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普洱研发室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10-5-31:  来源:毕业论文

普洱研发室实习报告
  经过了近一年的实习我到了三个岗位普洱研发室,乌龙茶加工厂,学校茶园。我从茶树的栽培,加工,精制等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在生产中有许多跟理论知识会有出入,但是懂得了理论对实际的生产是会有指导做用的。在实习中我就明显可以感觉得到,我在接受实践的过程在都很清晰

  一、管理的目的、范围和重心

    茶园从栽培以后,除了采摘以外,一切农业技术工作,均属于管理的范畴 ,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湿、病虫防治、茶树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茶树健壮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以保证茶树全苗、壮苗、速生、高产、优质和持续增产。茶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环境,矛盾的表现各不一样,需要因时而异因园而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应该把茶园的土壤管理,即耕锄施肥作为整个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为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并以此作为全部茶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二、抗旱保苗

    1、中耕与浅耕:用于疏松土壤,增加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割断表土毛细管,减少蒸发,同时,中耕可以加厚土壤的活土层。

  中耕时间:除干季高峰期外,各月都可以进行,深度15—20厘米。亦可结合秋冬深耕(20—30厘米)施有机肥进行,对粘性重,板结的土壤要加强中耕。

    如果耕作的时间推迟到干季,则深度应相应减小,原则是雨季末深,旱季初浅,旱季不耕。有灌溉条件的可以在旱季浅耕。

    2、覆盖:用以保持土壤水分,降低表土温度,减少杂草。在雨季末,砍积无种杂草,覆盖于粘重板结的土壤上,盖前深耕施基肥,中耕或浅耕,盖草厚8—10厘米,草上再压土。

    直播的茶园播种带,可采用塑料膜覆盖,以提高出芽率。(大部份发芽时扒开土,揭去覆盖物)。

    3、灌水: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旱季对茶园进行浇灌,沟灌和喷灌的开始时间,用水量和周期应视茶树大小而定,茶树越大越耐旱,土地越干耗水量越大,茶树越小周期要求更短,喷灌比沟灌省水,效果也好,一般情况来说,二月下旬开始,第一次降足雨后停止,每亩用水20—30立方米,7—15天灌一次,注意用沟灌时,流量不可太大,以免冲坏茶园,茶园灌溉应在雨季末就作好机具和水源沟渠准备。

    三、茶园施肥

    1、目的:补充和增进茶园土壤养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整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茶树健壮生长。

    2、原则:经济有效,少量多次,雨季多,旱季少,与修剪采摘紧密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有机肥为重。实行三看施肥,看天气(如大旱时不施,大雨前不施)看地力(看园土的肥瘦,质地的轻重等),看茶树(树龄、生长阶段,生长势、修剪与否,采摘情况等),适情适法适量。

    3、追肥

    (1)时间:根据茶树地上部年生长周期的生长休止规律和修剪采摘情况而定,一般应在休止末期或生长初期,每轮茶或一季茶采完之后,每次修剪之后或在中耕除草之后、及时追施氮肥大致分别于2、5、7、9月(当年定植)施用,采期长的高产茶园10月初还可以追肥。

    (2)次数:根据需要与可能,每年2—4次。高产茶园增加次数。

    (3)用量,以硫酸铵为标准计算。

    幼龄茶定植当年,每次4—5公斤,合计8—10公斤,次年每次8—10公斤,全年20—30公斤,第三年全年30—40公斤。

    采摘茶园:根据土质、树龄、长势和单产来决定,每次每亩10—15公斤。年用量单产50公斤以内的施标准氮肥40公斤, 50—100公斤/亩的茶园施50—80公斤,100—150公斤/亩的施90—120公斤。

    (4)方法:幼龄茶实行穴施,在茶苗根颈周围10—15厘米以外开深宽为6—8厘米的平底月牙形穴,将肥料整细,均匀地撒在穴里,复土整平。三年以上茶树和采摘茶园实行沟施,在茶行中距茶树根颈20厘米以外或在树冠垂直投影的边缘开深宽8—10厘米的平底沟,肥料施于沟中,盖土整平。不论穴施或沟施,均应在茶行两侧交替进行,不宜各次重合于一处。

    全覆盖的高产(250公斤/ 亩以上)茶园,根据系已布满行间,枝叶完全密闭,开沟操作困难,可以在无露水的情况下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地上,然后将茶树摇动,使附在叶上的肥料落下,再用锄头和小钉耙在土面上耙一下,使肥料接触潮土或及时喷灌 。实行沟灌的茶园追肥应在沟灌之后进行。

    (5)注意事项:

    第一,化肥不得直接接触茶根;成团的化肥必须打碎,并不得将肥料堆在根颈处。

    第二,干肥料落在叶面之后,应及时清除、摇落或用清水冲掉。

    第三,穴与沟不能太浅或太深。

    第四,施用要均匀,不可堆集于一点。

    第五,土壤干燥情况下应先灌水,后施肥,施后不得立即沟灌。

    第优,茶园中杂草丛生,不得追肥,必须先行中耕除草,然后施肥。

    第七,旱季施肥次数和每次用量均应减少,以保安全。

    4、深耕、施有机质基肥改良土壤。

    (1)目的:增加土壤有机质,耕松土壤,扩大活土层,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进茶树营养,提高透性和保水抗旱能力。

    (2)有机质肥料来源:

    第一,各种厩肥、牛、马、猪、鸡粪和垫圈材料。

    第二,雨季在茶园周围铲积杂草,杂草应选择生长肥嫩的种类,在结籽之前铲积,堆沤数日,半腐熟即可施用,恶性杂草如免丝子、白茅草、香附子等不可作为肥源。结节草(马塘等)必须腐烂后才能使用。

    第三,山箐沟谷中的草煤,在旱季开采,随采随用,只要凉一段时间减轻重量后直接用,不可晒干。

    第四,遮荫树行道树上修砍下来的幼枝和树叶进行堆沤。

    第五,人工栽培的绿肥,割菁堆制。

    第优,商品有机肥,如各种油枯,要粉碎发酵。

    (3)方法:在茶行中距茶树20—30厘米以外开深宽各30厘米的平底沟,将粗糙的有机物(如山菁、绿肥、草煤等)均匀地铺在沟中,每亩2—4千公斤,上面再撒上磷肥,每亩50公斤,再于近茶树一侧的沟边,在两茶树之间,挖一缺口,挖下之土盖于有机肥上,缺口中先施牛马粪、油枯等优等有机质肥, 肥上再施速效氮肥,每亩15—20公斤,最后复土整平茶行。

    (4)注意事项:

    第一,开沟时,注意保护茶树枝叶,不可切断主根,不得用锄头削沟壁来扩大沟宽,以保护根系不被切断,不得让土埋住小茶树。

    第二,根据肥料的数量,肥效迟速,决定施肥的层次与深浅,迟效在下,有机质材料应深,厩肥稍浅。

    第三,各种肥料在沟中应厚薄一致,均匀分布。

    第四,梯级茶园应换边施用,无梯密植茶园随着树冠的扩大,逐步把施肥沟移到茶行中间。

    四、除草

    1、目的

    (1)使肥料水分不被杂草争夺消耗,以充分发挥肥、水的经济效益,并化杂草为肥料。

    (2)使茶园通风透光。

    (3)使某些茶树病虫害失去中间寄主,减其藏匿、孽殖滋生之所。

    2、原则

    (1)除早、除少、除了。

    (2)靠种子繁殖的草类,必须掌握时间,消灭于结实之前。

    (3)靠地下茎或块根繁殖的草类,应深挖,全部拣出繁殖沟,于茶园外晒干火烧。

    (4)寄生性植物如免丝子(无根藤)、桑寄生(寄生树)、槲寄生(螃蟹脚)等,应小心从茶树上全部干净地摘除烧掉。

    (5)在茶树根颈部位的杂草;藤蔓、小杂树要强调除净, 在雨季进行专门拔除。

    (6)粘重的土壤,不可在雨天或大雨后除草,坚持杂草边除边埋。即将土抖掉,扭成团,埋入土中。

    五、清淤排渍

    雨季前夕应将排水系统全面清理疏通,以利排水。暴雨后,及时清除冲入茶园的泥砂;对冲坏的茶埂及时培补修好。对幼龄茶园要特别注意。对被淤积埋没和茶根裸露的要及时扶正培土;对排水桥涵全面检查疏通。

    优、复荫植物的管理

    1、短期遮荫植物的种植与管理:茶地开挖好整理好之后,应在4—5月间,降第一次足雨前后,在梯坎外缘或在两茶行之间,播种速生绿肥(如三叶豆、白花灰叶豆、大叶猪屎豆、猪屎菁、太阳麻、金光菊等)。播种时穴距50厘米,并列二行。行距25厘米,穴深3厘米。每穴用种5粒。每塘施一把草木灰,一把腐熟厩肥。用细土覆盖,播种后,防止人畜踩踏,出苗后,及时小心清除园圃杂草,在旺盛生长期,遮荫过密时,应疏砍一部份枝叶,可以刈割作为肥料。遮荫一年或二年之后,即可连根挖出。

    2、遮荫树的疏枝整形:遮荫树、行道树在定植1—3年之内,应修砍侧枝,以保证在2.5—3米内为单轴生长。在树高5米以上时,进行定型修砍,留桩2.5—3米刈砍,刈砍时,注意不要将刈桩的皮搞破,树干搞裂,砍下的枝梢树叶作为绿肥,枝干作为燃料。台刈后,要清除过密的分枝,并随时把刈桩上的低位分枝全部抹掉,使分枝集中在刈口附近,2.2米以下无分枝。

    3、遮荫树间伐 :定植3—5年以后,树荫逐渐浓密,为保证茶树光照, 必须将过密的枝叶逐年疏掉,此外还要将过密的植株疏伐掉或间株疏伐,保留10米株距10米行距,以形成合理的覆荫结构。

    七、茶树修剪

    1、目的:(1)除去顶端生长优势,导致地上部营养再分配,促使腋芽侧枝萌发抽生,调整分枝的部位和角度,使茶蓬扩大,育成宽阔的采摘面。

    (2)把茶蓬控制在适宜的高度。

    (3)对衰老的枝条进行复壮。

    (4)剪除某些病虫害枝叶。

    2、定型修剪:第一次,在苗高35—50厘米时,于离地20—25厘米处,剪去主梢,侧位枝不剪。第二次,在一级侧位枝形成次生梢时,从分枝部位算起,留15—20厘米剪去次生主梢,其余枝条不剪。第三次,当二级生主梢形成(梢长30—40厘米)后,留梢长10—15厘米剪去二级次生主梢。第四次,整个树冠达100厘米左右高时,距地65—70厘米剪平。以后在打顶情况下每次修剪提高8—10厘米左右,最后定型在90厘米高度。时间:修剪时间主要取决于茶树枝梢生长的长度。原则上第一、二、三次宜在生长旺期进行,第四次以后,宜在枝梢生长缓慢的时候进行,可以缩短上层节间长度,于加密生产小枝有利。

    3、轻修剪:目的是控制高度,发展宽度,更新复壮生产枝。

    在经过一个相当长的采摘期后,茶蓬超过了控制高度,或枝条结节过多,发芽瘦弱,或因茶叶放老,花蕾密生,即应进行轻修剪,剪定部位有深浅之分,顺序由浅入深。浅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10—20 厘米范围内,深修剪者在定型高度以上5—10厘米以内。爬地匍匐枝应同时剪去。

    4、重修剪与台刈:当茶树连续进行多次轻修剪之后,该修剪部位的复壮发芽能力已经衰退,发芽细弱,驻芽增多,应于定型高度以下10—20厘米处实行重修剪,或因茶树发生了严重病虫害生机难以恢复时。亦应进行重修剪,将病虫枝叶清除园外烧毁。

  当茶树进行多次重修剪,深度越来越增加。可距地10—15厘米处将茶树台刈。去掉全部树冠。台刈时,可用利刀、锯等工具,要求刈桩平滑,不裂不损,上面覆以牛粪、稀泥。减少水分蒸发。

    5、修剪与管理采摘的关系

    (1)修剪与中耕施肥。定型修剪与轻修剪之后,及时进行深10厘米的浅耕,追施氮化肥或速效农家肥;重修剪与台刈之后,要进行深中耕,施有机质基肥,掺施化肥。

    (2)修剪与病虫害防治,有严重的常见多发病虫害的茶园,在修剪时期上,可适当调节,以达到通过修剪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如茶梢蛾、蚧壳虫等都可根据当地发生规律,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进行修剪,就可大大减轻以后的危害程度。

    (3)修剪与采摘的配合:在大面积采摘茶园中,可以把茶园分片,各片修剪时期调整错过20—30天,可以降低下树“洪峰”,便于劳力安排,保证茶叶质量。

    除整形浅修剪外,各种修剪在剪后第一轮茶芽的采摘中,要特别重视两点:第一,芽要养到一芽三叶以上,第二,绝对禁止抹光头,坚决贯彻留叶采。

    定型修剪与重修剪、台割后的茶树,要实行封园养树,绝对禁止采摘,这是成败关键。

  乌龙茶的加工技术

  (一)、鲜叶采摘技术

  乌龙茶的鲜叶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不能太嫩也不能过于粗老,且要保持新鲜,不损伤。一般在已形成驻芽的茶树嫩梢上采摘三、四叶,俗称“开面采”。这是因为鲜叶太嫩则叶片纤文素少,角质层未成熟,萎凋、做青过程中容易产生“死青”,成茶香低味苦涩,条索瘦小,色泽青褐或乌黑;鲜叶太老纤文素老化,果胶物质少,则成品茶外形粗大,色枯绿,味薄香短。另一方面,开面叶有效成分增多,是形成乌龙茶高香、味醇、耐冲泡的物质基础。再之,开面叶嫩梗中的氨基酸、单糖、非酯型儿茶多酚类比叶子高,在做青过程中能够利用梗脉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叶片内含物质和香味成分。

  “开面采”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茶,即采取“小开面采”。平阳早香乌龙茶主要是利用平阳特早茶夏、秋茶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驻芽三、四叶,夏茶“小开面”采,秋茶“中开面”采 。采摘一般以晴天采制的品质为好,北风晴天又比南风晴天好;阴天次之;雨天最差,一般不采。在一天的时间里又以午青制成的品质最好,即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采的茶青为午青;晚青次之,即下午四时后采的茶青为晚青;早青最差,即上午九时前采的茶青为早青;早、晚青一般不采。在鲜叶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不得损害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在采摘与运送中应使用竹筐,杜绝以编织袋装运鲜叶。因为,乌龙茶优异品质形成,主要是通过摇青,促进“走水”,使梗与叶脉中水溶性成分,逐步向叶细胞转移,并与叶内的有效成分结合、转化,形成更高级的香味物质。而梗叶中的水分,则由叶背气孔慢慢散失。一旦鲜叶遭受损伤,不仅影响“走水”作用的正常进行,而且鲜叶损伤部位迅速发生红变,从而影响乌龙茶正常品质的形成。此外,鲜叶采摘离开树体后,仍具有一系列的呼吸作用、内含物质分解、释放热量、蒸发水分等异化代谢生理活动。文持离体鲜叶正常生理活动,特别是及时散发鲜叶释放的热量,对保持鲜叶新鲜度有重要作用。否则叶温升高,异化代谢加剧,不仅鲜叶新鲜度急剧下降,甚至能使鲜叶变红变馊,失去制茶价值。

  (二)、第一道工序:做青技术。分为萎凋(晒青、凉青)、摇青。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乌龙茶在初制中色、香、味形成的关键。

  1、萎凋技术

  主要目的是通过萎凋散发出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摇青工序的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酶的活性加强,散发部分青草气,有利于香气透露。萎凋包括凉青和晒青两道工序。

  凉青为室内自然萎凋的一种方式。将采回的鲜叶摊放在笳篱上,静置于凉青架,酌情翻动2~3次,使萎凋均匀。凉青一般不单独进行,与晒青相结合。它的作用:一是散发叶面水分和叶温,使茶青“转活”,保持新鲜度;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延缓晒青水分蒸发的速度,便于摇青;三是对晒青不足鲜叶,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凉青的适度是:嫩梗青绿饱水,叶表新鲜无水分。

  晒青又称日光萎凋,是乌龙茶工艺的一个特点。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酶的活化,对形成乌龙茶的香气和去除青臭味有着良好的作用,可为摇青工序创造良好的条件。晒青是用竹制直径100~110cm的笳篱,每笳篱摊放青叶0.7-1 kg。凉青后,将笳篱放在阳光充足,空气畅通的晒谷场和晒青架上晒,中间翻拌2~3次。晒青要求日光柔和斜射,烈日下不宜晒青,以免日光灼伤鲜叶发生红变和死青,摊叶宜均薄,采用傍晚的日光(下午5—6时),较为理想的室外温度22度左右。晒青时间长短,依季节、天气与阳光强弱而有不同晒青程度:晒至叶片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略有弹性感。晒青后,要将鲜叶移进室内再凉青,使其鲜叶“还阳”。

  2、摇青技术

  摇青通过在摇青机中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摇青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

  摇青方法:晒青后将鲜叶置于摇青机内(每筒装40公斤左右),进行第一次摇青,经摇动一定次数,将鲜叶摊放于凉青架凉青,静置一定的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摇青。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 3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活来死去),俗称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摇青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转数由少渐多,用力由轻渐重,摊叶先薄后厚,凉青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由轻渐重。摇青程度掌握:一是摸:摸鲜叶是否柔软,有温手感;二是看:看叶色是否由青绿转为暗绿,叶缘出现红点;三是闻:闻青气是否消退,香气是否显露。

  (三)第二道工序:炒青技术

  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与绿茶的杀青一样,其作用是抑制鲜叶中的酶活性,控制多酚类氧化过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使低沸点的青叶醇等青草气物质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温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另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梗叶柔软,便于揉捻。

  鉴于乌龙茶原料较为成熟,做青阶段已发酵适度和散发部分水分,不同于绿茶炒青时鲜叶含水分多,因而炒青应掌握“适当高温,投叶适量,翻炒均匀,闷炒为主,扬炒配合,快速短时”的原则。使用110型滚筒杀青机,投叶量为8公斤左右。炒青温度掌握在220-260℃左右,时间5-8 min。炒青适度:叶面略皱,失去光泽,叶缘卷曲,叶梗柔软,青气消失,散发清香,手捏有粘性,叶色转黄绿,茶叶含水量65%左右为宜。

  (四)第三道工序:揉烘技术

  台式乌龙的烘揉是比较麻烦的。需要经过速包,平板机揉捻,解块反复三四十次历时6至8个小时,形成圆紧的颗粒。

  烘干用70度左右,烘90分钟即可足干。

  人际关系

  在总结的最后我要重提老校长的那几句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实习中我深有体会。

普洱研发室实习报告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