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正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 第2页

更新时间:2010-2-4:  来源:毕业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 第2页
  (四)规范职工身份置换的标准和方式

  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不是杭州的发明,而是全国人民的创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宝贵财富。杭州市对1983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工龄置换标准是每人平均1.5万元。当前,一些人对工龄置换后实施1:1配股的政策争议较大。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让职工承担风险。这是谬论。国有企业改革是依靠工人民主改革的过程,第一步对职工工龄进行置换,第二步让职工推选核心层,第三步由核心层推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第四步由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再推选主要领导。个人出资的比例也是步步增大,核心层要比职工高1—2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要比核心层高1—2倍,总经理应该比董事高1—3倍。如果基本骨干职工不出资,那上面由谁来出资呢?如果1983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进行工龄置换无偿得到股份后,不进行1:1的配股,会导致因配股扩大化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如果没有一定的现金流量,没有1.5万元的配股资金,许多企业就根本无法运转,最后会导致原来量化的1.5万元资产有可能也随之消失,现实就是如此严峻。实际上,这1.5万元的配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工支付成本,因为原来配股量化的1.5万元是封闭运作的,如果按照市场公开操作的话,其价值起码在3万元或者5万元。

  (五)规范各种提留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什么是非经营性资产?哪些应该剥离?哪些应该提留?哪些不应该提留?提留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这些不能变成个别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应该有个规范的措施。为此,杭州市已对从净资产中提留资产项目的顺序作了明确规定:(1)离退休职工的医药费;(2)精神病患者和绝症病人的各项补助费;(3)富余职工的安置补偿费用;(4)担保资产;(5)职工工龄置换;(6)其他资产。前三项是基本的提留,其他项目的提留以企业净资产到零为限。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国企改革将是非常困难的。有些同志就提出,能不能给职工多分点财富啊?真是一家不知一家难。据杭州市国资局严格测算,市属的93家企业中,经核销不良资产后,出现负资产的企业有27家,占30%,负资产总额8.89亿元,平均每个企业3300万元。在没有进行任何提留前就有30%的企业出现了负资产。经过前三项提留后,出现负资产的企业有40家,占43%,负资产总额14.28亿元,平均每家3570万元。如果按前4项提留,出现负资产的就有48家企业,占52%,负资产总额16.83亿元。如果考虑担保资产的提留,出现负资产的企业比率将会上升到70%.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怎么办?以什么来支付这些改革成本?我们必须严肃地思考这些问题,不能随意扩大改革成本和打乱支付成本的程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

  (优)规范企业破产和歇业

  能进行破产的企业,特别是能够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的企业,一定要实施破产。但目前能够列入核销的范围已经很窄,只有纺织丝绸行业的少数几家企业,而且取得核销额度所支付的成本也非常高。如国家批准了一家企业可以核销3亿元的不良资产,我们应向银行上报核销方案,银行就要讨价还价,这是明摆着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担保和债务的处理,一些企业并不是不能破产,问题是由于担保链的存在,被担保企业还没有破产,却把担保企业给拖垮了。那么怎么样来终止担保链?就要与银行商谈,这样就要讨价还价。因此,必须要规范操作。

  (七)规范外来企业兼并以后的扶持政策

  引进外来的优势企业来兼并,有几大好处:一是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可以得到承认,出售价格比较高,改革的成本可以降低,国有资产流失比较少;二是外来企业的经营者带来他的经销渠道、资金、经验和管理能力;三是优势企业购买兼并以后,原企业的整个运行体制可以进行变换,能够顺利实现体制转换。但是杭州市在对外地优势企业的扶持政策上,一直以来不规范,给人造成了一种“关门打狗”的印象。如对外地企业,来的时候什么条件都答应,进入以后,承诺的政策都不兑现,对杭州的投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所以,现在确确实实要规范外地优势企业兼并杭州企业后的扶持政策,原来答应的政策条件一定要兑现,要言而有信。

  (八)规范国企改革成本不足部分的支付办法

  国有企业改革出现那么多负资产,由谁来支付?支付的程序怎么样?怎么办?首先就是要保证三项提留。这三项提留是最低限度。在杭州市属93家企业的调查中,经三项提留后出现负资产的企业就占43%,怎么办?第一,盘活自有资产。要使资产的卖价高于帐面价值,这样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因此,资产必须进入市场进行竞争交易,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进行交换。第二,某些非经营性资产可用来冲抵。如把厂办医院和学校搞成民办的话,这些资产马上从负变正、从亏变盈,从而可以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变成企业的净资产。第三,盘活企业现有的自有土地。要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把剩余土地交由土地储备中心收购,规划条件做好后公开拍卖,拍卖以后把土地出让金的开发成本和级差地租部分返还给企业,来弥补企业改革成本。第四,在控股公司范围内盘活资产,以盈补亏。第五,要出台优惠政策。实行所得税返还的政策,允许企业几年之内所得税不收,以将来的收益弥补负资产。

  当然,所有这些改革成本的支付都要在时机上把关。第一要力争一次性支付成本。第二是最终支付。比如破产,离退休职工一次性安置或者交劳动保障部门,这是最终的支付。第三是分级负责,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从下而上,从内到外。第四是力求国家支持,争取能够最大限度地进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盘子和银行呆坏帐核销盘子。

上一页  [1] [2]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 第2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