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第3页

更新时间:2015-3-14:  来源:毕业论文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第3页
2、 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1964年—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为了“做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则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概括来说,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认人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网络这一工具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会计目标的传统内容显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内容将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传统会计目标仅注重现有投资者是其一大缺陷,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使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注意,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增强其发展潜力。网络的应用使得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比较简单的事,他们只需直接登录公司网页或到相关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即可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不像在传统形式下,必须找到公司财务报告和某些重要的申明等书面资料才能获取信息。因此潜在投资者必将成为网络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2)、提供的会计信息
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更倾向于决策有用学派,由于潜在投资者的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更需要的是能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而来决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所以网络时代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决策相关性。在网络时代,由于集成化的优势,企业采集和处理的信息日趋细微化(细到各部门各岗位各事件),所以可提供给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的详细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相对简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被广泛使用后将提高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②面向未来。企业利用网络及财务分析软件可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企业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回答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
③实时信息。有了网络,用户可随时进入公司网页或在有关搜索引擎上搜索当日、当时企业的情况,因为企业已将信息集成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
④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信息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网络时代,非财务信息将给使用者许多新的信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
(3)、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
有了网络技术的保证,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不再拘泥于以纸为载体的财务报告形式,而是以光电和网络为载体,以在线交流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信息。使用者可随时登录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因此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每项变动,解决了信息及时性问题;使用者可通过超链接或内部搜索引擎的运用查找与自己正在进行的某项决策相关的信息,使信息实现专用性;还有就是信息的发布不再单纯地使用文字,而是与图形、图像、声音并存,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会计确认问题
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而计算出利润,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但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费用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造成损益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损益信息严重失真。
2、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特别是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即便企业盈利,若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无法顺利实施其投资计划,从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3、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实现财务会计过去公认的目标——“向所有者报告资源的经管责任或经营责任”是很必要的。但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实践证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最相关的信息乃是现金流量的信息,特别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能计算过去的损益,这样无疑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4、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损益只反映经营损益,而不包括持产利得,这不仅使传统损益概念在反映企业绩效方面过于狭隘,而且也使企业的损益反映不实,这样既不利于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全面而正确的决策。
5、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这使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在会计上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没有直接相关的某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在会计上一直不予核算。还有一例就是近年来大量兴起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期间,可能承受各种高风险与高报酬的变化,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基于传统的、以交易行为的发生为依据的权责发生制,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反映,这显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而且权责发生制会计立足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对未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反映,这样无疑难以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
6、提出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它们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和利润分配提供相关信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分配程序和以历史成本计价所造成的弊端,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方法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很值得怀疑。而且,传统会计方法下所确定的净收益也有缺陷,如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乏力,风险加大。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实税,负担过重等等。仅以净利润来预测利润分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利润分配决策必须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融资能力等,而且利润计算的主观性也使这种预测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偏见。
7、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然而目前历史成本备受批判,其基础已经发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①不切实际的币值稳定假设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币值变动造成的历史成本差异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②历史成本会计由于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使资产价值数据严重失真。③过去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④忽视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使信息的有用性不断下降。
8、权责发生制会计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现在以下两点:①未来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提供是决策致胜的关键。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只能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滞后;变化越快,滞后越严重,这无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及时决策的需要。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会计分期变得不再象原来那么重要,大量网络公司的出现,使非持续经营也变得比较普遍。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革权责发生制,实行现金流动制,实行现金流动制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根据现金流动制会计,利润的确定不是通过确认收入与费用并运用收入减费用的方式进行,而是比照存活盘存的方法确定资产净值,利润就是前后两期净资产价值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其中,资产已现行市价进行计量,这样,企业期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就可视为虚拟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如果此时企业售出这部分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数),所有期初企业的净资产可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额(企业为取得这部分资产的使用权而应该付出的现金数),两者相比较,就相当于党旗的现金流入额与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利润额。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按现行市价列示短期投资,成本于市价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或损失,便是现金流动制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它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入出发的。
从西方国家现行实务中对短期投资按市场价格处理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正逐步向基于非交易的现金流动制过渡,这样,是否存在客观的、可验证的市场交换活动显得不再重要,而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的实质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在未来经济社会,随着各种交易活动与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现金流动制必将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只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收支,它还包括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只能用于对历史的现金收支信息进行处理,而现金流动制还用于处理现在或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相比,现金流动制具有如下优点:
1、现金流动制会计在计算利润时,不需要将现金收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减少了会计中的确认、判断与分配,因而比较客观可比。
2、现金流动制会计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反映与陈报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它不仅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现金流动制下计算的损益不只是经营损益,还包括持产利得,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当期企业财务业绩的全貌,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动制会计以现时价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损益考虑了物价变动因素,使其显得更加科学。
5、现金流动制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以免因虚计收入,多交税款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6、现金流动制会计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以随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7、现金流动制会计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彻底摆脱了交易与事项的限制,自创商誉(代表未来现金超额流入能力)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报酬)可以得到反映。
(四)、网络时代的会计计量问题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而是根据它的原始购置成本计价。因此,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客观、可靠、可核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这与历史成本原则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十分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商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历史成本原则自然成为近似科学、合理的最佳计价模式。
然而事实上,劳动生产率从来就不是恒久不变的。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从手工劳动到作坊劳动,再到企业化大生产、自动化生产,每一种变革都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标志,每一种经济内部都有劳动生产率量变的过程,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有差异而已。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空前地显现出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
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人们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的提高,知识估价与人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企业中不断涌现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历史成本原则对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感到力不从心。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动力。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多数资产是无形资产。但如果对知识资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实际支出,这无疑极大地歪曲了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许多无形资产是很难确定其历史成本的,例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点子,不费分文,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故而,忽视这类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由于交易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言;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金融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的平仓、交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入帐,就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如果从反映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真实价值的变化出发,就应以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人账,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