业的专门机构却没有,更没有专人对自考生做有关择业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有人更认为自考生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文凭,因而择业,就业也应是自主解决。诚然,一部分自考生是在岗人员,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对非在职学生就要做相应的指导。笔者认为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各级自考办和助学单位对学生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
  这一工作在招生宣传中同时进行。学生在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学习之前,都会咨询主考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报读什么专业,哪种专业容易找工作等等。自学考试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目的性往往很明确,将来毕业后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或学习哪种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个别分析,了解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是什么,从而指导学生以未来职业计划来正确选择好专业。
 (二)建立一套健全的就业管理体制
  针对非在职的自考学生同样面临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问题。建议各级考办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主考学校把自考生纳入就业处的统一管理。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与用人单位,职介机构经常保持联系,了解招工,招聘信息。重视动手能力,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实践实习。
  (三)转变观念,完善就业政策
  自学考试学生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取得的文凭,含金量高,加上边工作边学习,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总的就业情况较好。但人们对自考生仍然存在一些偏见和歧视,认为起点低,不如正规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这就需要纠正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就业政策,用人机制上给予自考生公平的待遇,创造平等的机会。
  (四)建立供求信息库
  各级自考机构在完成平时的考务工作后,应注意建立相应的就业信息管理,登记求职学生的情况。研究职业发展动向,收集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情况,如企业,公司,学校以及各政府机关的招聘信息。主考学校每年都有针对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建议这些活动也可让自考生参加。通过让学生参加大大小小的应聘活动,主动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增强求职应聘的能力,学会如何推销自己。
  二、自考生应调整好择业心态,把握机会,成功就业
  自考生能否成功就业,除了靠社会的关心,助学单位和主考学校的耐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靠自考生本人的努力。就业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应聘技能,交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完成从学校学习到职场应聘的角色的转变过程。怎样实现这一转变过程,成功就业,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自考生需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教自考生平时在工作或打工之余参加学习,投入学习的时间较普招生少,往往以学习大纲教材和参加课程考试为主,缺少特别的技能培养和锻炼。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自考生虽有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但综合技能水平差,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健全。自考生要想增强择业的竞争力,就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创新思文能力,专研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应学会根据社会需要调整知识结构,以保持知识结构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如毕业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工作或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自考生多阅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参考书,做一专多能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
  拥有一种健康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成功就业的关键所在。首先自考生应摒弃自卑心理,羞怯心理,树立求职必胜的信心。由于现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转变,一味吸收高学历和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状况有所改变,开始吸纳综合素质好和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有些有专业技能特长的专科生成为人才市场争相抢夺的对象。这给自考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在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根据工作的性质对招聘人员有各种要求,学生因专业,能力,性格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因此而悲观失望,认为前途渺茫,产生很强的挫折心理。学生从学校刚刚步入社会,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实践经验少,求职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要经历多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反倒可以明确自身哪些知识欠缺,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总结应聘经验,把握机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
  就业市场各类毕业生层次有高有低,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冷热不均,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需求量不同,因此各类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不均衡。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扎堆大城市,而基层和偏远地区却急需人才。找工作时不能只图轻松安逸,工资高,或求稳定,呆在大城市。不愿去基层和条件艰苦的地方。自考生要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正确定位,避免嫉妒心理和盲目攀比心理产生。
  (三)学会必要的应聘技巧,增加就业成功砝码
  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双向选择。学生完全可以凭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意向来选择合适的工作。但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能不能成功,毕业生还需学习和培养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在就业市场要想成功的把自己推销出去,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需要认真分析自己。如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以及性格,气质,兴趣如何。估计自己的能力大小,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在哪些行业发展。也可以制定一个未来的职业规划,一步步去实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大小后,就需要主动出击,寻找适合的工作机会。这需要经常关注职业发展动态,上网搜寻职场供求信息,了解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就业措施和对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对所应聘的职位作到充分认识。如职位对毕业生有什么样的技能要求,专业知识的要求,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工作环境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分析比较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差距,调整好择业目标。自考生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最终拿到文凭。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干精神。也要承认专业知识不够强,硬条件上与普校毕业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应聘面试时可时时表现出谦逊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表现出诚信,守时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与用人单位的考官建立亲切愉快的关系以此增加成功的机会。另外在面试时,注意一下着装,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社交礼仪对成功也可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自考学生就业不可能一次就业定终身。应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或“有事做,有收入”即就业的态度。克服“功力”,“求稳”,“依赖”等不良择业观。暂时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也可以再回到学校学习或考研,充实知识,获得高层次学历文凭,增强就业竞争力。有条件的自考生也可选择出国学习和自己创业的道路。自考生应在入学开始,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系统,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将其贯彻始终,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注意收集和整理职场供求信息,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岗位,实现期望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强主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指导实务全书[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6.
   [2]孙权,王滨有主编.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关于高教自考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