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

更新时间:2010-6-17:  来源:毕业论文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寻求更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法,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赢得成本优势。成本控制方法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事前、事中控制产品成本。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成本含义及相关理论、成本观念的论述,介绍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赢得成本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服务。

  [关键词] 成本控制 成本动因 价值链

  现代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对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改进成本控制的方法,以保持企业永远的活力。

  一、现代企业成本的含义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比如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

  一律作为期间费用单独核算,将其视为与产品生产成本无关。

  然而,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查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成本核算的不准确,给企业投资、生产决策带来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优文论文毕业论文http://www.youerw.com/的全部成本发生。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引入该产品概念开始,到企业放弃与该产品相关的一切业务活动为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以及顾客使用该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产品的制造成本、使用成本、文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二、现代企业成本观念

  (一)加强成本效益观念,把成本管理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到成本与效益的最优组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成本管理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尤其是在当今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管理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与此相适应,企业的成本管理就应与其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来对待成本及其相应的控制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系统观念,增加成本管理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建立系统观念,将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对产品的生产成本、技术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文修成本、处置成本等都应严格科学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如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时间成本等。

  (三)建立多成本动因理念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作为企业只有真正了解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成本动因”理论是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扭曲了产品成本》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按此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和工厂动因。

  从“成本动因”理论来看,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制造费用就不一样了。传统成本管理对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只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产品的制造上面,而更为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且这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

  但是,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是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

  事实上,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本身创造了价值,相应地,是企业和各项劳动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一个企业要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效益,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降低产品成本。

  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以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

  (四)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零缺陷”观念

  传统的质量管理观念,往往把质量管理的范围看得比较狭隘,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忽视了产后特别是销售后的服务质量。这种质量管理观念忽视了国际质量标准的存在,更忽视了质量标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承认质量的检验是必要的,但把检验视为保证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专业检验人员执行质量检验工作,没有树立员工自检和互检的观念。其实,产品的有些缺陷可能在产品设计时就早已存在,因此,传统的质量管理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与此相全面质量管理的“零缺陷”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它是一种全员、全过程、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同时,它也是一种从产品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质量管理观念,及时地将产品的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浪费,节约开支,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强调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其范围非常广泛,事前、事后、生产及销售阶段的控制等都要涉及。狭义的成本控制则主要指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管理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控制在预先确定的预算、计划或标准范围之内,这是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

  (一)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是指围绕成本相关指标而设计将成本的前馈、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法。它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账务处理等内容。

  标准成本是指为编制计划和实施成本控制,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每一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就可以用它衡量实际工作,比较是否达到了预计的目标,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标准成本要提供的内容:1)数量标准;2)价格标准。这两者的乘积就是产品的标准成本,其中又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价格×数量。价格是直接材料的单价,包括材料、运输、装卸、搬运、折扣等费用;数量是每个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数量,包括无法避免的浪费和损耗。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资率×工时用量。在计件工资情况下,工资率即单位产品所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在计时工资情况下是生产工人单位工时所应分配的工资。工时用量标准要在企业现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应考虑停工、停产、设备检修等,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工时×费用分配率。工时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或机械工时,费用分配率是指制造费用预算和生产量标准之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一把标尺,企业可据此衡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损耗,由于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变化,使成本出现差异。其主要原因在采购和生产部门,因此在对成本差异进行控制时,应着重加强对采购和生产部门的控制。

  (二)目标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是指有效地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是一种对成本全面系统控制的方法,因此,应对供、产、销三个环节的控制加以分析:

  ——供应过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库存成本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这一环节中,供应部门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适当的供应单位,严格采购批量,力争减少价差和质差所带来的损失。此外,还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运输,选择就近供应地点、最佳运输方式和工具,以降低运杂费。在运输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不合理损耗,减少丢失或变质,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做到合理库存,减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利息支付。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或金额大小,分级负责、严格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进行目标控制的中心环节。该过程主要是对生产中用料、用工和费用的控制。控制用料要以定额消耗量为依据,严格实行限额发料制度,防止大料小用、优料劣用、长料短用等现象的发生。对用工的控制,要根据国家工资政策、定员人数、工资标准及经营性资金与各项津贴来编制工资基金计划,据此作为控制用工的依据,同时还要控制工时。只有这样才可以根据工时标准分配生产任务,及时正确地反映产量的目标和实际工时差异。控制费用可从实行费用指标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制定费用定额、按月确定费用指标、实行反馈和检查等方面控制费用的日常开支。

  ——销售过程目标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销售费用的控制。其大都是间接费用,通常采用弹性预算方法进行控制,有利于分析产生销售费用差异的原因,以便在该环节考核和控制成本。

  四、我国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将产品费用分为直接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则通过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在制造费用的分配过程中,一般采用“两步成本”法:1)把制造费用按既定的标准分配给成本中心;2)将各成本中心的制造费用分配给各产品。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以直接人工工时或工资标准进行分配。随着资本、技术的高度密集化,产品品种和企业的设备增多,直接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重日益降低,而工厂制造费用则大幅度增加。在此情况下,仍以直接人工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其结果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必然造成人为的调节成本高低的现象。

  (二)改进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关键,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指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成本制度的应用,在标准成本制度下,管理人员满足标准成本的能力被视为衡量管理人员绩效的重要指标,实际绩效与标准绩效的差异,也成为对管理人员进行奖赏的重要依据。在高新技术环境下,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功能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富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都加速了生产方法的改进,使得贯彻标准成本的重要条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批量化程度大大下降,这就要求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与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相对应的成本控制方法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种:

  1、价值链分析法

  价值链这个概念是波特教授(Porte,1985)首先提出的,价值链是指一系列企业职能,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服务具备有用性。这些职能主要包括:(1)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设计(Design);(3)生产(Production);(4)营销(Marketing);(5)分销(Distribution);(6)顾客服务(Customer Service)。这些职能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基本价值活动。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的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实现作业管理的目标。

  2、成本动因分析法

  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原因和推动力,它包括为老企业的作业概念展开的微观层次上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和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与最终产品的方式和原因,分析作业动因与最终产出的联系,可以用来判断作业的增值性。资源动因是指资源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基本依据,对资源动因的分析有利于反映和改进作业效率。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大部分企业成本在其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经被确定,这部分成本的影响因素称之为结构性成本动因。迈克尔.波特综合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10种结构性成本动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从深层次上来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

  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顾客使用乃至产品废弃等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计算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旨在促进社会价值链的持续改进与优化,推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生产者为了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进其使用功能,而要做到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必须在研究与开发、规划与设计阶段进行开拓与创新,从而导致其相关成本的增加。生产者这样做的结果是:产品的功能提高了,使用者的满意度也由此而增加,产品使用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种产品,产品的生产者由此而增加的成本便可从中得到补偿,因而,产品生产者不仅不会因此而“得不偿失”,相反,还会因此而全面提高其竞争优势,树立更良好的社会形象。从产品的使用者的角度看,产品功能的改善,必然会导致其使用和文修成本的降低或产品使用过程中劳动条件的改善,同时,环境污染的减少,也有助于减少社区公众对产品使用者的责难而改善其社会形象。

  所以,产品生产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是密切联系并互为消长的。其总体趋势是:生产者用较高的成本生产出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产品,为产品使用者的成本降低创造了前提条件,并由此而提高了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目标成本法是致力于产品周期成本降低的综合性成本管理工具。它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企业目标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这里的“目标利润”体现了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要求,而“竞争性市场价格”则体现了市场导向。市场价格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它既是企业本身应该接受的价格,又是企业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应该接受的价格。因此,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实际上就是“知己知彼”的战略思想的体现,由此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就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将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与企业外部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指导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从而将企业成本管理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

  实行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2)根据顾客与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3)根据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4)推行价值工程实现目标成本。

  5、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计算法适于财务会计采用的完全成本计算法相对应的一种成本计算法,其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是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这样,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从两个方面进行,对于固定性费用从总量上加以控制,而对于变动成本则从单位成本上控制,通过降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来达到降低产品总成本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在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的今天,降低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必须更新观念,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而现代成本管理优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涵,降低成本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库珀和卡普兰,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扭曲了产品成本

  1、李文军,孙树秋.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的新思路[J].工业技术经济,2001(4).

  2、方枭,现代成本控制战略与方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1(5).

  3、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85,125,143.

  4、刘荣,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与分析《矿业工程》2005.12

  5、刘恩,秦书华,陈林,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中国经济出版社

  6、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有问必答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7、江苏财经信息网

  8、管理创新十讲

  9、《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