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私企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第3页

更新时间:2010-12-1:  来源:毕业论文
私企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第3页
图1.1 需求层次图
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出现并呈阶梯形的逐层上升的。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它就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用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就成为激励其行为的驱动力。因此企业组织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因人因情况善于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科学的分析各自的需要,以便运用有效的不同的激励方法来激励不同的员工。
(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费里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是一位心理学家,在1950年,他对美国匹兹堡地区二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进行了一次访问调查。在他的访问调查中,他向这些人询问,在他们的工作中,有哪些事项是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满意激发的积极性持续的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不满产生的消极情绪延续的时间。研究结果使他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涉及到有关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而使他们不满的则都是属于有关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东西。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称为保健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所谓保健因素,是指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的那些因素。它们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仅能预防员工的不满。当保健因素(单位的管理与政策、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低于员工可以接受的限度时,就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不满;当保健因素改善时,员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不会导致积极的后果,最多只是处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性状态。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员工满意的积极效果。属于激励因素的有:成就、尝试、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如表1.2所示
表1.2 激励与保健双因素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
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技术监督系统
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事关系
工作环境或条件
薪金
职务、地位
工作的安全感 工作上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的认可和赞赏
工作本身的挑战和兴趣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晋升的机会
因此,赫兹伯格认为,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确保员工在保健因素方面得到满足,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员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否则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但是,即使是满足了上述的条件,也并不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为员工创造做出贡献与成绩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的责任心,使其不断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得到上级和人们的赏识,这们才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
(3) 成就需要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出色的经理,往往都有较高的权力需要,成就需要和亲和需要相对较低。因为成就需要高的人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业绩,而不关心如何影响他人干出优秀的业绩;而过分强调良好关系会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
(4) 公平理论
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所得、投入比率与他人(可以是本单位的,也可以是其他组织的)的所得、投入比率横向比较,或与自己过去(在同一组织或不同组织)的所得、投入纵向比较,投入包括员工认为贡献给工作的——教育背景、资历、经验、忠诚、时间、努力、创造力、业绩等;所得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荣誉、职位等。而且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他人的所得,低估自己的所得和他人的投入。一旦觉得不公平,就会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降低努力或要求加薪)、他人的投入与产出、改变参照对象、改变知觉甚或辞职。所以,外资企业一般都对薪资讳莫如深,反对员工打探,减少内部横向比较。有公式 :
 = 其中: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ic—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这个公式表明:当一个人感到他所获得的结果与他投入的比值和作为比较对象的人的这项比值相等时,就有了公平的感觉;如果二者的比值不等,那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5) 期望理论
激励力=效价×期望 。“效价”是指某项工作或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是指员工判断努力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这一判断包括两个环节:努力转换为业绩的可能性,业绩转换为预期报酬的可能性。所以一项目标如果对于员工具有高价值,而且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很大,且一旦实现目标就可以满足需要,其激励效果最佳。这就启示我们:言必行,行必果,及时兑现奖励;低调承诺,超值兑现,使之喜出望外;抓住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适当控制期望值和实际概率,期望值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薪资设计既要考虑外部竞争,又要内部公平。
1.2.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内的学者也在私营企业员工激励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例如魏杰认为,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专指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当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存在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的地位及利益。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资本的利益。吴敬琏认为,好的经理人员是具有特殊禀赋的人才,他们在市场上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为了保持高级经理人员的稳定,驱动他们除了保持一个一般良好的声誉和业绩之外,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不断地为股东博取更大的价值,利用股权激励,给他们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分享股东一部分剩余索取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股权激励就是着眼于未来,把经理人员的可能收益和他对公司未来成绩的贡献联系起来。钱颖一认为,市场经济研究激励问题是和研究信息、产权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点,改革开放以来,人的积极性同改革前相比,其变化天翻覆地。前15年通过放权让利,使得人们追求利益,激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产权也好,公司治理结构也好,最终还是为了要提供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对决策人提供约束机制。激励起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约束起一个刹车的作用。在前15年缺乏对约束的强调;在过去的5年,比较偏颇地强调管理和约束,对于激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我国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即使是有针对性,但对目前我国企业现状的员工激励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成果,各自有瑕有瑜、有褒有贬,各有千秋,没有一种是尽善尽美的和无懈可击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私企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