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律论文 >> 正文

基层检察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更新时间:2010-3-20:  来源:毕业论文

基层检察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内容提要】近年互联网上涉检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波澜起伏,不断的冲击着基层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危及到检察工作的开展和检察队伍的建设。妥善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从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如何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两个方面做一些粗陋的探索,为基层检察院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一已之见。

  【关键词】检察 网络舆论 危机 应对

  一个网帖导致"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锒铛入狱,一个网帖捅破了河北邯郸"特权车"这个久治不愈的脓包,一个"杯具"流行词足以引发关于人生的全民感叹……当物质需求得到日益满足后,人民群众开始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渴望拥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面对日渐成熟的网络舆论,个别地方政府和执法机构却苦于认识不足,或应对乏术,反而助推了事态的恶性发展。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就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作为基层的检察机关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牢牢把握涉检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引导权,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现状

  何谓涉检网络舆情?涉检网络舆情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网络舆论情况"的简称,具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涉检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通过网络对涉检问题和检察工作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因此而表达出来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新近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年增长率达到28.9%,手机网民人数也迅速增长,达2.33亿人。网络媒体正以其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的显著特点超越传统媒体,成为重大事件公众知情的"第四媒体"。人民对正义的表达,对真相的渴求,往往极易点燃民众对公众事件和社会热点的探讨激情,迅速将一个普通事件演变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公众危机。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对2009年网络热帖频次分析发现,"官员"、"最牛"、"死亡"、"警察"、"局长"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词语,充分说明网络关注的热点很大程度集中在公权力使用这一领域。从年初王帅网上发帖批评家乡被跨省抓捕、段磊"诽谤"镇党委书记被曹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至年末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豪车"案、北京康达律师李庄涉嫌伪造证据和妨害作证案,透露出检察工作中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给公正廉洁的检察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及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公权力和公信力的树立。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检察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投入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来","使网络舆情成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如何化解涉检网络舆情危机

  (一)重视检察网络内容建设,抢占网络舆情主动权。

  当前,各地基层检察机关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往往把信息化应用局限于检察专线网和办公办案应用上,而忽略了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对检察法律宣传方面的应用。作为对外交流和机关形象宣传的基层院门户网站,只有真正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才能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执法、为民执法的检察形象充分展现出来,抢占到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主动权。

  (1)让网络成为推进检务公开的窗口。在网上试点检务公开,既能及时地听取到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最急需的问题,又能让群众充分了解检察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这对于促使检察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检察人员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检务公开后,检察干警不得不加强侦查策略和艺术的学习,更加注重犯罪心理研究,摒弃粗暴、野蛮办案方式,有效预防因工作不当而造成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

  (2)让网络成为宣传规范执法的阵地。围绕执法监督这一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让社会更深入地了解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民行检察、监所检察等各项职能,让群众知晓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的立案标准,知晓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是处在严密的制度规范和指导之下的。通过深入宣传检察机关在强化法律监督、文护公平正义方面作出实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3)让网络成为展现检察文化的平台。所谓"检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检察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广大检察干警所普遍接受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执法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则和其他文化的总和。不断加强和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既是检察机关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展现检察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检察机关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密切检民关系、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加强同其它部门的联系、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之有效途径。

  (二)推进"四个机制"建设,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

  (1)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任何舆情危机的产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征兆。基层检察院要在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在侦监、公诉、反贪、反渎、监所、民行、控申等主要业务部门各明确一名副职作为涉检舆情信息员,对本部门在办理案件、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可能诱发网络突发舆情的行为,及时向舆情工作办公室通报。舆情办公室同时安排专人采用关键词搜索和细致搜索的方式加强对目标网站、论坛的定时、全面的搜索,对涉及本院且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掌握舆论发展动向。

  (2)强化正面疏导,建立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要依靠党委和上级院的领导,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

  (3)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理乱之始,必有萌象"。基层检察院依照舆情反映的对象是否具体、线索是否详实、情节是否严重、后果是否值得关注等诸多变量仔细研判,做好风险评估,确立舆情危机等级,启动与之相对的反应机制。这样一方面能有效甄别舆情线索性质,一方面也能科学地剔除虚假网络舆情的干扰。

  (4)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当舆情危机发生时,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这样做,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媒体管理,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

  (三)突出"三抓",形成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长效机制

  (1)抓引导。面对网络引发的社会舆论环境变化,检察机关必须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必须把积极应用网络平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改进检察新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善于把检察工作中生动鲜活的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于众,增强检察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为检察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抓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涉检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确保网络舆情监督各项工作能及时落实到位,对工作中的各项责任都予以分解,并明确规定,对不按时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3)抓队伍。只有切实树立自身形象,严格依法执法,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基层检察院在强化内部监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努力形成一套"不愿为"的教育防范机制、"不能为"的监督评价机制和"不敢为"的惩戒处理机制,这才能让群众满意、放心,才能最终降低舆情危机发生可能性。

  近年来发生在成都的"孙铭伟案"、晋宁"躲猫猫案"、巴东邓玉矫案,众多的网络热点都涉及到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检察机关只有把"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这个新课题长期做下去,以端正的态度、求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去积极引导化解,才能够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拓展人民检察智慧,提高人民检察能力。

基层检察院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